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属下跪的领导

 

时间:大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地点:北京一处灵堂人物:一位老者,一个中年人。...



时间:大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

地点:北京一处灵堂

人物:一位老者,一个中年人。

画面:老者双腿下跪,中年人立于老者面前,并且手中握有钢刀架在老人脖子上。

画外音:杀了我吧,快杀了我!

结果:中年人呆若木鸡,然后仓皇而逃。老者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这俩人都是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跪在地上的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在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改革家、政治家张居正。拿刀的中年人也是当时的朝廷高官王锡爵。

张居正当时是什么官职?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位高权重,无人可憾。王锡爵是什么官职?翰林院掌院学士,总领侍读学士以下翰
林各官,虽说也是朝廷要员,但在张居正面前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下属。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荒诞的画面?一位堂堂内阁首辅给给一位三品官员下跪,而且还要求对方杀
了自己。

此事说来话长,我们先从一个词语谈起,这个词语就是------夺情起复
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去世,儿子替父母守孝得满三年,不能干别的事,正上班的得回家,这叫丁忧。不过后来,人们觉得三年太长了,二十七个月就算了。而夺情起复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明朝时明文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七年下令,“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十二年又下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明代文官夺情起复者主要有阁臣、尚书、侍郎等一些重要政治人物。

张居正此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的父亲张文明在1577年夏天去世,而此时张居正的推行的“万历新政”正是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自己一旦离开,一生的心血将
付之东流,皇宫内,小万历此时才十五岁,很多政事未能亲理,李太后(万历的母亲)也督劝小皇帝一定要挽留张居正,没有张首辅,整个国家机器就会陷入瘫痪的
危险,无法运转,新政稍有的起色的萌芽就会被扼杀。于是,小万历诏谕,诏令张居正起复内阁。


道圣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官场地震,新政的支持者都高兴,反对派都开始发难,张居正自己也是上书反复乞归丁忧,估计他自己内心也是矛盾重重,他一
方面已经十九年没有回家见父亲了,父亲亡故,连守孝的机会都没有,这是儒家思想教育下的文人所不能接受的,可是另一方面是自己的改革大计,正是最关键的时
刻,功败垂成是最令人惋惜的。终于有良机了。
反对派首先发难的是吏部尚书张瀚,紧接着张居正的学生翰林院编修吴中行、又一个学生赵用贤、同乡刑部主事沈思孝等纷纷上表要求张居正回家丁忧。弹劾的走账如
雪片一样纷纷递到万历皇帝手中,小万历一看这么多反对意见,一下子火了,血涌脑门,下了了一道圣旨,中间有俩字:廷杖。

廷杖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后汉纪》曰:明帝时,政事严峻,故卿皆鞭杖”。明朝时成为一种制度。

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
来。如果行刑人不手下留情,不用说六十下,就是三十下,受刑人的皮肉连击连抓,就会被撕得一片稀烂。不少受刑官员,就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八九的
人,也会落下终身残废。廷杖最高的数目是一百,但这已无实际意义,打到七八十下,人已死了。廷杖一百的人,极少有存活的记录。廷杖八十,意味着双脚已迈进了阎王爷的门槛。

其实明代的文人不是很害怕廷杖的,因为廷杖后的士人更能得到世人的赞誉,有时候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誉。可是这次不同,万历皇帝圣旨里面还写明了廷杖的地
点:市曹。市曹是哪里?就是宫外的最热闹的大街,堂堂朝廷官员脱了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赤裸裸的暴露在那些民间百姓的眼中,那真是斯文扫地,是对他们
最大的精神侮辱。
离梃杖只一天时间了,士大夫们只好找人求情想免去廷杖,此事因张居正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这些士人们集体去找张居正求情,翰林院掌院学士王锡爵带领几个人来到张居正家求见。

开始张居正不见,王锡爵苦苦哀求,终于趁管家不留神,硬闯进去了,一帮人都跟着进去了。

他们硬闯进灵堂。只听见张居正冷笑。

“王大人倒是豪爽得很哪,你们身为朝廷官员,士林楷模竟然硬闯硬闯灵堂!”

“首辅大人谅解,为救人命来,恳请首辅大人免除这几个人的廷杖之辱,令堂泉下有知,也不会责怪我们吧?”王锡爵拱手道歉。

张居正说:“我尽忠为国,不惜一躯,难道家父会责怪吗?至于夺情起复事,皇上之事,与我何干?”

王锡爵说:“天下事怎么与首辅无关呢?这可是因您而要梃杖呀。他们要受此刑。”

张居正说:“梃杖,圣怒不可测,我无能为力,各位请回吧!”

王锡爵激动了,上前一步,指着张居正说:“圣怒也是因为你张居正呀!”在古代,直呼别人姓名是十分不尊敬的行为,何况还是已过首辅。

张居正此刻铁青脸色,凝视王锡爵片刻,突然快步拔出侍卫的刀走到王锡爵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拉着王锡爵的手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杀了我吧,快杀了!”

此刻王锡爵惊呆了,然后就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场景,王锡爵怎么也想不到高高在上的张首辅竟然跪在自己面前。待王锡爵仓皇逃走后,张居正长跪当地,身前一把短刀,脸上热泪长流。

此刻,我们虽是千年之后,但读到这里,我们仍能深深的感觉到张居正那一刻肝肠寸断的心情以及被千夫所指的绝望。在为伦理道德逼迫时,他的痛苦与矛盾此时达到极点。

以前的张居正工作小心谨慎,讲究管理艺术,但被逼得下跪的张居正站起来后,工作风格为之一变,产生巨大变化了。生活上也奢侈了,工作上也不注意情面了。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

明史卷二一八.王锡爵传;

郦波《风雨张居正》
分割线


往期精彩推荐(点击链接直接阅读)

明朝宫廷里的女子除了后妃就是宫女吗?

这些见证了计划生育的海报.....

大明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 |  影视剧中的小历史(五)

蒋经国晚年为什么要亲手埋葬蒋家王朝

没有蒙古人的扩张,就没有现在的俄罗斯

卖国将军,瘾君子,风流少帅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完结)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时候,世界上各个文明都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下面是本文作者的支付宝二维码,如果你喜欢他写的东西,就用实际行动表示一下吧:)





关于时拾史事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时拾史事读者群号 535858375,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更多文章,长按关注


    关注 时拾史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