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布门”事件再现,真相其实是...

 

导读:剖腹产手术后,产妇一直疼痛难忍,3天后,竟然在厕所排出纱布。产妇丈夫将事情经过上传到网络后,各路媒体开始陆续介入这起医疗纠纷,事件持续发酵。...



导读:剖腹产手术后,产妇一直疼痛难忍,3天后,竟然在厕所排出纱布。产妇丈夫将事情经过上传到网络后,各路媒体开始陆续介入这起医疗纠纷,事件持续发酵。故事是这样的:8月10日,张先生在微博上发文称,妻子8月7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剖腹产手术,术后一直疼痛难忍,术后第三天(8月9日晚上),妻子上厕所时竟然排出来拴在一起的三块纱布。

张先生对此很诧异,立刻赶到医院与值班医生、分管领导进行了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故意留下的纱布进行止血,等以后会取出。

张先生对此说法深表怀疑,而且从头到尾没人告诉他们留有纱布这件事,更没有让他们签字。认为医院的解释让他们无法信服,遂发微博说是“征求”说法,微博一发果然“说法”爆棚,引起热议。

其实“手术后纱布留体内”引发的热议并非首次,2016年便发生过轰动全国的“纱布门”事件。网上一搜就是一大把,多起医闹事件就因此而起。

手术后纱布留体内事件为何频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真相在哪里呢?
纱布止血的专业解释
在产科,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子宫切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在3-15%。产后出血定义如下,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500ml,或者剖宫产时出血>=1000ml。

一般情况下,在手术室里处理的是需要手术才能处理的出血,如产道裂伤是可以通过手术处理的,但是其他因素的出血一般出血态势不算太猛的,可以观察,例如胎盘从子宫剥离后,剥离面的血窦出血大部分是可以通过产后应用宫缩药物来止血的。

所以这也是剖宫产后没有活动性出血的话都是很快就回病房的原因了,因为本身产后正常情况下就会出血,要等到一滴血都不出,那基本是产后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做到了,在病房里护士及医生都会及时关注好产后的出血量,如果到一定量就会认为是异常出血,开始医疗介入。

我们从以下出血的常规处理方案里就可以知道,宫缩剂是产后常规应用的,如果宫缩剂应用后仍然有较大量出血,那就要考虑宫腔填塞的处理手段,宫腔填塞目前常用的老方法有纱布填塞,还有球囊止血的方法。

纱布填塞止血的局限性很大:隐匿性吸血、易残留、无法引流观察和取出时可能二次出血的隐患;剖宫产时使用方便点,阴道产操作不便,且容易感染。

但是它的优点也很为人乐道,那就是便宜。

球囊填塞止血的好处也显而易见,球囊内注水后开始膨胀,膨胀后通过压迫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增加宫腔压力,机械性压迫刺激子宫肌层,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而达到暂时止血,等待机体发挥自身的凝血功能而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最终止血的效果。

里面有引流管可以观察球囊压迫止血效果如何,形状为产后子宫的形状设计,硅胶材质,不怕残留,可补充液体,最大充水容量大约在500ml。当然它的坏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昂贵。
掉落的纱布从哪里来?
猜测可能是因为在球囊填塞后,为了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防止球囊脱出,会在阴道内塞点无菌纱布,还可以压迫宫颈止血。

这个操作因为不是像纱布填塞子宫那样的重要操作,估计是不会特别注明在手术操作记录上的,加上如果换了个医生取球囊的话,可能会忘记阴道内还有固定的纱布的事情。

医院对手术的器械耗材的清点其实是很严格的,少了根针或者一块纱布,导致的一群人趴在地上找半天的事情总在听说。

但是在很多医院的纱布填塞操作中,如腔道的止血,如鼻腔纱布条填塞;或者碘伏纱布放入阴道内为了降低产道感染率等一些非手术重心的临时性操作里,医护可能不会像术中清点纱布那样非常仔细,所以造成此类问题,这也是医疗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点,要对这些临时操作的填塞物也要有放置及取出的明确的记录,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既然医院取出了止血球囊,也是只有止住了血才敢取得,如果球囊止不住血,他们就会考虑其他的措施了。

关于告知的疑问:如果是完全性的用纱布止血的话,应该是要告知家属的,如果是纱布是临时使用,例如防止感染塞在阴道里的,或者为了固定引流管用的纱布,也不一定要告诉家属的,只要及时取出即可。
术后疼痛难忍,一定是纱布惹的祸吗?


足月分娩前,子宫体积如一口大锅,容积约为5000毫升,其内包含胎儿、羊水、胎盘物质。分娩后随着胎儿及附属物的排出,扩张的子宫立即会反应性收缩,由孕足月时的1000克重量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50克,整个恢复工程大概要3~4周时间。

分娩初期为关闭子宫壁表面开放的血窦,子宫收缩是最强烈的,疼痛感也是最明显的。强烈的收缩可以关闭开放的血窦、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因此分娩初期确认宫缩有效非常重要,人为按摩子宫也会加强子宫收缩,进一步减少出血。这也就是为什么医生、护士在分娩后,会不断按压子宫的原因,按摩子宫的同时还要确认子宫收缩良好。

尽管子宫收缩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后期收缩的强度明显减弱,所以早期疼痛感会明显一些。
失误不可避免,医院如何应对
医生也是普通人,医疗差错在临床上很难完全避免,不管是顶尖医院还是高水平医生,都有失误的可能。那么,当此类事件发生后,医院和医生要如何应对?

为了重建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美国保护和鼓励医生向患者道歉,数十个州通过各种类型的《道歉法案》。该法案认为,道歉可以调节患方的情绪,也可能缓和医患对立、化解纠纷。

《道歉法案》中指出,一个好的道歉应当体现出“医生对自身行为错误的正确认识,承认错误时所抱有的歉意,以及对自身责任的承担”。总体上讲,《道歉法案》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医疗过失案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案件数量下降了16.7%~18.5%。另外,在发生严重医疗损害时,该法案能加快起诉案件的进程,还能明显降低患者要求的赔偿金额,使得医患双方的矛盾快速解决。

此次事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发表微博进行诚挚道歉,希望这一做法也像在美国那奏效。



医界整理自:医殇、阿里医联、网络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内容仅作参考,读者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注 医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