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

 

有形的故乡看我陌生,我看她也遥远;无形的故乡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醇香。...



电子书越来越盛行,而质朴的纸质书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在这样那样的无数个碎片时间里,我拿起书,享受属于自己的片刻时光。

某网上书店的广告,大概意思是,阅读是个发现自我的过程。非常认可这个说法。那么,摄影也是,写作也是,生活本身也是。

如果我们还不是一个麻木的人,我们会在一天一天的生活中,在时光流逝中,在一粥一饭间,在字里行间,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提升自我。



阮义忠的图文书《人与土地》里,有诗意,有失望,有喜悦。这本书有四个单元,“成长、劳动、信仰、归宿”,基本都是别人的故事,却篇篇关系到自己的成长。一篇篇文字读下来,一张张照片看下来,我的碎片时间里被莫名的感动充满。也许一本好书就是这样,让我们能够照见自己。

“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是外界给阮义忠的两个评价。另,有人说他优雅,有人说他滥情。这些于我,统统不重要。

从这本书,我所欣赏到的、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素朴、自然、优雅、宽容、平和、领悟,以及不装,不躁,不忧,不惧。

“写《人与土地》正是一种反省,期许自己在未来的十年间以文字为重;再有十年,那就重拾画笔。艺术手法要灵巧容易,要朴拙可难,一切感觉的棱角都磨平、磨润了,离拙就近了。”(摘自《老天给的礼物》(代序,阮义忠))



谈及在旭海拍摄《人与土地》的封面图,阮义忠说:


“一排村民在比赛,看谁的筋斗能翻最多次。一件极其平凡的事件,却让我直觉到它的深刻寓意:人类在土地上重复着‘生、老、病、死’的轮回,累积着‘贪、嗔、痴、慢、疑”的业力,却一同注目着颠倒的人生,毫无所觉。我攫住了一个永恒的刹那。”



《高雄县美浓镇,1977》,拍摄时间恰巧是我出生那年。作者说,随着按下快门的咔嚓声,自己仿佛也叩开了美浓紧掩的大门。那个骑着脚踏车穿过田野的小孩,喜滋滋地、有力地踩着,是所有美浓村民的童年写照,也正是我童年的缩影。一下就把我带回了童年那些慢得可以听见家里老式挂钟咔咔声的夏日午后,长长的无梦的午睡,长长短短的蝉的聒噪,烈日带着滋滋声的炙烤,明晃晃的厚厚的绿叶,我和哥哥午睡后去瓜田里摘一堆美味的面瓜西瓜抬回家……



作者在这本书中不断插入自己的经历,童年的不为父母邻人认可,父子间难以逾越的鸿沟,青年的打拼努力成名,中年后的成熟练达,老年的求朴求拙。这种分享,真诚可贵。

青壮年时作者携太太儿子还乡,最熟悉的空间竟然陌生到难以置信,这种感觉令他对家园有着永难祛除的内疚。

“我的摄影创作在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对故乡的忏悔。”



走在宜兰县头城镇的童年之路上,他请太太袁瑶瑶从河堤上为自己拍下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用作了《人与土地》的最后一图。年轻的阮义忠,脖子上挂着相机,左手随步伐摆动,右手摁住身体一侧的摄影包,步子坚定,充满活力地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有形的故乡看我陌生,我看她也遥远;无形的故乡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醇香。不论年少时如何叛逆,如何想走出故乡的藩篱,如何想摆脱陈旧缓慢的一切,等我们一天天变老,却会发现故乡影响了我们一生。

演员周润发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到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小时候在乡下的那种单纯生活,才是自己真正喜欢和想要的。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寻找自己,寻找故乡。


    关注 元禾观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