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铤

 

根据文献的记载,唐代金银的计重单位,均以“两”记,不再用“斤”。计数名称则有“铤”“笏”“版”“饼”等称呼。...





根据文献的记载,唐代金银的计重单位,均以“两”记,不再用“斤”。计数名称则有“铤”“笏”“版”“饼”等称呼。

其中,“铤”是唐代金银最通行的铸造形式。古代习惯将长而且端直的东西称“挺”,如木用“梃”,竹用“筵”。金银之名曰“铤”亦是因其形状长而挺直。“铤”有时也称“笏”,笏本为大臣上朝时所执的一种礼器,由象牙、竹木等制成,形状与银铤相似,因此,铤与笏有时互用。因为笏是手版,所以银一笏,又可称为银一版。

网络配图
唐代 “上千”五十两银锭


虽然铤、笏、版三字可以互相通用,但是“铤”字却是正式规定的白银计数单位名称。唐代一铤重为50两,1956年12月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曾出土4块杨国忠等人的进献银铤,重量均为50两,其中一块正面文字为“专知诸道铸钱使司空兼右相杨国忠进”,背面记有“鄱阳郡”“採银厂”“课银壹铤伍拾两”等文字。另一块正面文字为“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臣杨国忠进”,背面有“天宝十载正月日税山银一铤五十两整”。根据铭文可知,白银来源于地方政府征收的税山银,是地方官解缴的国库银,由杨国忠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官职的名义进献给皇上。天宝以后,节度使等地方官向皇室、朝廷进奉之风逐渐兴盛,在进奉银铤的表面錾刻进献者的官职、姓名,以及进献时间和银料的来源,以备核査,除50两的大银铤外,也有较小的银铤,如1962年陕西蓝田曾出土1块“壹铤重贰拾两”的小银铤。此外,黄万里著《货币史论集》收录有“朝”字银版5两及10两各一件。金铤则多为平头长条形,少数为圆弧头条形,大小不一。

唐代的银铤,除长条式样的笏形(版形)之外,另有船形的一种,呈束腰两头翘起状,传世及出土发现的数量都很稀少,通常为素锭,也有个别的在底部、侧面錾有简洁的铭文。

网络配图
唐代伍拾两船形银锭


金银除铸成铤形的之外,也有铸成圆形的,称“饼”,一般重10两,比铤(笏)形的要小。1970年10月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邠王府遗址出土的金银器中,就有庸调银饼及东市库银饼。庸调银饼有洊安县及怀集县2种,重量均为10两。唐代银饼一般也錾刻或墨书文字,内容与银铤类似。金饼略呈圆形,背平略低凹,没有铭文。

唐代的金银铤与金银饼还都不是铸币,也不是计数货币,仍需称重使用,属称量货币。其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仅见于把赋税钱物折换成白银作为财富进献给皇帝,税银、贡银只是将税钱折换成白银,作为一种便于携带的“轻货”,白银发挥的只是支付手段和储存手段的作用,还不具备流通的职能,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货币。

出处:《金银币史语》
欢迎与我们联系,咨询相关信息
官网:www.paibh.com

客服电话:400-0000-588

新浪微博:派宝会官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奥北科技园
派宝会-传承中华文化,经营艺术财富




派宝会艺术品电商交易平台



识别二维码下载App

更多精彩尽在掌上派宝会


    关注 派宝会官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