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特辑劳动“手”记之工匠精神

 

今年2月初,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被上架到B站以后大火,点击量已经超过百万。网友们看完纷纷表示想改行。同时日本纪录片《寿司之神》也开始走进国人的视线,引起大家对该片的特烈讨论。很显然两者的相同之处便是——蕴含了工匠精神。...

点击上方“君武学人”可订阅哦!
见证革命友谊的时刻到了,还不快去关注我们


今年2月初,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被上架到B站以后大火,点击量已经超过百万。网友们看完纷纷表示想改行。同时日本纪录片《寿司之神》也开始走进国人的视线,引起大家对该片的特烈讨论。很显然两者的相同之处便是——蕴含了工匠精神。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超高人气,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工匠精神。今年3月,“工匠精神”这个词也写入中国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央视新闻频道也在2015年开始,就新设置了《大国工匠》专题系列报道,今年2016“五一·劳动节”,央视新闻联播的特别系列报道《大国工匠》再次震撼归来

在岳晓华教授在每周四的《广播电视专题研究》选修课中,两组分别来自学硕班和专硕班的新闻传播学院15级硕士研究生恰好选择了这两部纪录片作为学习研究成果展示。

君武学人也借此向大家推荐这两部纪录片,并以它们为例来分析我们不得不聊一聊“工匠精神”——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讲的是故宫文物修复师的日常。有网友形容是“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按修复门类,三级片自分别讲青铜器、宫廷钟表、陶瓷、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锈,还有书画的修复。

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西市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树立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


《我在故宫修文物》宣传片 

故宫文物修复师成为新一代“网红”




看完三集,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想必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该纪录片出乎意料让他们变成新晋网红。

让我来举几个栗子
1、颜值担当王津师傅在故宫文保科技部的钟表组工作了几十年,最近八个月忙着修复乾隆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他最终恢复了水法钟的走时和演示功能:拧上发条,小鸡小鸭们就扇动起翅膀,旁边是转动修长勃颈的鹅和嘴巴一张一合的狗,船只在水面飘;大门打开,能看见纺织女在劳作。王津的徒弟亓昊楠也有不少粉丝。故宫钟表一千多件,一个人一生都修复不完,钟表组只有他们俩。




《我在故宫修文物》(上集):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钟表组在第23分钟)中集、下集均在腾讯可以搜索到



2、他们为什么选择这项职业?木器组屈峰的一段话打动了不少网友:





3、在书画组拍摄中,老师傅张旭光要在一幅画上加一层棉连纸,但当他拿起来时,这张纸突然破了,原来是徒弟陆一腾拿错了。根据纪录片的解说,其根本原因是很多古代造纸技艺的失传,使得找到与原料搭配的纸太难。

他们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红……

 

程薄闻把故宫比作一个疗愈所,外面的浮躁、压力,只要进到这个院子就会被消解。

最打动程薄闻(《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的助理)的是,在那个环境里,这些人能一直保持这种专注和认真的状态,“说大点就是初心吧。”

在故宫,这份工作的适应期需要更长,五年才能上道,十年才算学有所成。总结起自己的职业,几乎每一个师傅都强调三个字:磨性子。片子里有个镜头,铜器组王有亮在打磨一件铜器,开玩笑说磨了30年还在磨。

程薄闻把故宫比作一个疗愈所,外面的浮躁、压力,只要进到这个院子就会被消解。他把这种疗愈能力归结为传承二字。在职场上,大家都会看着领导上司行动,故宫里的年轻人则看着师傅,每天进宫一看,前辈们都在好好干活,自己也就心静下来了,但在外面的职场里,你看着你的上司,他可能比你还浮躁,突然有一天,他会问你要不要一起跳槽。

这种职业精神让叶君很感动,程薄闻:“你就觉得他们特牛逼,一辈子就心无旁骛做了这么一件事,把表修好,然后自己退休。”程薄闻觉得这才是戳中年轻人痛点的地方,一直说在追寻理想,却很少能在一件事上集中注意力。

这部纪录片也有其不足:每个工匠师傅修补文物时都没有戴手套,这种还不够严谨的工作状态,恰恰是该纪录片想要可以表达的,说明现在的文物修复工作仍旧需要进一步改善,获得更多的关注。


即使主人公非中国人,其工匠精神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让我们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吧 O(∩_∩)O~

《寿司之神》(又名:次郎的寿司梦)

  下有预告视频

《寿司之神》是由美国导演大卫·贾柏拍摄的一部关于寿司的纪录片。

《寿司之神》中的寿司宛若是一件件艺术品让人惊叹。寿司制作者小野二郎,追求卓越,专注精进的态度,正是工匠精神完美的体现。



现年86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被称为“寿司之神”。在日本地位崇高,“寿司第一人”的美誉更远播全世界。终其一生,他都在握寿司,永远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跟学徒,观察客人的用餐状况微调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



他的寿司店“数寄屋桥次郎”远近驰名,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縝密计算。这间隐身东京办公大楼地下室的小店面,曾连续两年荣获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三颗星最高评鉴。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














寿司之神预告片
工匠精神与人



全国人大代表陈学东

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报告强调“工匠精神”,关照当下,切中要害,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状。

《新民周刊》主笔  张静让我们用人民网的一段评论做个结尾: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文案:张璐 李皓洁

策划 排版:张璐

另外鸣谢:秦琰 董萌 袁锋 黄剑婧

点击下方“二维码”查看更多


    关注 君武学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