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历史上最惨烈的“疫情隔离”

 

“医学界”,800万中国医者的精神,家园...





BBC称,国际社会一个共同的,默认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幸亏发生在中国”,因为只有中国才敢也,能牺牲个人的选择自由,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疫情。

今天是武汉因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封城的第7天。

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评论称,这是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中国所做的牺牲:

不同程度地牺牲个人的,选择自由,以期最大程度控制疫情。

“‘封城’是否有效,人们可以辩论。但国际社会一个,共同的默认是,这场疫情‘幸亏发生在中国’,因为只有中国这样的才敢且,能这么做。”该评论指出。

采用隔离或限制人员流动,以防止疾病传播的做法,最早现于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的南部港口城市。

1272年,杜布罗夫尼克在其法典中,明确列出传染病,隔离相关准则,成为欧洲第一个建立疫病,隔离体系的城市。

当时,异国/异地船只来到,杜布罗夫尼克,船员上岸后,要在隔离房内,住半个月左右。确定无病后,才能入城。这类隔离房紧临城门,至今仍有数间保存完好。

而将整个村庄,或城市隔离起来,设置“警戒区”(cordon sanitaire)的做法,也可追溯到中世纪。

历史上,最著名的疫情隔离故事,之一,发生在英国一个小村庄,埃姆村(Eyam)。

这个村位于英国德比郡内,距离大城市谢菲尔德不远,主要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多。当地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有村民约969人。

埃姆村在英国历史上、在英国人心目中,具有极特殊的地位。因为1666年,该村设警戒区,自我隔离,以死亡1/3村民为代价,防住鼠疫传播出村。



疫情发生后,一时间,埃姆村内的教堂竖起,诸多墓碑。/ANDY HEMINGWAY

那是1665年的秋天。埃姆村的一个裁缝,派他的助手,20多岁的壮小伙,george Vicars,去伦敦买布。

彼时,伦敦暴发鼠疫,已有数千人死亡。全城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

不久,布料寄到了。vicars按照裁缝,的嘱咐,“打开包裹,把布挂在火炉前晾干。然后再卷起来,收好”。

人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至。孩子们在村口的灌木丛中,采摘紫色黑莓。骑自行车的人在,狭长的土路上经过,车轮碾压落叶。村民们在酒吧、咖啡馆,以及如田园牧歌般,的教堂外聚集,聊天、问候。

一座座村舍,变成“瘟疫之屋”。/Eleanor Ross
1665年9月3日,vicars回村不到,7天,暴毙。接下来3周,他的家人陆续染病身亡。

人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原因。

那捆布料里藏着跳蚤。这群伦敦来的跳蚤,携带鼠疫杆菌。

村民很清楚鼠疫的厉害。早在14世纪,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横扫欧洲,夺去5000万人的生命。

村民竭尽所能,希望可以阻止瘟疫蔓延。每天,燃烧迷迭香,熏屋子。自制口罩,在里面塞满草药。门和窗户紧闭。

他们还在各条路上,点燃火把,希望烧死或赶走病菌。

意识到烟和草药都,无济于事时,甚至有人坐在下水道里,希望臭味能“驱除”病魔。



埃姆村的教堂内,人们在玻璃上作画,记录那场瘟疫。/Atlas Obscura

但一切都是徒劳。

瘟疫席卷整个村庄。到当年12月12日,42名村民死亡。几乎家家都在办葬礼。而有钱的士绅、前来做买卖的商人,举家撤离。

转眼来到1666年春天。村民们找到村内的,牧师william Mompesson,寻求指导。他们正在犹豫,要不要放弃家园逃离,寻求一线生机。

William Mompesson画像/MUSEUMS SHEFFIELD
那时,mompesson牧师到,村庄任职,不足1年,在民众心中,缺乏“说服力”。

于是,他向前任牧师、仍居住在村里的stanley,求助。

两人在埃姆村附近,的一个山坡空旷处,召集村民开会。为避免聚会,时发生交叉感染,村民们被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站好。每两家人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牧师们的话让村民震惊:“不要离开埃姆村。我们应该把村子封锁起来。”

Mompesson牧师称,住在德比郡查茨沃斯,的一名伯爵提议,如果村民们同意隔离,可以为村子提供必要,的食品和补给品。

集会图/EYAM MUSEUM
此前,mompesson牧师将子女送去,谢菲尔德,托人照料。而妻子catherine,选择留下,和丈夫待在一起。

她在日记中写道,丈夫称,若村民接受他的建议,也就等于接受死亡。但他承诺,自己会与村民们在一起。

在聚会中,人们对牧师的建议,提出诸多疑虑。但在老牧师,stanley的帮助下,村民们勉强同意了该计划。“一方面,多数人担心出去后,无法谋生。另一方面,Stanley说,警戒区是处理鼠疫,的最有效方法。村民们勇敢地、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定。”catherine的日记如是,记载。

1666年6月24日,埃姆村正式“封村”,不许人出,也不许人进。

两位牧师指导村民,在距离村子边界800米,处,建起一个石头围墙。村民们承诺,在疫情结束前,任何人——即使没有症状,都不得跨过围墙。

为确保村民不会挨饿,附近村庄、城镇的商人们同意,会定期在埃姆村南边,的围墙外,留下充足的食物、药品和生活必需品。

作为回报,村民们用醋消毒硬币,用来购买商品。他们会把硬币,放在石墙上的几个空洞中。

每天,村民们会在牧师的引导下,往村内的一口井里,倒醋、进行消毒。

村庄中心有一排“瘟疫小屋”,集中收治感染、发病者。如今,小屋外竖起纪念碑,上书曾被收治在此的,逝者和幸存者。



“瘟疫小屋”记录着居住其中的逝者,和幸存者。/Atlas Obscura

同年8月,死亡情况达到最高峰。每天都有五六人死亡。有记载显示,那年夏天酷热。这意味着跳蚤更加活跃。瘟疫在整个村庄不受限制,地传播。

石匠死后,村民们不得不自己刻墓碑。埋尸者死后,他们要自己处理,家人的尸体。

在村庄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上,有一个莱利墓地,由一堵低矮石墙围起。这里是hancock一家,的安息之所。1666年8月的8天内,村妇Elizabeth Hancock在此,埋葬了自己的丈夫和,6个孩子。她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为免和尸体接触,她用绳子,绑住家人的脚。她一次次拖拽丈夫、孩子的遗体,安葬他们时,邻村人就站在山坡上看着。他们太害怕了。没人敢过来搭把手。

莱利墓地。/Atlas Obscura
在封村初期,有2名村民试图逃离。其中1名妇女翻过石头墙,去邻镇参加集市。但她一到那儿,人们马上就认出她是,埃姆村人。

大家冲她扔泥巴,大喊“瘟疫,、瘟疫”,把她赶回村。

此后,再也没人企图离开。

1666年9月、10月,埃姆村的死亡率开始下降。

11月1日——距离埃姆村第一例鼠疫,死亡的14个月后,村子埋葬了最后一个鼠疫,逝者。疫情终于过去。

究竟有多少人死于这,场瘟疫,各方报告数据不一。历史学家估计,瘟疫来临前,埃姆村的总人口在350-800人之间。有据可查的是,至少有76个家庭、260人死亡。当地死亡率是英国其他鼠疫暴发,地区的数倍。

但每周组织教会活动、经常接触感染者的mompesson,牧师,挺了过来。他回忆,这可能和他注意,清洁双手等有关。

1669年,mompesson牧师来到诺丁汉郡埃克林(埃,克林)工作。因为来自“瘟疫之乡”,他独自在拉福德公园(Rufford Park)的小屋里,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当地居民不再恐惧。

“瘟疫小屋”记录着居住其中的逝者,和幸存者。/Atlas Obscura
3个多世纪过去,埃姆村的故事仍被世界,各国人民传颂。

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来自英国及世界,各地的民众,会和埃姆村的现有,村民一起,举行追思活动。人们会装饰埃姆,村里的一口水井,以缅怀村民曾作出的牺牲,表达感激之情。

英国德比大学野生动物疾病,专家michael Sweet博士表示,埃姆村一疫就是现代,意义的隔离。它证明,尽量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唯一,有效办法。这必将大大降低该,地区病原体的传播力。

当地历史学家表示,谁也没有料到,村民能这么做,“这是将自己和,家人置于致命的危险之中。”

“但村民放弃自己生的希望,换取的是周围地区,特别是谢菲尔德这类人口聚居城市,的民众安全。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出的决定。这也是直到今天,英国人仍在纪念缅怀埃姆,村民的原因。多亏了这些勇敢的人,我们才得以生存下来。”BBC说。
后记
英国埃姆村鼠疫至今已300多年。

全世界,包括中国,对公共卫生防疫的认知,不断增强。SARS疫情后,中国在应对未知疫情方面,积累宝贵经验,有很大进步。也因此,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政府的,努力,给予肯定。

在治疗方面,我们也有了更多有效方法。截至本文发布,全国已治愈64例。

同时,火神山医院、雷神山(雷神山),医院正在加紧建设中。

我们在与时间赛跑。

让我们一起加油,共克时艰。

资料来源:

1.《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文化,印象》. 中国文化

2.Eyam Plague Village. Atlas Obscura

3.Eyam plague: The village of the damned. BBC

4.The Plague in Eyam. historycollection

5.Did This Sleepy Village stop the Black Death? Eleanor Ross. BBC News

6.Living with the plague. BBC Legacies

“讲出你的故事

抗新型肺炎故事征集中
疫情严峻、医护再上战场;
一方有难、全国人民支援!
欢迎一线医生、护士、院长、患者等
讲述自己的故事
有故事?请微信联系:
田编辑:15811355643
关编辑:13524393306
(注:添加好友时请注明身份)
病毒传染力究竟有多强,牵动所有人的心。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疫情更新更全信

来源:“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燕小六

责编:郑华菊


    关注 医学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