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二孩”政策的放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的流动与集聚深刻改变了原有了城市家庭人口的结构与社...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孩”政策的放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的流动与集聚深刻改变了原有了城市家庭人口的结构与社会网络结构,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优化,改善目前人口比例失衡问题以及缓解老年化加剧问题;另一方面,加上互联网、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使融入城市形成新的社会网络的速度也在加速。基于人口流动和人际沟通所形成的社会网络资本具有鲜明的地域根植性、规模经济性和空间经济性特征。因此,人口政策的调整也必然会影响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那么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对居民文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

二、文献回顾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目的,周春平(2015)指出进入中高收入阶段,物质消费对幸福的边际贡献递减,精神文化消费的边际贡献递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渐释放。2014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美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美元,按照“钱纳里经验”,其合理的消费结构应该是物质消费比重在降低,文化消费比重在上升。但是姜宁等(2015)、李玉杰(2013)指出当下我国的文化消费走势偏离钱纳里模式,并未出现文化快速增长的局面。究其原因,虽然家庭收入增长能够刺激文化消费,但是与历史文化习俗、社会开放程度、人口流动性、城市化水平和文化心理认知等因素也密不可分。另外,欧翠珍(2010)和解学芳(2011)也分别指出文化水平、消费方式、公共文化实施以及文化传播等因素都会对居民的文化消费选择存在差异性,这也是文化消费与其他普通商品消费的不同之处。

人口结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国内外学者意见各异。Loayzaet al.(2000)和Horioka(2006)指出抚养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很难确定老龄化是否会最终导致储蓄率的下降,也就是对消费的影响不确定。国内李文星(2008)也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并不是中国目前居民消费率过低的解释变量。然而,刘生龙(2011)、付波航(2011)、张妮娜、夏海勇(2012)得出与生命周期假说相同的结论,即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分别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但祁鼎等(2012)和邱俊杰(2014)得出相反的结论,他们发现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正相关,老年抚养比的提高会使当期消费提高,同时刘子兰等(2014)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会导致居民消费率上升,其对东部地区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

在当下各城市纷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期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优化,而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从人口因素探究与文化消费的关系很有必要。

三、实证过程

本文以2003-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城市居民文化消费为被解释变量,选择城市家庭人口结构中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户籍家庭人口规模以及人口15-64岁人口占比四个指标为解释变量,文化产业增加值、恩格尔系数以及物价指数三个指标为控制变量。其中假设老年人口抚养比、、户籍家庭人口规模以及人口15-64岁人口占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呈线性关系,假设少儿人口抚养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呈倒“U”型关系,因为“二孩”政策是直接对少儿抚养比产生影响,在家庭收入承载范围内,“亲子活动”会使家庭的文化消费增加,但是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超过其承载力度,则可能对家庭的文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从模型结果来看,滞后一期的居民文化消费系数都是高度显著的,且系数值均较高,说明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动态长期性。人口结构和户籍家庭人口规模显著性较差,没有通过检验,说明我国目前城市家庭规模持续缩小并没有对居民文化消费产生影响,同时城市生活的压力较大使家庭劳动力人口使居民对文化影响不敏感,其文化消费市场空间有待开发;从家庭人口结构的构成来看,人口15-64岁人口占比的平方在动态面板SGMM回归中结果较为显著,且系数为负,证实了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少儿人口的增加,家庭的文化支出消费呈递增,说明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二孩”政策有利于城市家庭文化消费支出的增加,但家庭少儿人口的增加有一个临界点,即人口增加超过了临界点,抚养支出会对文化消费产生挤出。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呈负相关,即未来我国“老龄化”的趋势,会使老年人口的主要消费仍在医疗与生活方面,不利于文化消费的增长。

四、结论

一是证实了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呈倒“U”型关系,当下“二孩”政策的放开对城市家庭文化消费的支出是在倒“U”型的左侧,即有利于城市家庭文化消费支出的增加,会促进家庭在文化教育、文化娱乐但家庭少儿人口的增加有一个临界点,即人口增加超过了临界点,抚养支出会对文化消费产生挤出。

二是目前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呈负相关,即未来我国“老龄化”的趋势,会使老年人口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医疗与基本生活方面,会对文化消费产生挤出,不利于文化消费的增长。

三是手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文化创意产品具有口碑效应,通讯工具技术的提升,加快了其市场的拓展。

五、对策建议

一是推动文化产品供给侧的改革,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质量。

从文化供给的内容来看,要积极开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特色文化产品,注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价值、艺术品位,更新产品开发的理念、创意、内容,满足城市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由基本型、发展型向享受型文化消费的转变;其次,从供给的主体来看,要积极推动国有文化企业的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并购重组,建立包含内容类型多元化(包含时政新闻、财经热点、娱乐、购物等内容)和产品传播形态融合化(包括电子和、音频化和视频化等形式)的平台,一站式解决用户从资讯到消费、社交、娱乐体验、支付等全面需求。鼓励非公有制文化资本进入,鼓励非文化类资本与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进入出版、传媒、影视制作等领域,以包容与创新的态度鼓励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另外,从政府角度看,更多是服务、协调与监管,在提供基本型文化供给、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应注重产业引导、市场秩序维护,以及降低进入壁垒,加强区域创意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创新活力等方面,推进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二是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推动文化消费创新升级。

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既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又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创新的路径不再是由生产者内生发起,到消费者终结的单向创新过程。而是由创意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发起,创新的路径由生产者到消费者,再由消费者回到生产者的循环升级过程。因此,一方面要重视消费者偏好的转变,避免同质化,鼓励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到文化产品的开发中来;另一方面,企业要善于运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以大数据技术通过O2O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匹配消费者需求,然后通过C2B实现规模化的定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文化产品,实现精准营销,定制化生产。

三是根据人口结构的消费偏好异质性,开发文化产品。

首先,要加快城镇建设,人口净流入的城市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将流入人口转变为真正的文化消费能力,对于人口流出城市,要加快与周边发展城市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推动人员、信息的交流,利用社会网络促使文化消费溢出,以增进本地文化消费能力。其次,要注重不同人口群体的文化消费偏好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发因人口调整所导致需求改变的文化产品,如对中年人更多是休闲娱乐类文化产品,对少儿更多开发“亲子类”“益智类”的文化产品,更多体现“寓教于乐”的文化消费品,老年人更多开发精神性的文化消费产品;另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中老年人的收入预期,增加当期文化消费,促使老年人口过去以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结构向以服务为主的新型文化消费结构转变。

 

参考文献:

周春平:《文化消费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江苏的证据》,《消费经济》2015年第2期.

姜宁,赵邦茗:《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李玉杰,刘志峰,李景春:《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心理动力与方略》,《企业经济》2013年第4期.

欧翠珍:《文化消费研究述评》,《经济学家》2010年第3期.

解学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与文化消费生态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第7期.

Loayza N,Schmidt-Hebbel K, Servén L. What drives private saving across the world? Review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0.

Horioka CY, Wan J.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 a dynamic panelanalysis of provincial data.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7.

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刘生龙,周绍杰:《中国为什么难以启动内需——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

付波航,方齐云,宋德勇:《城镇化、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级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第11期.

张妮娜,夏海勇:《人口结构变迁对中国需求结构的动态冲击效应》,《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第12期.

祁鼎,王师,邓晓羽,孙武军:《.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第4期.

邱俊杰,李承政:《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居民消费》,《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2期.

刘子兰,郭珺,彭伟:《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城乡和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6期.

文章来源:顾江,陈广,贺达. 人口结构与社会网络对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GMM实证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6:158-164.

投稿邮箱:wcyxsfwh@163.com
微信号:wenchuangyanxishe
文创研习社独家制作,转载请注明


    关注 文创研习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