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一起凶杀案化身的文学佳作-读《冷血》

 

这一篇读后,来自猫馆长最亲爱的大学室友Shisan,一位在媒体从业十几年的资深记者,写自她读完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



这一篇读后,来自猫馆长最亲爱的大学室友Shisan,一位在媒体从业十几年的资深记者。从中学时代开始,她就坚持阅读和做书摘(然而龙飞凤舞的字迹总让猫馆长头疼),我想这也是她能一直保持独立思考的原因。猫馆长和Shisan情谊深厚,每逢失意的时候,她的寥寥数语就能让我宽慰。我俩都爱书,但涉猎风格很不同,读书方式也很不一样。Shisan曾这样和我叙述她读书的方式,“我看书的时候会不时地停下来,然后脑中构想书中描绘的画面。”这对于想像力极度匮乏的猫馆长来说,真是不可能任务。

她推荐的这本《冷血》,猫馆长正好读过,我是先看了电影《卡波特》,被菲利普·霍夫曼塑造的卡波特所吸引,才翻看了这本《冷血》,当时的评价是“作者带着对罪犯深刻的情感写了一本最冷静最客观的非虚构小说”。卡波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即使读完了小说看完了电影,对他的生平仍然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希望Shisan的这篇推荐,能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卡波特世界的门。

一起凶杀案化身的文学佳作

读《冷血》


不知是不是职业的关系,从事新闻工作的我对于纪实类的作品有明显偏好。所以,影视喜欢看纪录片,而文字喜欢读非虚构。当然,文字一定要好。《冷血》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是一部通过对真实事件的调查还原写成的长篇,由杜鲁门·卡波特执笔,而这位作者的身份也保证了文字的质量。

杜鲁门·卡波特——相信不少人对这位生活就很风格化的作家有所耳闻,这位同性恋作家在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十分高调,其更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作品应该是小说《蒂凡尼的早餐》,当然,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应该比小说更有名,比电影、小说还要有名的则是奥黛丽·赫本站在蒂凡尼店门前的那张电影剧照……

《冷血》也有与此相关的电影,名字叫《卡波特》,电影讲述的是卡波特写作《冷血》的整个过程。电影中就有这么一段:卡波特想为《纽约客》就这起案件写一篇稿子,但是采访负责案件的警官时,却一直遭遇闭门羹,后来警官的妻子听闻是卡波特,吹了“枕边风”,才算打通了这一关。妻子为啥要帮卡波特呢?因为她是卡波特的粉丝,很喜欢《蒂凡尼的早餐》。由此可见,当时卡波特在写作《冷血》时就已经是一位名作家了。

作为一名知名作家,还要去采访写一个案件报道,由此可见这个案件有多么吸引人了。卡波特当时还拉了一个人与他同行,一起调查写作这个案件。这个人就是美国另一位名作家——哈珀·李,她是卡波特的朋友,也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诶,其实相比卡波特,我更喜欢哈珀·李,因为前者纸醉金迷、虚荣高调,而后者则是一名隐者,后半辈子就隐居在自己出生的小镇……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小镇上一位来了一位探亲的小男孩,据称就是以卡波特为原型来写的。

虽然卡波特和哈珀·李两人很早就成为了朋友,但因为性格的差异,在调查该案件时就分道扬镳,最后卡波特独立完成了该案的调查,并写成了这部有“美国当代文学分水岭作品”之称的长篇。按照卡波特的性格,如果后来是哈珀·李写成了这本名作,估计是要嫉妒地吐血的,而哈珀·李估计就十分淡定地看到《冷血》大卖,雄踞美国畅销书榜首55周之久吧。

好像拉拉杂杂说了许多和书没太大关系的话。好吧,一来,这部长篇是讲一个案件的,还是不剧透的好,二来,文字这种东西,说它怎么怎么好其实没用,还是要自己去“品味”“审美”的,卡波特获得过两次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对他还是要有点信心的,至少我读这本书时,感觉写得很好,有对事实描述的客观冷静,又有文学性的细节、探究与描述;三来,读东西看东西,然后发现作品与作品之间,作者与作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因此铺就一张更大的网,在我看来,是相当有乐趣的事。

至于《冷血》究竟说了一个怎么的案件,那就等你自己去看了。如果你对非虚构文学感兴趣,如果你对侦探小说感兴趣,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如果你对美国文学感兴趣,如果你对卡波特感兴趣,如果你对哈珀·李感兴趣,如果你对阅读感兴趣……符合上述任何一条,我都推荐你看《冷血》。

点击以下链接,阅读更多“读后”文章

真实生活你和我-读《平凡的世界》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

仿若一盏明灯-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阿里萨的天堂-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关注 龙猫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