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猪蹄冻

 

馋了,做了个炖猪蹄儿。...



前些天忽然馋肉皮冻了。肉皮、黄豆都能买到;坡县虽近赤道,有了冰箱这个玩意儿,吃个肉皮冻也不是问题。可就是家里没砂锅。后来孩子娘在登婆街一家厨具店买到一个。个儿头不小,差不多20块新币,还行。

砂锅有了,胃里登时充满各种幻想,比如砂锅豆腐煲、煲仔饭什么的。后来决定不吃肉皮冻了,改戏炖猪蹄了。

手还是脚
昨儿个早起,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正是炖猪蹄的好天气,我和孩子娘怀着喜悦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出门买猪蹄。波东巴西组屋楼下就有肉摊子。我俩对猪蹄儿毫无经验,看见玻璃后面,暖光下的一堆猪蹄儿,嗫呆呆发愣,不知道该怎么挑。肉老板就问:要猪手还是猪脚?

啊?猪也有手脚啊?看来生物进化史得重写了。于是便请教区别。老板问你要怎么吃?答曰炖了。老板便说,那肯定是猪脚喽。于是拎起来一大坨,带着小半截猪腿。“八块!”

孩子娘看看我,我也没概念。得了,就是它吧。于是老板厚背大砍刀在案板上飞舞一番,乱刃分尸,打包,付账,回家。

回来一查,网上人家都建议是前蹄,就是猪手。说后蹄骨头多,靠着大骨头棒子占分量。嗨,无所谓了。还有网上帖子说,猪蹄是中老年补钙餐,正是我等中老年所需,多点儿骨头还好熬汤补钙呢。不过想起来肉老板的促销术,不由得多赞了他几个。
照本宣科,第一道工序本应该是去毛。细一查看,我们这猪脚毛已经去掉了,而且猪皮光洁细嫩,不知道到底是肉老板服务贴心,还是该猪生前“对自己好一点”,用过好几斤SK II、做过蜜蜡除毛?用水稍微清洗一下,就可以下锅了。下锅稍微煮一煮,水开了一会儿即可,目的是除去血沫子。

然后要下砂锅了。孩子娘擅长红烧肉,我是一点儿不懂,所以就用了红烧肉的办法。砂锅下油,热了以后下冰糖,炒到糖化了,就成了“油糖浆”。再稍微热一小会儿,糖色就出来了。

然后就下猪蹄儿,翻炒一会儿,肉皮挂色就可以了。和猪蹄一起下去的,是葱段儿和姜片儿,香味儿也就出来了。这就该开始熬了。

这时候我们俩发生了路线斗争。孩子娘主张重新来一锅清水,是革命路线。我还是想用原来煮血沫子的汤(当然血沫子早撇出去了),是改良路线。其实,俩办法应该都行。不过最后善良的革命派妥协了,用了改良路线。于是一锅汤就都倒进砂锅了。

网上的方子,很多都是用花生和猪蹄一起炖。我们还是受肉皮冻的影响,泡了半碗黄豆。炖的时候一起下锅。

小火慢炖差不多两个半小时。关火了,慢慢晾着。晾到晚上,装容器里放进冰箱。等着第二天吃冻了。成冻真还需要点儿时间。



洗净之后的猪蹄。一个后蹄就切了这么多



上火,煮



备料。葱段儿、姜片儿、花椒、大料、肉蔻、草果还有一点桂皮



炒糖色



炒好以后,下锅熬



熬好以后,出锅,放凉以后进冰箱



冻了一晚上,成型了,最终完成!盛盘,上桌。来个“影棚”照。造型有点儿差哈
照相和教训
今儿吃饭前,要给劳动成果照个相,这通折腾啊。肉冻当然是主角儿,天儿太热,怕主角儿化了。所以配角儿、道具、灯光、美工都到位了它才出场,拍完照片,赶紧送回冰箱里养着。孩子娘在旁边说,这大厨不做饭,一做饭就这么大动静。我羞愧难当,午饭愤而多吃了三五碗。

味道还行。我们按照北京吃肉皮冻的习惯,弄了蒜汁儿、香菜配上,还淋了点儿醋。爱吃肉的女儿很喜欢。教训是,下次可以多熬一会儿,或者出锅之前大火收一下,总之让水分少点儿,冻能更皮实,口感能更好。当然,加点儿肉皮什么的,增加胶原质,也许是个更好的办法。


    关注 山顶洞人游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