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坛 互联网时代下KPI考核的“要”与“变”

 

不是KPI不适用,而是我们怎么样理解KPI,怎么样找出合理的KPI。...

作者:赵继新  王梦茜  韩科
现代管理体系
发端于20世纪初的
“泰勒制”与科学管理理论
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这种管理体系适应将复杂问题流程化、进一步细化为可重复的模块并实施标准化操作,形成纪律、精准、经济、理性和秩序的科层管理体系,截至到目前依然占据主导管理模式。

但互联网带来了大变革、大颠覆,这种变革和颠覆不仅是组织结构的变革、盈利模式的变化,更深地反映在员工在组织框架下对资源获取、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变革上。
这种变革和颠覆

极大地挑战了现代管理模式

因而需要全新的管理范式

来适应这种变革
特别是在现代管理模式下行之有效的KPI考核,究竟是要还是不要,到底是变还是不变,众说纷纭。
我的观点是
KPI考核必须要
但要适应变革
以变应变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正在逐步发生的变化
组织结构扁平化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任务分配的总体结构,它决定了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信息的流向。

由于互联网技术广泛使用,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之间能够以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建立联系,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自己个性化需求的有效满足。

信息技术也改变了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方式,传统企业中自上而下地下达指示命令,和自下而上地汇报情况的沟通渠道,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多样的消费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分散决策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于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就顺势出现了。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管理层级减少,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为直接地面对市场,提高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与效率。
职责划分、角色定位逐渐模糊
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

传统部门的职责划分是比较清楚的,每个部门也只专注于本职工作。

但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更多地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划分并不像传统模式那样清晰明确。

例如,营销部门不仅要收集和分析消费者需求,还要参与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售后服务,这样销售部门的职责就变得多样化和模糊化

这种变化也是互联网时代对于企业的要求,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快速变化,要想精准和高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就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

在团队协作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部门和个人的任务将转变为一个主要职责和若干过程职责相结合的形式。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真正得以实现
从过去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再到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成为真正的创新动力和来源,企业的资源配置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消费者和企业都来了巨大的便利。

企业进行消费者需求调查的途径变得多样化,成本也有所降低:通过粉丝群、社区、网站浏览、大数据分析等都可以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

对于消费者来说,互联网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表达自身需求的渠道,这也使得消费者需求变得个性化。

如果企业想让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就要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生产中,让消费者需求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也能够收集到更多消费者关于产品的反馈,不仅是电话投诉或网络产品评价,还包括社交平台、网络社区的反馈信息等,这些都将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上述变化,无论我们是否承认,都已经发生。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价值创造、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的重新布局,这也正是目前关于KPI考核遭到质疑的原因所在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KPI本身
而是人们对KPI的理解和使用
还原KPI考核的真相


近来,各界对KPI考核的批评较多,分别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KPI考核的指标灵活性、抑制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等角度,论证了KPI考核方法已经不适用于高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
但我们认为并不是KPI本身已经过时
而是人们在对KPI的认知和使用上存在误区


1.考核的目的是引导而不是奖惩

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员工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实施奖罚的工具。
我们认为用KPI考核员工,是为了更好地给员工设立目标并引导员工行为导向。但大多管理者认为,KPI是一把尚方宝剑,是一个掌握升杀裁罚的管理手段,用KPI压迫员工、掌握员工命运。
这样就造成仅仅将KPI的考核结果运用于实施奖罚,既达不到引导、激励员工的效果,还会给员工带来心理负担,从而导致员工只关注KPI指标是否完成。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保持办公区域整洁,员工会认为这是保洁人员的工作,并不在自己的KPI中,与自己无关。

久而久之,会压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混淆了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导致KPI偏离了本源。

2.KPI分解大多来源于岗位职责

而不是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大多从岗位职责出发,选取KPI考核指标,使得KPI指标过于细化繁琐,没有理解“关键”这一要素的真正含义
KPI考核指标的选取应立足于企业战略目标,在分析、理解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找出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行为或业绩指标。然后根据流程将这些关键行为和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进而再分解到员工个人。
这样所得出的KPI指标,才能保证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最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岗位职责分解KPI的弊端,在专业分工严密的管理体系中还不明显。但在互联网背景下,职责边界的模糊化和员工角色的多元化,使得KPI分解困难,也很难考核。

这也是很多人质疑KPI不适用于互联网背景的根本原因

3.KPI考核指标应包含定量、

定性两种而不仅是量化指标

众多学者与企业管理者认为KPI指标就必须是可量化的,如果不能量化就不是好的KPI,并将此认为是KPI考核的局限性。

其实不然,KPI指的是最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行为或结果,这其中必然包括需要主观评价给予量化的定性指标,比如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指标很多都无法直接量化,但同样是关键绩效指标。
所以不是KPI不适用
而是我们怎么样理解KPI
怎么样找出合理的KPI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还是目前备受推崇的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OKR),都是KPI考核方法的演进,所有考核都需要KPI,关键是怎样更好地运用。
KPI考核的适用建议


1.从理念上改变对绩效考核的认知

德鲁克曾说过:“KPI不是命令,而是方向;不是命令,而是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它是为了创造未来而动员企业资源和力量的手段。”
考核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引导行为。
企业在导入或重建KPI的过程中,应该把KPI作为战略工具,而不是管理手段。应该是通过考核,发现实现绩效目标中的问题,帮助员工改进绩效行为,最终实现目标,获得成长。
如果只把考核作为评定绩效成果的工具
员工就会惧怕考核、抵制考核
工作绩效反而会出问题
因此,需要从理念上转变对绩效考核的认知,走出“为KPI而KPI”的怪圈,让KPI成为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有力工具,以促使企业竞争力的稳步上升。

2.KPI设计在注重结果的同时,增

加对工作过程及员工行为的考核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员工行为、激发员工动力,推进企业总体目标顺利完成,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所以KPI考核不仅注重结果的考核
更要关注过程考核






即:在制定KPI指标时,不仅要分解出结果目标,同时也要规定相关的行为指标,起到规范、引导员工行为的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重视绩效的过程管理与考核,让组织者、管理者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制定绩效发展目标,对员工进行辅导。

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绩效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3.坚持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

分解得出关键绩效指标
企业战略目标的三个特点:
长期性   指导性   动态性


绩效考核作为管理工具,目的是促使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尽管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员工合作更加基于团队、角色趋于多元和交叉,但都是在不同的环节要达成不同的目标而已。



只有当KPI来自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

才能更好地体现员工的真正贡献




如果依据岗位职责KPI指标分解,与企业战略目标脱离,那它所衡量的努力方向,也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所偏离。

4.做好KPI考核过程控制

及考核结果的运用

任何管理手段
都必须得到高度认可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对KPI的认识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设计KPI指标时,将考核的思路和重点告知员工,让其对绩效考核有更深的了解。
在KPI考核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程序进行

设立必要的监督机制

做到公平公开

将考核结果公示

允许员工申诉
另外,KPI体系还需要与其他制度的整合配套,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否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考核制度本身是否科学合理,也与企业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有关。




戳“阅读原文”买买买——世界上最值得的剁手就是买《CHO首席人才官 商业与管理评论》!


    关注 博朴信达管理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