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说老伙计,你知道什么是翻译腔吗?  趣谈

 

我的老天呐,你还不快点开看看!...



嘿,我说伙计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翻译腔吗?真是见鬼,其实我也说不清。

看在上帝的份儿上,你就行行好告诉我你的看法呗。

哦,我是说,请那些学过翻译的人给我们普及一下,我发誓,一定有很多人有话要说。还有什么比听到有趣的观点更令人兴奋的呢?

该死,居然没有人说得清。哦我的太太,你怎么蠢得跟驴一样,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嘿,你们别光顾着笑啊!小心我用靴子狠狠踹你们!我发誓,我真的会这样做的!

朋友们,看到这些句子,你们是不是立刻就脑补起了央视6套那些老译制片中的配音呢?其实“翻译腔”这事儿两年前就已经在网上走红,并掀起过一阵模仿潮流。今天,小编撸遍了知乎上关于翻译腔的讨论,为大家详细解读这种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却成了段子来源的神奇“腔调”。

什么是“翻译腔”
翻译腔又称翻译体,指的是翻译出来的译文有洋化现象或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通俗来说,翻译腔就是带有浓厚外语句式风格的句子,表现为译文不自然、不流畅、生硬、费解等特点。

陆谷孙大大在《英汉大词典》中把translationese翻译成“翻译腔”,并说明这是“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的翻译文体”和“佶屈聱牙的翻译语言”。
“翻译腔”的派别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里的翻译腔分两派:欧美派和日系派。



欧美翻译腔

特点:

  1. 以感叹词作为发语词,如“哦”,“嘿”,“天哪”;
  2. 对对方的称谓少用“你”,而是用“老伙计”、“小家伙”、“亲爱的”等等;
  3. 不停地打赌;
  4. 满口上帝;
  5. 胡乱的比喻(来自知乎@秋喵千,@Jason木头)
举例:

哦老伙计,我打赌你很喜欢我们这期推送。我向上帝保证,我们真的很用心,就像汤姆叔叔对待他那搓撅起的小胡子一样。



日系翻译腔

特点:

  1. 对任何人都使用尊称,甚至是敌人;
  2. “请”字泛滥;
  3. 反问句泛滥,然后说出自己的目的;
  4. 各种语气助词,比如“呢”,“啊”,“呐”,“吧”,“哟”;
  5. 各种“宿命”、“羁绊”、“命运的齿轮”之类中二度爆表的名词(来自知乎@牟子睿)
举例:

啊,大人是怀着对天下美好的期盼来的吧,真是让人无法拒绝呢。

伟大的网友@知乎令狐富贵还做出了这样一张对照表:
“翻译腔”,究竟是好是坏?


虽然关于“翻译腔”的舆论走向大都以嘲笑为主,但事实上还是有不少网友们并不完全持否定意见。
@维奇

翻译腔不是什么满口玛利亚或者老伙计。真正的翻译腔是对于从句和逻辑关系的混乱,不能重新组织语序。
@hifate

如果oh God全部被翻译成:阿弥陀佛、哎哟我的亲娘四舅姥爷,真的就是好翻译?如果big fella、buddy全部翻译成:哥们儿、基友,出现在严肃文学或电影中,你们就保证会齐齐赞同?如果I bet这句最最常见的口头语按照你们的意愿,翻译成:我敢说、信不信等等,那么对西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书本的人该怎么知道西方人的这种交流习惯?
@Arful Dodger

翻译腔不是在所有的翻译文本中都会成为令人注意的问题。很多文本只产生于翻译,如果非要抛开翻译腔,那么这些文本就不复存在,比如点击Word的帮助键,你看到的那句“正在加载来自Office Online的帮助”,就是不折不扣的翻译腔。但是没人会去抱怨这句话的翻译腔,因为这些文字本身力图传达的概念在这句话被翻译出来之前并不存在,新的概念自然会召唤新的表达方式。

……翻译文本和原文本永远无法等量齐观,而翻译腔出现的时候,往往是原文的形构撑破了译文可以提供的弹性,这个时候,译者必须做出选择,是尽量忠实原文,保留这种新生的杂糅语言,还是剔去原文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只传达最明显的一种,保证译文的流畅。所以没有翻译腔的译文未见得是好译文,你有可能碰到的只是一个偷懒的译者。
@孟小七

到底什么是翻译腔呢?学术界发明了很多年高大上的说法,「直译」啊,「异化」啊,「陌生化」啊,「作者中心」啊…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说人话」。例如,用外文的语法说中文;用中文的表达讲外文。总而言之,想要达到翻译腔,就要套用外文的语法结构,大量使用抽象专业词汇,忽略文化背景,直译俗语和对话。
@文大

中文目前的说话、书写方式很多都受到了西文/日文语法和词汇的影响,甚至白话文运动很多都是直接使用的西文的内容。像一些常见的表达法如“某种程度而言”、“理论上讲”这些日常说法在中文里原来是没有白话的。但这些属于,翻译成目标语言后,有新鲜意义,对目标语言有裨益的,应不属于翻译腔。因此如果贬义而狭隘的指翻译腔的话,我觉得普遍指中文生搬西文的语序和逻辑顺序,在均不影响原文意义的情况下,把本来可以用中文表达得很顺畅的东西表达得很别扭生硬。这种不但对目标语(中文)的语言增进没有太多积极增补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读起来很拗口
我们正在嘲笑的“翻译腔”,

并不全是翻译圈惹的祸
其实说起来,让我们反复嘲笑模仿的“翻译腔”并不只是翻译领域的事儿,与表演领域也有些关系。@西门左近 在知乎上的这段回答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一看到上面的语言就会联想起CCTV6的配音:

在表演外国名著或者剧本的时候,演员要站在深入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或者说是语言习惯的基础上来进行表演,国内做的很好的先例是建国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一批老演员,现在这一批老演员基本上都已经辞世。然而,对于一些外行人或者一些专业水平要求不高的演员,会图方便求简单的去单纯模仿那些正确表演的演员的语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譬如一部分话剧中的表演,一部分现代译制片的配音等等。




经常看译制电影的人会发现,不管是《碟中谍》中的谍,还是《复仇者联盟》中的复仇者,还是《美丽世界》中的罪犯,甚至《美国往事》中的平民,他们的说话方式居然全都一个样子!人物特色呢?规定情境呢?表演真实性呢?甚至美国片伊朗片德国片法国片都没区别。……其实我认为大部分翻译都很精妙,只是被很多演员曲解了。”

(本文选用了知乎“如何模仿翻译腔”、“什么是翻译腔?翻译腔是好是坏?”问题中很多有才的回答。特此感谢网友。)

你对“翻译腔”有什么见解呢?不妨也给我们留言,发表一下看法吧!
©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
微刊《文策》,周三推送,欢迎赐稿

微信公众平台:chinanlsc

新浪微博:@语言服务基地

电子邮箱:service@chinanlsc.com

官方网站:www.chinanlsc.com

联系电话:+86 (21) 60768390

公司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辽宁路46号E座,邮编200080


    关注 华译翻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