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繁华 香风传世

 

唐代诗人杜甫以其生花妙笔将春雨赞为“润物细无声”。其实,真正无声润物的,则是从历代香事中飘散出来的袅袅青烟。...



唐代诗人杜甫以其生花妙笔将春雨赞为“润物细无声”。其实,真正无声润物的,是从历代香事中飘散出来的袅袅青烟。

唐朝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佛教的兴盛与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焚香方式与香品制作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香具形制设计尤为丰富。

香料在唐人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朝廷举行的各种仪式中,在庙宇寺观的各类活动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焚香和香料。


唐朝贵族官僚对香料或香材的使用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奢侈无度。据称唐朝皇帝“宫中每欲行幸,即先以龙脑、郁金藉地”,直到宣宗时,才取消了这种常规。宁王每与人谈话,先将沉香、麝香嚼在口中,“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


以香为建筑,是唐代奢华之风的代表。李白笔下,记录了唐明皇兴庆宫内龙池东北方的沉香亭:“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皇室如此,权臣也不甘后人。最著名者当属杨国忠的“四香阁”,此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和为泥饰壁”,甚至比皇宫中的沉香亭更为奢华。中宗时,宗楚客兄弟、武三思以及皇后韦氏诸亲属等权臣常举办雅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从唐朝不少传世的佳句中也不难看出,唐朝文人对香的喜爱有多浓烈,如杜甫“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王维“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等。

流风所及,在唐朝社会中无论男女,都讲求名香薰衣,香汤沐浴,以至柳仲郢“衣不薰香”,竟被作为“以礼法自持”的证据。使用香料风气的兴盛可知。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外来香料的神奇传说,此仅举一例:
据称,杨贵妃所佩交趾国贡献的蝉蚕形瑞龙脑香,“香气彻十余步”,玄宗曾在暇时与亲王奕棋,贵妃立于局前观,乐工贺怀智在侧弹琵琶。风吹贵妃领巾落于怀智幞头上,怀智归家,觉满身香气异常,遂将幞头收藏在了锦囊中,多年之后,仍然香气蓬勃。



在这种社会风气的薰染下,唐朝香料或香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本土出产又非常有限,所以进口就成了唐朝香料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就唐代主要香料或香材品种言,沉香出天竺诸国;没香出波斯国及拂林国;丁香生东海及昆仑国;紫真檀出昆仑盘盘国;降真香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国;薰陆香出天竺者色白,出单于者绿色;没药是波斯松脂;安息香生南海波斯国;苏合香来自西域及昆仑;龙脑香出婆律国等等;外来香料在唐朝香料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正因为天潢贵胄,文人墨客,医师,佛道教徒的参与,唐代的制香进入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为了适应香的不同用法,因此产生许多不同的配方和制作方法,这些改变从香、形、烟、火等方面提高香的品质。



到唐朝中后期,香的制作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香已无需借助炭火,发明出可独立燃烧的印香(被视作“盘香”的原型)和香柱(最早期的“线香”)。



请扫二维码,关注“广东省香文化协会”公众号


    关注 广东香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