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中等生》:第2节 “中等生”的问题有哪些

 

------第2节 “中等生”的问题有哪些------

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一般会倍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在学校也会倍受老师的关注,有问题老师会经常找家长汇报。然而班里还有一部分中等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安份守纪、默默无闻,却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忽略。他们属于“听话”的一族,但思想不稳定,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敏感偏激,自我调控能力差。他们是被遗忘的群体,却渴望被关注、被理解。

中等生在一个班里占绝大多数,是班级的主要成员,也是提高一个班级整体素质的重要力量。当这部分孩子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及时肯定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再上进,不再表现,放任自我,最终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以及人格魅力都产生了怀疑。

在抓两头(“尖子生”和“差生”)的现行学校教育中,这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群体。老师的忽略,家长的不管,使这些孩子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弃儿”,由此给他们带来多种问题:厌学、早恋、自卑、抑郁、自闭、偏激、随大流……

①自我压抑。这一部分中等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但都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以及对爱的渴望。相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的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平平,其他各方面也普普通通。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无力感。他们不善于交际,很少向同学请教,也极少向老师提出问题或主动和老师交谈。当学习与生活不能达到父母以及老师的期望值时,他们就胡思乱想,对学习感到迷茫,产生失落感,自尊心受到挫伤,上进心逐渐被消磨。他们渴望倾诉、渴望理解,甚至不断地幻想有人来解救他们。

②个性偏激。个别的中等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不甘落后,敏感偏激,情绪波动大,控制力较差,容易产生情感冲动。因为自尊心作怪,他们在班级里多保持沉默状态,但对于班里的动态给予高度关注,当外界某些现象触动他敏感的心灵时,他会产生较强而又无法控制的情感反应。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很大,往往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当自己无法达到预定的水平时,就会表现出不耐、暴躁等过激行为。

③自闭自卑。据我多年的研究观察,发现不少中等生因为被漠视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闭心理,具体表现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得紧紧的,既不愿意和老师接近,也不和父母交流,只喜欢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默默地生活和学习;二是自卑心理,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中等地位”,让他们较少享受到老师的鼓励、赞扬和呵护,使他们感觉自己在班级中无足轻重,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他们的自卑也常被老师和家长忽视。

④“随大流”现象。这类学生存在着“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觉得“争上游太辛苦,落下游挨批评,中游最舒服”。为求得更多的“盟友”获得“安全感”,便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和多数同学保持一致;或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的影响,对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不正确的看法,认为“人怕出名猪怕壮”,各方面不能“冒尖”,但落后了心也不甘,因而置身中间最为保险。

案例——

初一下学期,由于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王小明也跟随父母从山东一个县城转学到了长春的一所初中就读。王小明聪明伶俐,眼睛大大的,长得很讨人喜欢。从他在山东就读的成绩单来看,他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小明的爸爸妈妈认为这个成绩还可以,男孩子有潜力,以后自己会跟上的,所以除了托人让小明进了一所重点中学外,平时对小明也没多加注意。

后来,老师渐渐发现,小明的性格有些孤僻,和同学也不太合群,有时一天也不说一句话。他在课堂上从来不举手发言,而且眼神呆呆的,有时出神地盯着老师看,但老师问他问题,他又答不上来。再后来,王小明越来越自暴自弃,学习成绩渐渐徘徊在及格线,还经常违纪逃课。

一次正好期末考试,王小明又逃学了,班主任老师找到家长,向他们汇报了小明在校的情况。想想为了让儿子进重点中学,夫妇两人险些花光了转业费,小明的爸爸妈妈既气愤、吃惊又觉得无助,但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双腿到处找儿子,终于在一位同学那儿找到了他。后经了解,原来小明由于普通话讲得不好,一口山东地方口音,平时只要一开口,其他同学就会嘻笑着模仿,而且还给他起了个“山东棒子”的外号,这使他非常的郁闷,由此学习成绩下降并开始厌学。

听了孩子的话,早先的气愤被怜爱所代替,妈妈拿出手帕,让小明把眼泪擦尽,一边安慰他,一边又严肃地告诉他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擅自逃学。于是,家长和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答应找那些给小明起“外号”的同学谈话,帮助他们建立友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帮助中等生确立奋斗目标。

目标是人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对未来的一种指向。一个人一旦确定了恰当的奋斗目标,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和极大的热情,就会促使自己甩掉一切包袱,克服内外困难,不遗余力地去达到这个目标。

中等生往往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所取得的成绩,习惯于原地踏步走,认为“既飞不高,又跌不着”安全自在,无意有什么新的追求,不会积极主动的提出奋斗的目标,这严重影响了自身潜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培养。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在全面了解中等生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加强与中等生的信息交流,促使他们发奋努力,不断进取,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要对中等生因材施教。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教育者能够找准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就会使学生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纠正“随大流”的学生,开导自我压抑的学生,引导偏激的学生,挖掘他们各自的内在优势,促使他们前进。

对于“随大流”的学生,我们要指引他们认识社会现实,纠正他们的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加强他们的危机感,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上进;对于自我压抑型的学生,我们要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学习生活中给予耐心的开导,增强他们心理抗挫能力,帮助他们甩掉精神包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对于偏激型学生,我们要从调整心态着手,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3、家长要给予中等生更多的信心。

2009年暑假时,我的女儿范姜国一(依依)在跆拳道班学习。因为晚上下课晚,我经常去接孩子,有时去早了,就在教室外等一会儿。时间久了,就认识了班里一位和我女儿同龄的小女孩的家长。听说我是研究家庭教育的,这位家长仿佛找到了救星,向我述说了孩子教育中的种种困惑,并恳求我一定给予帮助。尽管我很忙,但考虑到是女儿的跆拳道道友,我最终答应了下来。

第一次见面,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我总是力求和她平等相处,不用“专家”这个字眼来压她,诱导她说出学习上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天资聪颖,但学习并不优秀,属于典型的“中等生”,为此孩子对学习有些信心不足。

从她在学校的成绩看,她处于班里的中间位置,因为习惯了这个位置,所以自己觉得表现不出色也是应该的。我觉得首要问题是树立她的自信心,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也要注意这些问题。女儿说,她学跆拳道比其他同学快,处于班里的前几名。我于是告诉这个孩子:“你看你学跆拳道这么快,说明你很聪明,如果付出努力,在学习上也一定会不错的。”而后我告诉孩子妈妈,以后一定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只是我们没找到合适的工具开采而以。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出类拔萃。在我看来,很多所谓“中等”的孩子潜力是非常大的。但为什么不突出呢,很大一方面是自我感知差,对自己信心不足。

所以,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成人的暗示和指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对家长、老师怀着崇拜的心理,迫切地希望得到关心,所以也许仅仅是一个小手势,一眼注视都可能在孩子心里引起巨大的反应。如果能多鼓励孩子,多信任他们,他们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学习上信心倍增。

4、老师要将爱的阳光洒向中等生。

拥有和享受老师的爱,这是每一个孩子的渴望,尤其是年幼的低年级的孩子,这也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事实上,学校老师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上,表现平淡的中等生被无意中冷落了,这使中等生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使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孩子,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这实在是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一些教师工作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要预防和解决中等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就必须树立人人都是教育对象、人人都是关心对象的教育思想,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同样要预以足够的关注,不仅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多去听取他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有时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侯,都会给自感被忽视的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但愿我们每一位教师能把自己的情和爱,同样慷慨无私地献给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师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657271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2章 “中等生”的现状 第1节 课堂上,老师提问轮不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

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通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课堂上,处于学习活动中的中等生,常常被老师们忽视。他们既没能像优等生那样受到老师的重视,频频得到提问,对老师提出的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志在必得;也不会像一些后进生那样调皮任性,即使学习不好,抢着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老师认为其有所进步,也会给予及时的表扬。中等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常常是默默无语,不声不响,有的甚至是怯怯懦懦。对于课堂上老师们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敢大胆回答,也不勇于发问,他们规规矩矩,默默无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老师甚至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他们自己也自我冷落,自我消沉。

二是许多中等生认为“平平淡淡总是真”,这种心态使之在学习上力求不前不后,不上不下,稳居中游。他们有节制地小心翼翼行事,尤其在课堂上表现得不积极发言,无声无息,因为这样既不会因为答错了被老师批评,也不会被老师提问,从而保护了自己的自尊心,又保持了其“好学生”的形象。这种心态使中等生渐渐地自我封闭起来,成了人群中的一棵“无声的小草”。久而久之,我们的园丁也就无意识地把他们从祖国的花朵中剔除掉了。

案例——

初三.二班的教室里,成绩位于中等的学生李秀同年级尖子生袁野同桌。由于袁野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每堂课上,老师都把他作为提问重点,这使李秀既羡慕又自卑。

一次李秀过生日,在北京读研究生的表哥给她寄来了生日礼物,那是一本书,名字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她一口气读完了,并受到了很大启发,决心要像刘亦婷那样努力学习。之后,李秀开始发奋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抓紧复习,虽然成绩短时期内没有显著的提高,但她的学习劲头很足。

一次上级领导要来听课,老师事先设计好了课堂程序,也就是将提问哪个同学,让他们事先做准备。当然,老师安排回答问题的都是平时的尖子生,也就是说,没有李秀的份,但她的同桌袁野是跑不了的。

那是一堂李秀非常喜欢的语文课,老师安排的问题李秀都能回答上来,经过思想斗争,李秀找到了语文老师,表达了自己也想参与回答老师提问的愿望,可语文老师却说:“你行吗?这可是一堂很重要的课,你还是下次再说吧。”听了老师的话,李秀沮丧地回到了座位上。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课堂上通常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学习优等的学生——老师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问,他们也积极有问题问老师;二是,学习中等或稍差的学生——老师经常忽视他们,他们大多也不对老师进行提问,就是回答问题也经常是被动的。对于这两种学生,老师可分别处理。具体处理办法是,对于理解能力强,能积极回答问题并进行提问的优等生,可利用他们活跃课堂气氛,起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带头作用;对于被动回答问题的中等生,老师要注意鼓励措施的运用,要经常提问他们,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如“你对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好,全班学生应向你学习”,培养其对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有的老师课堂上只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把大多数中等生冷落一旁。这样一来,优等生兴趣盎然,而中等生则无精打采,久而久之,还会滋生优生骄傲自满之感、挫伤中等生学习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非常不利于提高总体教学质量。

《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很有道理的。教师的提问不是牵拽和压抑,而是积极的诱发和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和强烈的求知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上课提问不能光靠几个尖子生来撑门面。

写到着,让我想起女儿范姜国一(依依)上高中不久的事。一个周末,依依返校(自2009年上高中后她就开始住校)时,流露出对语文没兴趣的事,我感觉事关重大,就向其了解详情。孩子说语文老师对她不好,她不爱学这门课了,开学两个月多了,老师从来都没有让她回答问题。由于没有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冷遇中的依依渐渐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由此学习成绩直落。

虽然语文不是依依的强项,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很有兴趣学的,尤其不断有文章发表,还出版过两本书,孩子更是兴趣盎然,并由此想将来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可是对语文没了兴趣怎么能行啊。即使将来不从事类似的工作,对一门重要的学科失去兴趣,也不可能学到应有的知识。为此,第二天我来到学校,找到她们的语文老师,了解了相关情况。

从语文老师口里得知,依依的语文成绩(开学的摸底考试)一般,学习状况一般,作文一般,总体印象这是个很一般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等生”。当然,她也不知道依依上高中以前的一切,甚至她还以为依依十六七了(依依当时还不满13岁),以前的语文和作文都一直很差。由于啥都一般,所以这个老师就没有把依依这个中等生“放在眼里”,以至于上课时无数次举手,都不给回答问题的机会。

依依初中以前各科的成绩中,以数理化为好,在班里一直居前几名;语文稍逊(总分不是很高,但是作文很好),属于中等偏上;最糟糕的是英语,应在中等偏下。

上高中后,我和班主任徐丽琴老师介绍了依依的学习情况,而后班主任向英语老师曾伟华推荐依依做英语科代表,曾老师欣然同意。当依依得知英语老师让其当科代表时,非常激动,充满自信地说:“老师,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一定努力学习!”曾老师鼓励依依说:“老师相信你,才让你当这个科代表,但不要有啥负担,有事随时找我。”

在那天到学校和语文老师沟通完,我又趁机找到英语老师和班主任老师了解依依的情况。曾老师满脸堆笑的说:“依依这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非常懂事,学习很卖力,成绩也提高得很快。你放心吧,别的科不敢说,英语没问题的,她很快就就会赶上去,而且会学得很好。”随后班主任徐老师也介绍了,依依入校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她也说依依很懂事,上课积极发言,学习也很努力,孩子很阳光。

这就是差别,同样是一个孩子,在不同的老师眼里竟截然不同,不同的看法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2、中等生课堂上要主动向老师提问。

课堂提问应该分两部分,即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提问。

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一般都是学习成绩较好而且平时比较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进行。这样久而久之,老师可能会觉得学生们能提出问题,同时老师给予了讲解,学生们应该懂了。可事实上大多数中等生并不懂。这时,中等生就应该主动提问,使老师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中等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前提。身为老师,平时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平等待人,课内外都要善于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老师平时对学生态度的结果,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由衷地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喜欢这位教师,就会对教师充满信任,表现在学习上就会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向老师提问。

女儿依依自上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因为“吃不饱”就不断跳级,每次跳级后,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会回落到中等甚至是中下等,然后在奋起直追到中上等、上等。

无论是跳级前的上等,还是跳级后的中下等,孩子在课堂上都积极发言。她在她的新书《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里曾写过一篇《我要发言》的文章,介绍了她的课堂生活:

很多同学们不喜欢举手发言,而是等老师点名叫起来回答问题,被叫到就自认倒霉,极不情愿的站起来回答,而没被叫到,就在底下偷偷庆幸。可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呀!我猜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同学们可能是,害怕答错了老师的问题而在同学面前丢脸,也有可能是不敢面对答错后老师的面孔,以及老师严厉的批评。因此,上课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道题怎么答呀?”老师看着我们问,可是同学们没有一个作出任何反应,而是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看书……

而我偏偏例外了。每次几乎没等老师把问题说完呢,我就抢先把手举得老高,为的就是让老师看到我,进而让我来发言。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我就是这样一路走来。

初二一天的物理课,老师在讲的一道实验题,题目是:请用玻璃杯、小灯泡两个、水若干、电源一个、导线若干、铅笔、橡皮泥一块、电流表一块,中的任意材料,进行实验来证明所学过的概念或定理,要求说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老师读过题后有很多男生举手要求回答问题,却没有女生(我当时正在审题),可能是女同学都比较害羞吧,于是老师叫了其中的两个男生,他们分别用电流表、导线、灯泡、电源和橡皮泥、铅笔,证明了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以及当压力相等时,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可是当两个男生都回答完毕后,还是没有女同学举手,这时物理老师说:“我就不信女同学比男同学差,这回我不叫男同学了!”

这一句吓坏了很多女同学,但是喜欢物理的我一下子举起手来,老师高兴的叫了我,我站起来镇定地说:“我选用的是铅笔、玻璃杯和水,首先把水倒进玻璃杯,然后用铅笔敲打玻璃杯的外延部分。现象是发现水产生了微微的波纹,说明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颤动。”语音刚落,老师带领同学们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老师说掌声不够热烈,于是我的发言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了,可是我还不明白老师为什么鼓掌,老师说:“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练的操作来证明概念,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不仅不易出错,还会给人清爽的感觉!”

可是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所以我的每次发言未必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赏。但是不管成功失败与否,发言都是一件让我很喜欢的事情,因为不管对错,你总是能听见老师的点评。就算你的答案错了,起码你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才能拥有举起手的勇气,心中要始终想着——我要发言!

3、老师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对课堂提问进行适当地分配和指导。首先,老师必须了解班级里哪些学生属于优等生,哪些属于中等生,要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其次,对中等生要给予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先回答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不断地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使他们逐渐地赶上去。

老的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只有几个优等生明白,多数中等生回答不上来,最后只好还是由几个优等生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多数中等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优等生的高明。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所有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辄不止的不良习惯。

因此,老师要正确掌握课堂提问的“度”,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多数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这样才适合于中等学生。也就是说,课堂提问既不能让中等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中等生唾手可得,而应让他们“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应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些都要求老师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同学回答难度小些的问题。即使同一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认识有深有浅,分析不同,可集思广益。这样,每一个学生均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思维不断拓展。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d65727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母婴育儿小说 《家有中等生》

作者:东子
小说现有字数:13万字
最后更新于:2016年08月0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家有中等生”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d65727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