像华为的海外销售一样打单---印度篇(5)

 

与S公司的采购,技术,和运营这些这些关键部门的短兵相接终于开始了.........

叔接上文:

《像华为的海外销售一样打单---印度篇(1)》

《像华为的海外销售一样打单---印度篇(2)》

《像华为的海外销售一样打单---印度篇(3)》

《像华为的海外销售一样打单---印度篇(4)》

周一,Rajan带我们去参加正式的与S公司的会面。

踏入会议室大门一看,S公司竟然派来了7-8个人。双方在交换名片后,发现来的有技术、有采购、有网络运营部,看来对我们的第一次正式的商务会谈很看重。其中有一位看年级大概有50出头的X先生,没有給我们名片;他说上周末刚参加完一个大型的行业峰会,名片发完了,新的还没印好。据他自己介绍,自己是负责供应链管理的工作。但是,好像Rajan对他也不熟悉。

首先,Rajan大致介绍了下我们的基本情况。同时,又把周末Suman让我们去他们家,还有带我们去教堂的事情也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我看到对面的几个人不断的点头。

接着就是我们开始登场了,我打开电脑中事先准备好的PPT开始陈述。PPT的内容无非是我们的历史、市场规模、行业地位、技术能力、获得过多少海内的奖项和专利、还有在全球做过多少的项目......等等。我一边讲的同时,一遍也偷眼观察对面的反应;我发现大概在7-8钟以后,我感觉到其中有2个人已经开始心不在焉了,但是还是出于礼貌他们还是对我频频点头,但是手中不断转动的圆珠笔已经出卖了他们的内心。

大概20分钟以后我感觉大部分人都失去了耐心。我心里暗暗叫苦,心想私底下演练过无数遍的PPT演讲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可能他们见的供应商过来了都是这个套路,所以听的都麻木了。于是,我草草的收了一个尾,算是陈述完毕。

从这次以后,我再后来的拜访客户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客户展开互动对话,而不是像演独角戏一样做演讲。哪怕已经准备好了PPT,也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展示一下。并且PPT的内容对每一个客户都不一样,一方面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PPT页面也越来越少,最后精简到了除了封面和封底以外只有5张 ,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PPT陈述完以后,自然就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始---问答时间。通常这个时候就是客人问我们作答。比如:你们的产能多大?交货期多长?在印度市场有过样板客户吗? 产品的通用性如何?售后服务是怎么做的?备品备件的情况......价格多少?

当问到价格的时候,我心咯噔了一下。心想价格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就报,那是底牌我们的底牌。况且我们还没摸清楚他们订单量有多少,甚至我们对他们的需求都还不是完全了解。根据我们在公司里接受的《解决方案销售》的培训,象我们这种复杂的项目型的销售,在没有确切知道客户买什么之前,我们其实也不清楚自己要卖什么。所以,价格其实也报不出来。如果我们一旦报价了,后面的谈判基本上就围绕着价格谈了,这样我们就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了。

我在桌子底下用脚碰了两下Reina的鞋子,Reina把手抬起来做了一个扶眼镜的不经意动作。这其实是我们事先商量好的暗号:遇到类似于客户一上来就问价格这样棘手的问题,一定不要做正面的回应。但是如果不对可以的问题给予回复也是不礼貌的行为。Reina说:“ 根据方案的不同,选择的产品的规格和采购量不同,我们的价格也会不一样。但是请你们放心,我们把贵公司作为进入印度市场的第一个客户,我们一定会給你们一个最合理的价格。”

随后,Reina也顺势也问了一个我们特别关心的问题:“不知道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案,一年的采购量会是多少套呢?”

对面的X先生眨了眨眼睛说:“现在还说不准,我们要根据用户的增长量才能确定。”

哼,狡猾! 一般运营商都会在财年之初,根据去年的业绩和今年的目标做出整年的财务预算,他怎么会不知道呢?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运作的基本特点公司早就給我们培训了。

就这样你来我往,双方又互相的做了一些技术和商务上的交流。但我感觉到对方都是老江湖,尤其是这位X先生应该是今天的主谈,更是一个老油条,我们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都被他顾左右而言他給化解了。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胎上使不上力的感觉。

但是,他确对我们展示出来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特别感兴趣。这份报告是公司为了全面了解印度的市场,花重金委托全球在通信领域最著名的一家调研公司做的一份报告,里面详细的分析了印度市场在通信行业目前的规模,市场份额,以及未来的增长潜力等等一系列的数据和结论。也正是有了这份报告,公司对印度市场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这位X先生对这份报告特别感兴趣,几次明示和暗示我是否能够Copy給他一份。本来这份报告給他们也无妨,但是我又想你们要什么我就給你们什么,那不是显得我们太顺从了;既然你这么看重这份报告,我们以后可以把这个作为谈判的筹码。于是我说,这份报告是公司的财产,如果要給第三方我需要得到公司的授权,等我回去请示过了,再給您一个答复。这样我既没说給,也没说不给,把问题丢给到了公司的层面。(隔了一天,Rajan告诉我们,那位X先生是最近S公司刚从印度排名前三的一家运营商公司挖过来做运营总监的,所以Rajan也不认识)。

时间过的真快,这个会议就在这样“敌暗我明”的情况下结束了。貌似我们对S公司的了解并没有加深多少,他们对我们了解的反而更多。就在结束之前,对方唯一一位女性Z小姐,不知道是出于关心还是什么原因突然蹦出来一句:“你们住哪个酒店啊?” 我愣了一下,我们那里是住酒店啊,只是在Rajan给我们提供的临时公寓里而已。急中生智回答:“哎呀,酒店的名字好长,一下子还记不住了,呵呵~”,对方也有点莫名的说:“哦,这样啊。”

会谈结束以后,正好也到中午吃饭时间,S公司的行政人员安排我们到他们的食堂就餐。S公司食堂的环境不错,而且是自助餐,不过都是咖喱鸡啊,咖喱羊肉啊这些,还有一些黑糊糊的东西。印度的米饭和我们中国不一样,颗粒好长,而且是去了淀粉那一部分,也就是吃起来最香糯的那一部分反而被去掉了。那口感就跟我们吃的糙米一样,好硬。

在餐厅里Rajan遇到了不少的熟人,不停的在打招呼,然后把我们介绍給这些人。而且又不厌其烦的把我们去CEO家做客,以及CEO带我们去教堂的事情给每个人都说了一遍。

吃完饭我们准备离开,电梯门打开,我们正准备踏入的时候。Rajan突然眼睛一亮,激动地向电梯里一位矮矮胖胖的男子问好:“您好!您好!MR,Maji”,而那位先生只是略带微笑地点了下头,我们随着Rajan,也礼貌的向他问好。心里想:哇塞,这是什么大人物啊?上星期Rajan见CEO Suman也没这么殷勤啊。

出了电梯后,我们好奇地问Rajan:“他是谁啊?”。Rajan手舞足蹈地笑着说:“你们今天撞大运了,他就是S公司的大老板;而且家族里面的兄弟还是印度政坛上热门人物。”

“哦,原来是Big Big Boss啊!”

Rajan接着说:“原来有个做变频器的Sales,也是从你们中国来的,他们公司也是S的供应商。有一次,他遇到MR.Maji, 居然大胆的邀请Maji一起合照。没想到一向低调的Maji竟然答应了他的要求。而最离奇的是,后来那个Sales跳槽到一家知名外企的医药设备公司,成为了开拓印度市场的负责人。据说,当时面试的时候,他直接掏出了和Maji的合照,那家公司毫不犹豫当场就录用了他。”  我们听完后,张大了嘴巴,一张合照就能搞定工作???这太离谱了吧!

不过这个看似荒诞的事情后,后来几年我们与印度人接触多了,才体会到这个事情真是意料之外,而却在情理之中。这又要从印度的种性制度说起了:印度把人一出生就分为不同的阶级,并且在不同阶级上做了强制区分,从现代的视角来看,是残酷而奇特的。哪怕是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通过科举考试也为寒门提供了一条逆袭之陆。但是印度却是根据家族的名字分成不同阶级,无形中你的子孙后代都就被这些阶层固化了。客观的说,在当时的那个社会,通过姓氏对社会的人群进行明确的分工,并让每一阶层的人接受到相对应的培训,是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进入文明社会后依然沿用这种种姓制度当然会带来不少的诟病。



比如:种性制度在婚姻上的影响,印度现在大部分的婚配还是父母决定的,只能同阶层的通婚。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婚配,姓氏与姓氏之间的融合,让印度的社交关系极其封闭,当地人称之为“Blood relationship”。包括他们的生意网络,婚姻网络和社交网络都是集中在一个大家族里面进行。简单的来说,就是喜欢“抱团”,在印度本地与血缘关系的人抱团,在外面,便是印度人与印度人之间的“抱团”。所以,在美国的硅谷,都在说印度人混得比较好,除了过硬的软件和编程能力外,就是因为他们他们还比较团结,一个印度人混到高管层了,会搞一帮印度裔的小弟。这种抱团取暖的民族特性,确实值得我们只顾个扫门前雪的中国人好好学习。

所以,想真正的与印度人建立一种Personal的关系,难度很大。据说,就算是在同一个公司的食堂吃饭,高种姓的人哪怕他的职务很低,他都不会主动的和低种姓而高职务的人一桌吃饭。

而S公司的CEO Suman能邀请我们一起出游,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这就相比起传统的印度教更开放和更容易接纳新事物。那么,当大老板Maji能与中国Sales照相,确实是他当天心情特别特别的好。因为Maji在印度已经属于“贵族”阶层了,而他在媒体上出镜都不多,却能和这个Sales合影。而那个Sales去应聘时,拿出了这张合照,那家招聘公司想想这个Sales一定不简单,在印度做关系的能力超强,被录取当然是理所当然咯。

后来我们在中东和南美其实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虽然这些国家没有印度的种姓制度那么的泾渭分明,但是不同阶层的人还是差别很大。后来据在欧洲的同事说,欧洲其实也有这种情况,也看姓氏,看家族的。这样看起来,还是我们大天朝更平等一些啊!  (雷鸣Alex:欧洲人对家族传承看的很重,很多贵族出身的人都有自己的“家徽”,这个“家徽”就是一个人的高贵出身的象征。举个例子:二战时,德国军队中有“沙漠之狐”,发明“闪电战”的隆美尔元帅,他的战功卓著。但是他的出身很一般,每次跟其他元帅和将领在一起拍照的时候,他总是站在边上,而且德军中的其他元帅对他也不是很瞧得起。)

听完Rajan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捶胸顿足地后悔道:“早知道,我们当时也应该死皮赖脸的去混张合照啊,哈哈哈……”   这个时候,我也明白了,为什么Rajan一直像个小喇叭,不停的到处告诉S公司的人CEO和我们去教堂的事,其实就是在为我们不断的制造影响力,让其他人知道我们跟CEO的关系不一般。特别是在这样层级复杂的大公司,有了大Boss关照,与下面的人沟通起来就容易的多!  还是我们的祖先说的好:擒贼先擒王!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到哪儿都适用。尤其是像我们这种金额大,周期又长的项目;首先让高层对我们满意或者不反对,就能很大大的加速后续的销售进度和提供成功的概率。而如果想从下往上,比如从一个采购开始,想让他一步一步把我们往上引荐,那个难度就太大了,指不定死在那个我们都不知道的层级上了。(未完待续......

欢迎留言、转发和点赞!

个人微信alex-DataMarketing

长按或者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号:


    关注 雷鸣Alex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