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梅府家宴商业化传承梅兰芳精神|面孔

 

商业是一种创新手段,一个人的病逝也并不能阻止一门艺术的继承式再创新...

梅葆玖


"

商业是一种创新手段,一个人的病逝也并不能阻止一门艺术的继承式再创新

"

4月25日11时44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艺术传承者梅葆玖在京逝世,享年82岁。

3月29日,梅先生刚过完82岁生日。但第二天中午,他在王府井一间餐厅吃饭时,突发支气管痉挛,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支气管毛病在他儿时就落下了根。长时间缺氧、缺血,导致梅先生大脑出现水肿,处于昏迷状态,治疗多日又出现了血压不稳和肺部感染症状,4月25日终告不治。
梅葆玖,梅派艺术传人


1934年,梅葆玖出生在上海马斯南路梅兰芳寓所内。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梅兰芳子女多夭,只有四个长大成人。

梅葆玖是唯一传承父亲京剧艺术的子女,梅葆琛、梅绍武、梅葆玥分别是工程师、翻译家、京剧老生艺术家。
全家福,前排左二为梅葆玖


作为梅兰芳艺术和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梅葆玖并不是原封不动、被动式传承,相反,他致力于革新式的发展传承。

梅葆玖认为商业化开发也是传承梅兰芳精神的一种方式。在北京,梅府家宴、厉家菜、谭家菜、程府宴都是极其高端的私房菜馆。后海大翔凤胡同深处,梅府家宴私房菜馆坐拥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三进四合院。

梅葆玖是梅府家宴名誉董事长。他将清朝皇族的一所三进式私宅改造成了极具梅兰芳艺术风格的博物馆型餐厅。梅兰芳曾用过的餐具、手摇摄像机、手摇照相机等物品都摆放在餐厅里。

梅葆玖希望梅府家宴能够传承梅兰芳的饮食文化和趣味。私房菜馆里无固定菜单,不论人数,按宴待客,按位收费,厨师会根据季节、气候、时令及客人用餐标准、喜好忌口来定制当天的菜品。


梅府家宴
梅兰芳非常注重养生。表演需要长期保持好嗓子、好面容、好身段,他的喜好形成了梅家菜的特点——清淡、养生。跟随梅兰芳多年的家厨王寿山多年下来开发出了600多道梅府菜。

对于梅葆玖而言,经商未必是他最愿意做的事。作为子辈,他只想把餐饮作为传承梅兰芳精神的一个载体。

梅葆玖创新式传承梅兰芳精神的主张,正式梅葆玖对梅兰芳精神中勇于创新的最本质特点的传承。

梅兰芳是最早在表演上应用舞台转台、服装、灯光、布景等新舞台要素的京剧表演者,他革新了京剧表演形式。他与被称作“梅党”的文人群体的结盟,提升了京剧的文化内涵,使京剧逐渐脱离草根气,成为一门艺术。梅兰芳出访美国、日本、欧洲,亦是利用个人影响力把京剧提升到中华文化的代表高度。

梅葆玖先生曾在两会上提案用动漫发展京剧,此剧以梅葆玖先生的录音而成

梅葆玖曾说,“梅派艺术风格及特点,主要表现是革新精神。”他在京剧创新工作中身体力行,将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展示等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与新编剧《梅兰霓裳》的舞台表演相结合。

梅葆玖对于创新的理解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商业化梅府家宴正是他推行“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理念的尝试。“父亲活着的时候一直不忘继承,学了很多戏”,这对梅葆玖的成长和艺术风格影响至大。他广博兼收,不拘泥于一门一派的风格也为创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梅府家宴商业化的内在核心遵循了梅派艺术的“中和之美”。梅葆玖曾说,梅派的“中和之美”与孔夫子的“中庸之道”是一脉相承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寻平衡,正是这位继承者持续创新的动力。

商业是一种创新手段,一个人的病逝也并不能阻止一门艺术的继承式再创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王燕青  编辑|艾尔


    关注 南方人物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