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长白昼来临,快来看看我们该怎么消暑、养生?

 

今天就是夏至节气了,过了夏至,就到了一年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故夏至的养生保健尤为关键。那么夏至如何养生...

6月21日农历五月十七,夏至。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有人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内甚至会出现极昼现象。中国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14小时左右。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才达到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食俗
 夏至面: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里面记有“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因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进入伏天,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夏至饼与麦粽:南方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吴江县志》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广东和广西一些地区,人们非常喜欢夏至吃狗肉和荔子,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但夏至这天例外,“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这天吃狗肉,不但不会热,反而能祛邪补身,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吃狗肉是当地民俗,小编觉得吧,狗狗这么可爱的动物大家最好还是别去,有点残忍。】



夏至习俗
   祭神祀祖: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又称“夏节”、“夏至节”。《周礼》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史记》记载汉代“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直到现在,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仍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酉阳杂俎》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以生风,涂抹粉脂以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宋朝在夏至之日开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仍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清朝则“夏至日……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夏至防暑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尽管如此,夏天对人体的消耗也是较大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因此称为枯夏。北方有一个风俗,即定期为小孩称体重,看看他的体重是否增加或减少,以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



夏至养生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外俗话说“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小贴士TIPS

1、饮食宜多吃“苦”

在中医养生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尽管天气炎热,但阴气已开始生长。“夏至前后饮食宜清淡,忌食过于腥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2、宜晚睡早起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以利于气机的通泄。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3、夏至前后最宜节气针灸

"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可在这天前后进行节气针灸,针对痼疾,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腹泻等,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根因。


    关注 亿森物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