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高宗阴影下的“儿皇帝”生涯

 

一  宋孝宗赵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为庙号的皇帝。在“孝”的问题上,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






宋孝宗赵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为庙号的皇帝。在“孝”的问题上,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多数时候,宋孝宗对养父宋高宗唯命是从,即便自己再委屈,也要依从父皇的意思。

有一年,宋高宗过生日。按照惯例,朝廷都会有专项拨款,筹备太上皇帝的寿宴。这一年,天灾频繁,各地赋税缴纳少了许多。于是宋孝宗带头表示,裁减皇宫各项支出。礼官便在没有请示宋孝宗的情况下,按最新制度,把宋高宗的寿宴专款也按比例削减。宋高宗可不管这么多,听说拨款减少,寿宴办得捉襟见肘,他当着宦官、宫女的面大发雷霆,责备养子宋孝宗不孝!

这个罪名可太大了。宋孝宗慌了神,急忙找来宰相商量。幸亏宰相忠诚于皇帝,主动请求前往德寿宫找太上皇帝说明白。

宰相进入德寿宫,依礼拜见宋高宗。宋高宗自然明白宰相是来给皇帝说情的,他一脸怒色,说:“朕老不死,为人所厌。”语气中满是怨恨。宰相打圆场:“皇帝圣孝,本不欲如此,罪在小臣。”宋高宗一看宰相把罪责扛了过去,眉头一挑。这位宰相不愧是勇气与才气兼备的一代名相,急忙解释:朝廷之所以裁减太上皇帝寿宴专款,绝非皇帝、宰相小气,乃是为太上皇帝积福增寿,因为太上皇帝“圣寿无疆”,而民众的经济能力有限,减少民众的税赋负担,可以增加太上皇帝的福泽,使其更加长寿。

当时宋高宗已经七十多岁了,老人家最渴望的就是积德行善、延年益寿。一听宰相如此说,宋高宗大喜,当场赏赐宰相御酒一杯,还赏赐了一套金质酒器。



宋高宗偶尔还是会耍耍小性子,刁难一下宋孝宗。一天,宋高宗到灵隐寺冷泉亭游玩。一个和尚上前献茶,一举一动都合乎礼节。宋高宗觉得奇怪,问道:“我看你的举止,估计不是和尚出身吧?”那人一听,立刻下拜,流着眼泪诉说起了自己的经历。据他所说,他本是进士出身,当过知州,因为得罪了上级,受到诬陷,被削籍为民。四十多岁的人,除了做官什么也不会,后来他实在活不下去了,只能出家当和尚,混一碗稀粥喝。宋高宗年纪大了,就动了恻隐之心,说:“好吧,朕会把这件事情告诉皇帝的。”和尚感动得热泪盈眶,磕头不已。

宋高宗回宫后,等宋孝宗来请安的时候,他就把和尚的事情说了一遍。宋孝宗当即答应照办。几天后,宋高宗再去灵隐寺冷泉亭,看到那和尚还在,很奇怪,就问那人有没有收到朝廷的通告。和尚回答,没有。宋高宗大窘,说话不灵光让他很没面子,很窝火。

第二天一大早,宋孝宗来德寿宫恭请宋高宗、吴太后到聚景园游玩。宋高宗冷着脸不作声。宋孝宗热脸贴了冷屁股,很尴尬。一旁的吴太后帮着解围,结果,宋高宗酸酸地说:“朕老矣,人不听我言。” 宋孝宗大吃一惊,想不起来自己什么事情没有听父皇的。吴太后就问,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如此生气。好一会儿,宋高宗才说,昨天和孩儿提到某人罢官、沦为和尚的事情,事情本是小事,可是,朕已经答应恢复人家的官职,如今不能兑现承诺,脸没处放。

宋孝宗急忙解释:几天前聆听父皇训示之后,立刻召见宰相商议此事。宰相翻查卷宗,得知那人本是贪官,罪行累累,能够免死已经是万幸。宰相认为,这等昏官恶吏,绝对不能复职,因此宋孝宗没有强求。宋孝宗又表示:即便是不合规矩的事情,只要父皇开口,做儿子的不管千难万难一定照办。看宋孝宗态度极好,宋高宗的脸上才有了笑意。

第二天,宋孝宗果然召见宰相,说明了太上皇帝的意思。宰相依然坚持不给那人复职。宋孝宗不得已,向宰相说出了自己的无奈,表示纵使这个人犯了大逆谋反之罪,也要放他一马。这已关乎太上皇帝和当朝皇帝关系的问题,稍稍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朝局动荡。宋高宗虽然退位多年,可是能量巨大,光是“不孝”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身为养子的宋孝宗就承受不住。看到宋孝宗如此说,宰相也没法了,只好照办。宋高宗很得意。通过和尚复职这件事情,宰臣和百官也再一次认识到,谁才是大宋王朝的大当家!



宋孝宗即位之初,一些宦官仗着是宋高宗德寿宫的人,在外横行不法。一次朝会,一位御史上疏,说德寿宫中所用美酒乃是私酒,请求皇帝严惩德寿宫那些宦官。宋孝宗一看牵涉到太上皇帝,就把奏章扣押下来,暂不处理。谁知宋高宗听说了这件事,大怒,派人传话,吩咐宋孝宗严惩那位胆大包天、诽谤太上皇帝的御史。宋孝宗虽然欣赏那位御史,可不敢得罪父皇,无奈之下准备下诏罢黜那位御史。宰相急忙入宫,禀奏宋孝宗:“负责德寿宫采购工作的是几个宦官。这些宦官没有几个知道国法的,他们必定是背着太上皇帝胡作非为。若非有那几个愣头青御史仗义执言、打压宦官势力,那些奸宦就更横行无忌了。”宋孝宗一听,明白宰相的意思了:那位御史的行为本没有轻视宋高宗的意思,必定是那些宦官在宋高宗面前挑拨是非。何况,宦官乃是家奴,御史却是朝廷大臣,而宋朝祖制就是士大夫与君王共天下。若是因为畏惧宦官,畏惧宦官背后的宋高宗,处置那位无罪的御史,那宋孝宗苦心经营多年的良好形象就可能毁于一旦了。不过,若不惩罚那位御史,宋孝宗怎么向生气的宋高宗交代呢?宋孝宗又把宰相叫来,说出自己的难处。

原来,昨天宋孝宗陪着宋高宗吃饭,宋高宗赏赐给他一壶酒。酒壶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德寿私酒”四个字。宋孝宗一看,手足无措,窘得不得了。如果不是吴太后在一边打圆场,宋孝宗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宰相不愧是官场高手,他微微一笑,提醒宋孝宗:面对生气的太上皇帝,姿态一定要低调,一定要谦恭,扮演好一个孝子的角色。对太上皇帝的小脾气,要忍让,更不能在外臣面前说起。太上皇帝的形象坏了,必定会归罪于宋孝宗。宋高宗现在是生气,但假以时日,宋高宗还是会明白宋孝宗的苦心的。宋孝宗听了,默默记在心里。几天之后,那位惹祸的御史上表,感谢宋孝宗对自己的信任,主动请求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宋孝宗明白,这必定是宰相做了工作。御史主动请求外放,既可以维护宋高宗的颜面,又不损伤宋孝宗的英明。宋孝宗便大笔一挥,让其出任温州知州。



宋孝宗在历史上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南宋惟一一个立志北伐,并且取得了一定功绩的皇帝。在北伐的问题上,宋孝宗态度明确。即便宋高宗多方阻止,宋孝宗最终还是促成了北伐。

宋孝宗即位之初,起用主战派大臣,积极组织北伐工作。作为皇帝,他也率先垂范,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希望有一天能够御驾亲征,北伐中原。他无论走到哪里,手上都拿着一根木头拐杖。一天,他游览御花园,忘记了带拐杖,就让宦官去拿来。结果两个年轻力壮的宦官费尽力气才把那根拐杖扛过来。宋孝宗看二人满头大汗,微微一笑,然后接过拐杖,行走如常,把两个宦官看得目瞪口呆。原来,那根本就不是木头拐杖。宋孝宗为了锻炼臂力,特意让人用精铁打造了这根拐杖,然后涂上油漆,乍一看,拐杖就如同木质一般。

宋孝宗还经常带着一帮宦官、侍卫骑马射箭。有一天,侍卫献上一匹烈马,几名精通骑术的侍卫都无法驯服。宋孝宗好胜心起,走上前去,翻身上马,之后骑着马在庭院中纵横奔驰。开始几分钟还好,时间一久,那马烈性发作,竟然冲向走廊。走廊的门楣不低,可宋孝宗骑在马上足有两米多高。眼看宋孝宗的额头就要撞在门楣上,众人大惊失色,慌忙上前追赶。可是,烈马速度太快,根本追不上。大家眼睁睁看着烈马冲入走廊……众人一片惊呼,有人就叫嚷着“传御医”!谁知宋孝宗在马冲入走廊、自己的额头要撞上门楣的一瞬间,挺身一跃,双手攀住门楣,离开了烈马。众人忙簇拥着宋孝宗,高呼万岁。而宋孝宗脸色镇定,对于刚才的惊险毫不在意。原来,宋孝宗训练多年,身手敏捷远过常人。

作为坚定的主战派,宋孝宗每次到德寿宫拜见宋高宗,都尽力陈述出兵中原、收复失地的好处。开始,宋高宗默不作声,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亮明自己的观点:“你这小子等我死了之后再谈出兵的事情吧!”宋孝宗一听,傻了。以后好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在宋高宗面前提起北伐的事情。

不过,不提,并非是不想提。在宋孝宗即位的同一时期,金国的世宗也扫清了国内反对势力,筹备南征。两国大战已经无法避免。为了避开宋高宗的干扰,宋孝宗绕过宰相、枢密使,直接下令主战派大将组织北伐。于是,南宋赫赫有名的“隆兴北伐”开始了。

北伐初期,取得了一定成绩。宿州大捷,让南宋上下欢欣鼓舞。可惜,宋军因将帅不和,在符离地区遭遇重创。在北伐一年半后,两国签订盟约,南宋交还北伐获取的四个州,国土面积恢复到绍兴和议时期。不过,金宋两国由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每年的“岁贡”也改称“岁币”,南宋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摘自《百家讲坛》   文/段钱龙
新刊推荐


    关注 大众文摘杂志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