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到了幸福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做幸福

 

LAB | 心理...



幸福这件事情虽然是见仁见智,但是你见到了幸福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做幸福。情绪,生活,学习都是你见过了好的才知道什么叫做不好。

我想讲的是心理上的亚健康这件事情。如果我从来没有学习过心理学,单单从我的家庭教育,朋友中出发去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话,我大概会认为对事情没有反应(淡定)是好,不张扬不表现是好,开心不轻易大笑,悲伤不轻易大哭是好。我们的文化,崇尚的理想型人格是那种静水流深,胸有城府的人。

但是,小时候的我感到很困惑。我不被允许笑闹,不被允许“说实话”的时候,我是困惑的。比如,我很想要拿回我的压岁钱,但在爸妈的强压下,我的表现是“扭捏”,那种很想拿但是怕爸妈。然后,在另一些场合,比如要在长辈面前表演“特长”,我的表现还是“扭捏”,那种很不想去表演但是怕爸妈。

我们被塑造,被训练成那种,崇尚控制和压抑的人。好处是比较早的会强迫自己,也许比较好的自我管理,坏处是…我也说不清,一种矛盾感,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感受。这种压抑感,在常年累月的文化熏陶下,深入骨髓,深入到“自我”可能已经消失了。于是我们表现为“虽然很不愿意,但是极力的迎合”,无法摆脱的别扭的活着。

文化差异对我来说好处是意识到这一点,坏处是无知才快乐。

不快乐来自于,当我知道还有另一种活法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惯性无能为力,或者说可预见的短期几年无能为力。

这个惯性表现在:

很难察觉压力,甚至直到它已经表现为行为异常了,我都还没意识到。你可能注意到我们的文化不关注心理健康,反而崇尚压力和压迫。常见的一句话叫化压力为动力,但是没有人告诉你,焦虑会缩窄你的注意范围,焦虑会损害你的工作记忆,简单来说长期的焦虑会让你的脑子坏掉,并对记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焦虑会让你失眠,而当你所在的环境不承认心理问题,不提供解决方法的时候,你能做的是否认,逃避,然后连续失眠,脑子坏掉。

没有主动积极性,有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还能主动做更多。你可能还注意到了,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压,压到你学到有基础了,能自己坚持下去了就行。但问题是,这个压的过程在填充知识基础的同时会塑造学习习惯。压带来的学习习惯是自律,按时交作业,按时上课。压无法带来的习惯是自主,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上课或学习不分心。我们可以压行为,却很难压内心,内心是自由的,它会为自己的要求去找空间。

以享乐为原罪,分不清享乐和管理自己。我们的历史还崇尚艰苦奋斗,把吃苦当应该的,把吃苦赋予精神上的价值。为了抬高吃苦,我们为享乐贴上负面标签。于是,没有人问艰苦奋斗的目标长什么样子,还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没有办法你只能接受。另一批人,脱离了物质的艰苦奋斗之后,真的变成了耽于感官刺激的人。我们的训练除了教我们忍受苦,似乎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我也不知道一种长期的快乐,幸福长什么样。但是,研究说积极情绪的种类比消极情绪的种类少很多,积极情绪会带来开阔的注意力,联想能力,创造力。从这一点来看,吃吃喝喝本身应该不算是幸福,但是吃吃喝喝如果给你带来了创造力,那就算。

在你没吃到过烤鸭的时候,你想象不到烤鸭会有多好吃,在你没看过好小说的时候,你想象不到好的作品是什么样,在你没体会过好的服务的时候,你不知道你被不公平的对待了,在你没见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时候,你以为自己也还行,在你没见到幸福的夫妻的时候,你以为相敬如宾很完美。我们经常是见过了好才知道不好,我们对自己周遭的把控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自以为,我们还会合理化我们的处境,去多看书,多聊天,开阔眼界,跳出你以为。

|  Xiong ● 过往文章

青少年这个词在美国是个贬义词

生活就是一个8分的你天天追10分的人,还整天被6分的人追

我在美帝参加罢工

上周五,我们系终于迎来了2018学年申请人的访问周

在美帝的第一个春节

手把手教你查本科申请数据

申请选校 | 哥大水么?

申请选校 · 香港新加坡篇

碰上猪队友的助教生活

期末季吐槽

申请-来自内部的一些信息

最后一个月,你的文书要被拯救么

作者介绍 
|  熊郁 · Xiong  |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就读于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发展心理学博士。致力于研究13-18岁青少年时期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情绪管理,学业成就的影响。教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教学,也是了解学习者的过程。一个好的学习者背后需要对于认知规律的把握,对行为、情绪发展规律的洞知和对家庭、学校会给孩子的影响的理解。学习箴言:自我管理是你超越自己的唯一方法。


    关注 HugeGoal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