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2016.5.28 《万历十五年》

 

高中历史课本的平铺直叙一直让我害怕,每次看到罗列下来的“逻辑性”的描述,就头昏脑胀的。大学喜欢历史的小伙伴儿...



高中历史课本的平铺直叙一直让我害怕,每次看到罗列下来的“逻辑性”的描述,就头昏脑胀的。大学喜欢历史的小伙伴儿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既然历史中的事都是由人去完成的,那么把人立体的切开看,人有自己治国的理想,也会有自己的欲望。人的欲望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想到这一点,就觉得热对于我这种文盲来说,这本书也是蛮适合的~打算一周之内还是要看完吧~

僵化体制下的图存与改革

张居正的财政制度改革,申时行想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海瑞行政方式上的热情,都在这样一个僵化的体制之下,最后三人都没捞到什么好,张居正死后还被清算。至于海瑞,给嘉靖皇帝上的那个奏本实在是让我目瞪口呆。

这本书更多让我看到的还是政治,现在对于文官集团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僵化制度下,官员深谙“阴阳”之道,不允许任何与文官集团利益相悖的改革存在、发生。朱元璋借胡惟庸一案废除宰相后,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首辅作为文官的头头,自然成了文官众望所归规劝皇帝,平衡君王与臣子间微妙平衡的那个点。至于张居正、申时行二人的做法,我这个文盲不敢评价。但是申时行在我眼中,做这个“官儿”也是做到了一种境界了。就是立储这事儿,看得我都替万历憋屈。

这就不得不提到体制内的道德与法律。明朝统治,推及我国古代的集权统治,似乎一直是以儒家礼教作为统治的核心力量,而在法律上,反而失去了应有的关注。皇帝一人说的话就是带有宗教色彩的、道德规范下的“法律”,不合理的东西是从皇帝口中出来的,便是合理的。教条中的君臣之纲由此可见其地位。

道德代替法制,法治无法发展,导致商业法律无法成行完善,经济改革推行困难,其直接影响了商业资本主义无法发展。就像海瑞支持的“复古”,不开化民智,不试图发展,却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可以回到古朴简单的农耕生活,维稳统治,前进的停下来,甚至向后退,社会自然不会发展,王朝统治被推翻也是早可预见。

法律规范、道德教化的天平,在原先的集权统治下,彻底的倒向了道德教化。不发展法律,固步自封,政治体制带来的经济滞后,军事不兴,固然有很多人做出了一点事情来改善,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几个人的力量,固然是没有办法战胜一个制度的。

人性的阴阳

这点还是蛮好玩的。写到这儿才想起来,最近看的书全部都与历史政治有关,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与《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和这本书都不谋而合。官场上的阴阳两面,也可推之于人性的阴阳。

事实上,我觉得单分两面也有点不靠谱。黑与白的界限并非想象中那么分明,人也不是一张只有正反面的纸。阴与阳相互晕染,白色的部分也会掺杂着黑,染成程度不一的灰色。因为人都是立体的,比如张居正可以为国家做着有益的改革,也可以在位时捞到满足一己私欲的东西,任人唯贤,最后以身败名裂告终。想到了我们陆臻小少校最开始“中二”的时候,队长说的话。(捂脸ʕ •ᴥ•ʔ)"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从历史上得不到教训。”

虽说以史为镜,但是满清推翻明朝之后,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反应,似乎也步了后尘呀ˊ_>ˋ

(摄影:一砚)


    关注 一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