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在自恋现象中的核心地位

 

羞耻,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议题。...



作者:Andrew P. Morrison

译者:黄志慧

关于羞耻与自恋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之前的回顾(评论)中总结出什么?我相信,被引用过的作者认为羞耻在自恋体验的中心赢得一席之地。关于自恋的这个论断将会在下一章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讨论,也就是当我讨论Kohut对自恋发展的理解以及羞耻在自体病理学中的位置的时候。

Kinston (1980)认为自恋有两种主要的病理学形式,即自体自恋(self-narcissism)和客体自恋(object-narcissism)。但是Kinston并不强调理想自我的作用,他对于自体自恋的观点包括消极自体-形象的存在,我们认为这个消极自体形象等同于理想自我的失败或者等同于现实自体与理想自体的不和谐 (Sandler et al., 1963)。

Kinston关于客体自恋的观点排除了自体与客体的分离,甚至排除了对不同(独特)客体的需求。关于自恋的这个观点和与理想化客体融合的一个自恋的渴望的观点不同(Bursten, 1973; Chasseguet-Smirgel, 1985),这个观点与一个傲慢的(自大的)冷漠和自足(自负)(比如, Modell, 1975)的观点比较一致。

然而,自体-自恋反映了分离时、同一性表征时(identity representation)的痛苦体验,它被认为是对父母共生需求的反击。根据我的理解,Kinston认为羞耻会在一个人抛弃同一性(身份)和自主权,支持对环境期待的默许的时候出现。无论是融合幻想还是内化的或者客体-相关的理想自我都不是Kinston的图示(理论架构)所重视的。他关于自恋的观点貌似与我们之前讨论的有所不同。

然而,Kinston关于羞耻和自恋的观点确实强调了我们讨论的自恋现象中内在的悖论。自恋反映了自体在同一性形成(identity formation)、分离以及自主权上的努力(伴随着病理自大带来的危险-即Broucek的“任性的”自恋者)?或者自恋涉及到自体对完美和价值感的寻求以及对于理想化他人(投射的理想化自我的接受者-即Broucek(1982)的“分裂的、解离的”自恋者)融合的寻求?

要么没有获得独立自主的身份要么没有获得融合的价值,都会导致羞耻和羞辱、耻辱(见 Thrane, 1979)。这个悖论构成了自恋的困境,并且只能通过一个“足够好的”自主和同一性状态才能解决(比如,与理想自体状态接近的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值得实现与理想化父母/他人的幻想融合。

Spero认为羞耻反映了不清晰的自我界限以及侵入的、不完整的、贬值的导致虚弱的自体-描述(self-delineation)的内投射,这个观点貌似与一个概念类似,即自恋反映了-与理想化客体、全能客体的幻想融合-这个不可实现的渴望。然后,羞耻反映了自体认为不配与理想化客体实现幻想的、隐喻性的融合,因为这些消极的内投射。然而,Spero的观点并没有明确解释、说明理想化的本质或者渴望与理想化客体融合的本质。

本文选自《Shame》翻译稿,《Shame》中文版预计将于2018年出版,敬请期待。

往期文章列表,点击即可阅读↓

  • 研究「羞耻」的缘起:一个在动力学治疗中常见但鲜被提及的主题
  • 为什么羞耻主题在精神分析文献中篇幅不多
  • 羞耻在冲突理论以及自体心理学理论中是如何被理解的?
  • 羞耻必须存在于人际背景之中吗?和内疚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 羞耻与暴怒、嘲笑、妒忌、脆弱以及耻辱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 羞耻是与生俱来的女性气质的表达吗?
  • 弗洛伊德关于羞耻的观点
  • “关于自恋”和理想自我 | 弗洛伊德关于羞耻的观点
  • 从理想自我到自我 | 弗洛伊德关于羞耻的观点
  • 窥阴癖和自卑感 | 随后与羞耻有关的工作
  • 哈特曼等人关于理想自我的观点 | 随后与羞耻有关的工作
  • 原始客体关系,早期自恋和羞耻
  • 聚焦客体关系 | 理解客体关系中的羞耻
  • 羞耻与自恋:与自恋有关的核心问题的回顾
  • Piers和Lewis等人的观点 | 研究羞耻-自恋关系的方法
  • Broucek和Thrane等人的观点 | 研究羞耻-自恋关系的方法
  • Bursten的自恋人格类型的分类方法 | 羞耻与整合
  • Chasseguet-Smirgel关于自恋融合幻想和羞耻的观点 | 羞耻与整合




证道心理近期精彩课程,点击阅读详情↓
如何置顶公众号?


    关注 证道心理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