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月亮(中秋版)

 

让我们与苏轼把酒话月,隔着不远的时间,隔着不远的空间。...





1.中秋夜 中秋词

又是中秋节。又是中秋夜。

在今天,在今夜,人们会情不自禁吟诵起一首词,唱起一首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水调歌头》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北宋的大文豪苏轼。这首词的序是: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离弟弟近点:从浙江杭州到山东密州



丙辰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看到神宗的名字,大家都会立刻想起一个名词:王安石变法。

在王安石变法中,苏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对派,所以这个被前朝皇帝宋仁宗赞誉为“两个宰相人才”兄弟俩中的哥哥,一直被贬谪,被流放。“两个宰相之才”的弟弟苏辙,也就是苏轼《水调歌头》序里的“子由”,官运却比哥哥好一点。

1074年,苏东坡结束了杭州通判的贬谪任期,自己主动申请到山东任职。并不是当时的山东有多好,而是因为他的弟弟苏辙也在山东当官,在济州任职。兄弟俩都在山东任职,总比一个在南一个在北见面的机会多。

所以,苏东坡就来到了密州,担任知州。从人间天堂的杭州,到今天的潍坊诸城为治所的密州,差别何止天壤。



他在《超然台记》里写道: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歳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很多书注解密州即今天的诸城,是不准确的。作为一个州,是一个很大的行政范围,诸城不过是当时的州治所在地。当时下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5县(相当于现在我省的诸城、安丘、高密、胶州、胶南、日照、五莲、莒南、莒县等9个县市)。今天的日照人、部分潍坊人和少部分青岛人看了这个资料后,对苏轼可能会更加亲切一些。原来,在我们出生的这片土地上,九百多年前,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在此生活过。

3.可望而不可即的弟弟催生千古绝唱



但是,在胶西密州(诸城)住了一整年,他反而更加快乐,身体更加健康。“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他能够在物质条件差的地方享此安乐,除了民风淳朴,还有一个最大的心理安慰:亲兄弟挨在一起当官,见面的机会总是多一些。兄弟之间诗词唱酬也方便了一些。



但是,两人都是为朝廷效力的人,自由见面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不能像今天的人一样,逢年过节就可以凑在一起。

到了山东密州的第二天中秋,苏轼想起兄弟好不容易离得近了,却还是不能相见,又想起自己多年来的悲欢离合,于是,在山东诸城938年前的那片月光下,一喝到天明。酒醒之后,苏轼还不过瘾,就抓起毛笔,排解用酒发泄不了的情感,《水调歌头》千古绝唱就此诞生。

4.今夜,一起仰望苏轼的月亮



所以,当你今晚吟诵苏轼这首词的时候,请细细用心体会。938年前的苏轼,跟今晚的你,最少有一点是相通的:

如果你是一个山东人,尤其是古密州辖区内的山东人,比如诸城、安丘、高密、胶州、胶南、日照、五莲、莒南、莒县人,你一边吟咏《水调歌头》,一边不妨想想938年前同样的月夜,同样的月光,还笼罩在一个古人的身上。而你跟他还在吟咏着同样的句子。当然,如果你碰巧是个诸城人,也许你脚踩的正好是苏轼畅饮时的那片土地,那地上,也许还留下了酒酣之后,苏轼洒下的酒香。

如果你是一个离家在外的人,就像苏轼想念不在一起的弟弟苏辙一样,你也会想念某一位、几位亲人、朋友。当你吟咏这首词,请细细体会里面的离愁和离愁后面的畅达。

如果你是一位爱酒的人,那苏轼跟你就算酒友。

让我们与苏轼把酒话月,隔着不远的时间,隔着不远的空间。



5.附篇



历史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在大文豪苏轼治下的高密,在938年之后(1074-2012),诞生了另一位世人皆知的文人:莫言。苏轼,从历史深处从到今天;莫言,从东方深处走向世界。

不过,苏轼走向世界的时间要早于莫言。林语堂用英文写的《苏东坡传》已经将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介绍给了西方。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林语堂英译的《水调歌头》:

How rare the moon, so round and clear!

With cup in hand, I ask of the blue sky,

"I do not know in the celestial sphere

What name this festive night goes by?"

I want to fly home, riding the air,

But fear the ethereal cold up there,

The jade and crystal mansions are so high!

Dancing to my shadow,

I feel no longer the mortal tie。

She rounds the vermilion tower,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on those who sleepless lie。

Why does she, bearing us no grudge,

Shine upon our parting, reunion deny?

But rare is perfect happiness--

The moon does wax, the moon does wane,

And so men meet and say goodbye。

I only pray our life be long,

And our souls together heavenward fly!

在此,“古语今世”向各位关注过、阅读过“古语今世”公众号的朋友送上节日的祝福:恭祝读者诸君中秋快乐!

6.相关阅读



“古语今世”公众号创办一年半以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大众化,撷取经典睿智的“古语”,观照丰富多彩的“今世”,用传统智慧解读今日热点,用身边琐事解说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系列文章。


今天,整理推出传统文化+教育等专题,欢迎点击文章标题阅读,转发给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为传统文化传播略尽绵薄。

用手指点一下标题,就可以打开全文哦。
近期热点文章
阅兵讲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用错了?

日本派他们来参加阅兵式,你看到了吗?


习主席大阅兵这些细节,你知道为什么吗?


震惊!广大农村被基督教占领

习主席阅兵举左手,真是因为《老子》?

习主席迎候各国来宾为什么在端门?


是于丹该重读论语吗?

为什么说光绪皇帝的北大讲话是假的?

君子和而不同


为人处世絜矩之道


官场职场护身五字诀


为人五止

什么人总想让自己遗臭万年?

别忘了倾听你内心的声音

寻找传统文化“活的灵魂”

警惕骗人的调研


新版学生守则对《弟子规》的回归
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君子
别忘了倾听你内心的声音
顺天致性:聊聊种树、烹鱼与教育
太极拳隔空伤人是真的吗?米饭被骂变臭是真的吗?
如果你眼里只有你要的东西,最后你肯定会失去
“自由”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聊聊君子不器
传统文化+大学教育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君子
各位学士硕士博士,你是合格的士吗?
创新创业需要“慎独”
苏东坡“高考作文”犯严重错误反被传为佳话
高考录取:再变态的规则总比没有强
大学录取:看上去很美的办法为啥不可行?
何谓大学
大学,要大楼还是大师
清华校训里的“天”“地”“君子”
来自《大学》的大学校训,看看你们学校在吗?
传统文化+幼儿教育
“敬畏之心”是孩子成长的起点
最理想的亲子关系
别抢走孩子的玩具
学习如何做父母
我国上古时期就有胎教,你知道祖先的胎教方法吗?
传统文化+官员教育
官员任性用权,绝不手软——周公对弟弟的忠告
总理的权与性
中国最早的干部任前谈话
中华第一古书与儒家第一经典谈如何识人用人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知善恶明好恶是修身为官的起点
他吸了我的血,我要了他的命
神秘周商: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周本顺本来有机会躲过这次调查
徐才厚何以“国妖”?
《左传》预言徐才厚出事——“不义不昵,厚将崩!”
中庸:贪官一边说自己聪明,一边争着往陷阱跳
江西副省长:悖入与悖出
传统文化+日常教育
法治还远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疗治社会戾气的法宝
这对夫妻讨薪反被捕,公理何在?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泼水节袭胸:不能民免而无耻
信用卡与茂名PX:不教而杀谓之虐
开车里的易经原理
让座里的修行
修行何必在道场
旅游,除了拍照还有更重要的事干
什么人总想让自己遗臭万年?
坏人,我同情你
善之为善,不求回报,这才是善的原意啊
不讲信用却被赞扬,为啥?
3000年前的禁酒令:群饮杀无赦
传统文化+子女教育
颜氏家训反对学术剽窃
儒释两家看我与父母、子女
颜氏家训:家风文化优化社会细胞
曾国藩总结的家族核心价值观
曾国藩核心价值观之“人生八本”
曾国藩家书其实很好读
曾国藩鼓励儿子“沟命海心”
传统文化+自我教育
曾国藩:读书与看书是两回事
读书为人还是为己?
从传统文化“糟粕”中读出智慧来
读书使人不固陋不偏执
读书: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曾国藩的读书心法
三读《大学》《中庸》
中华传统文化阅读路径建议之四书篇
周恩来怎么会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注 古语今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