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传说知道多少?

 

关于端午的传说,你知道多少呢?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两千多年来...



关于端午的传说,你知道多少呢?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此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传说
关于端午节有很多版本的传说,下面来说流传甚广的4个传说。
第一则 

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并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思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第二则

纪念伍子胥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并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习俗
1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3


【佩香囊】

用五色丝线缠成的香包,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即可驱蚊又可防风寒,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4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这天人们将艾叶挂于门户,用于驱邪。
5


【挂钟馗画像】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希求家庭平安。
6


【挂荷包和栓五色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在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7


【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蟾蜍、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8


【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9


【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午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10


【破火眼】

江苏南京一带端午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11


【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午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12


【剪彩葫芦】

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午节倒贴于门首,有将毒气倒出之意。
【涂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现在不少地方端午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关注 佳敏医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