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第五十二章 皇帝大寿

 

------第五十二章 皇帝大寿------



“大王,这位楚王殿下年不及弱冠便不露声色地和大王讨价还价,脸皮之厚,手段之老实属罕见。怪不得皇上让他如此年纪就开府立衙,大王要早做准备。”刚出楚王府许敬宗便小声说道。

李世民抬头看了看楚王府匾额笑道:“封相国的字笔力劲健又运笔匀平宛如行云流水果然不愧是一代大儒,山东士林的领袖人物。”

“不过要是单论书法虞大人的字圆融遒丽,外柔内刚深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精髓,是远在封相国之上的。”他接着又说。

许敬宗笑着问道:“大王的意思是锋芒毕露的人并不一定有真本事,可怕的是杜门不出韬光养晦的人。”

李世民翻身上马,吐了口气道:“侯君集一心为我,我是知道的,就是他不该被着我对东宫有所动作。就算大哥对我不仁不义我也不能跟大哥翻脸成仇。现在弄的太子与陛下都怀疑我的忠心,要不是看在他多年来一直跟着我出生入死的份上,这次我才不救他呢。”

这个高深莫测的秦王殿下突然满口仁义纲常,许敬宗和虞世南听的云里雾里不知该如何做答。

天色将黑时李承明和郑妃一起返回东宫,送郑妃回寝宫后他立刻跑去显德殿求见李建成。

“不行,侯君集满腹阴谋不趁这个机会除了他东宫上下后患无穷。”李建成断然拒绝了承明的请求。

李承明点了点头道:“父亲说的是,可此事牵扯甚大。倘若一查到底就会把儿子、二哥和裴老相国的侄子也牵连在内了。现在整个长安只怕已经遍布二叔无孔不入的侦骑暗线,以本伤人实在不是上策啊。”

李建成考虑再三后终于答应了承明请求。

三天后崔巍在刑部大牢里用自己的腰带自缢身亡。因为崔巍死后遍体鳞伤他的口供也就不可靠,侯君集之案就成了疑案。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方定议将决定将侯君集无罪开释。上报皇帝后李渊不准,下旨重审。

最后还是李建成向皇帝求情说此案要是在追究下去怕伤了父子之恩,兄弟情份。武德皇帝这才做罢。

六月初十,武德皇帝的生辰。去年李渊的生日在扑朔迷离的杨文干谋逆案中渡过,当时他心力交瘁根本无暇过生日。今年他决定好好过个生日,为此早在一个月前就下诏给一些镇守再地方上的贵戚和太原起兵老臣子们招他们回京来热闹热闹。

太极殿上武德皇帝在一片鼓乐声中身着礼服登上龙椅接受众人的朝贺。李渊喜笑颜开地和人们打着招呼。

接下来众人开始给皇帝献寿礼,礼物大多是些如意、盆景、插屏、漆器、织绣等玩意。李承明的寿礼是第四个交上去的排在太子、秦王和齐王的后面,是一个纯金打造的硕大的钱币。一面是一条龙盘旋在云雾里,一面刻着天子万年。这件礼物是他受到去年裴怀蕊送他的平安钱所启发而请人铸造的。他原以为这件礼物一定能引起皇帝的注意和朝中大员的喝彩,却不想有人只用一篇贺寿文就打败了所有的人。

寿文是赵郡王李孝恭献的,执笔的是他手下的行台郎中岑文本。整篇寿文洋洋洒洒千余言极尽赞美之词,又不显奉承之像实在是太有才了。尤其是最后一句为寿吾皇九如天保,

唯愿大唐国祚昌隆,更是引起一片喝彩之声。

岑文本,李承明想起这个人来了。贞观长歌中吴王李恪的支持者。也是个满腹阴谋的人才,可惜不是胖狐狸长孙无忌的对手。

李孝恭,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击降萧铣,招降岭南各地,镇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大唐宗室子弟中在战功方面唯一能与李世民并驾齐驱的传奇人物现在就站在李承明的身边。

将近中午时寿礼才献完,接着就是享受皇帝的赐宴。唐朝风气开放,妇女的地位和男子差不多,寿宴开始时百官的家眷也开始登场。

万贵妃身着一袭红色礼服首先出场,接着是尹德妃、张婕妤然后太子妃、秦王妃、齐王妃以及李承明的未婚妻未来的楚王妃裴怀蕊。除了裴怀蕊一个个都是盛装打扮,想成为成这场宴会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皇帝过寿宴席当然丰富非常,共有热菜二十个,冷菜二十个,汤菜四个,小菜四个,鲜果四种,瓜果、蜜饯果二十八种,点心、糕、饼等面食二十九种,共计一百零九种。菜肴以鸡、鸭、鹅、猪、鹿、羊、野鸡、野猪为主,辅以木耳、燕窝、香蕈、蘑菇等。这还是因为今年天旱从过年到现在没有下一滴雨一切从简了。

李渊今天兴致很好,喝了很多酒,可能有些喝多了。他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扫视一眼自己的嫔妃和儿孙们大笑着道:“人之所愿无非是荣华富贵,儿孙满堂。朕现在以国为家富贵已到及至,儿孙绕膝何止满堂,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裴寂端着酒杯站起来道:“陛下所言及是,臣借陛下的酒恭祝吾皇千秋万载,大唐江山万年永固。”

一众人等纷纷站起身来七嘴八舌地举杯附和。

秦王李世民不知道什么原因不但没有站起来反而双眼向左上方斜视四十五度,一脸悲伤的表情。直到他身边的长孙王妃捅了他一指头这才缓缓起身,不过脸上的表情依然如故。

“二哥,你怎么啦,可是身体不舒服?”与李世民对席而坐的李元吉关切地问道,一脸的关心,又坏又假,还有意让世民知道他在作假。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我在想母亲,要是他老人家能看到今日的话该有多好。”李渊与太穆皇后感情深厚,李世民的本意是想让李渊知道自己是个孝顺孩子心里还在怀念母亲。却不想李渊此刻最怕提起的就是自己的结发妻子,一来自己伤心二来又怕其他的嫔妃吃死人的醋,跟自己闹别扭。

“太穆皇后温良贤淑,我等晚辈子侄人人敬仰。今日合家团圆不要说秦王,就是我也很怀念嫂嫂。”淮安王李神通看到皇帝变了脸,赶忙打圆场道。

李渊兴致正好时被李世民一句话搅的心烦意躁,一双浑浊中透着老练威严的眼睛瞥了李世民一眼语气平淡地道:“皇后离朕而去已有十二年了,世民有心,皇后泉下有知定会欣慰的。”

李世民一脸懊悔,心说这步又走错了。我也是的,母亲已经去世十二年,这张牌不好使了。

“父皇,秦王这几日身体困乏夜不能寐,媳妇想带秦王先行回府,请父皇恩准。”长孙王妃拜倒说到。

李渊点头同意,目光之中竟有嘉许之意。

“承明,今日是朕的生辰,你就以寿为题再附诗一首吧!”李世民离开后李渊的心情好了许多。

皇上让做诗是李承明意料之中的事,他早已打好了腹稿。做了一长揖道:“承明领旨,泰山绝顶一株松,德高才广养身心。杨柳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根深更喜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唯愿天长地能久,年年今日吾皇寿。”然后又转圈做了一揖道:“承明不才,班门弄斧,请各位前辈指教。”

“好、好、好,唯愿天长地能久,年年今日吾皇寿。楚王殿下的诗当真是道出了我等的肺腑之言。我等当共一此杯,为吾皇寿。”最擅长溜须拍马的宇文化及抚掌大笑道。

李渊此刻心花怒放,李承明的诗大合他的心意。古人喜欢松树,很多修道的人都仅以松果和松针为食以求长寿,据神农本草经里记载松为仙人之食物。所谓的“仙人”,其实就是指那些耳聪目明的长寿老人。李承明用松树来比喻他,还说他德高才广他怎么能不高兴呢。再说“杨柳盛时甘寂寞”,这句不正是在说杨广骄奢淫逸称孤道寡之时自己甘愿韬光养晦吗。“雪霜多后竞青葱”不也是在说当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之时自己顺民心,得民意一举定鼎天下吗。

李渊摇头晃脑地叫道:“拟旨!”话音刚落,内侍省少监赵雍已领着一名笔墨纸砚侍候的宫女由内殿出来,倾耳聆听,“着楚王李承明兼领吏部右侍郎,加封仪同三司,另赐御马十匹黄金百两。册封尚书仆射裴寂之女裴怀蕊为楚王妃,赏珠宝玉器一车。”

仪同三司是一品文散官屁的好处也没有,只是多个头衔而已。吏部右侍郎可是一个不小的官,从三品,相当于现在组织部第三把手。权利大的很主要管理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李渊突然给一个十一岁孩子这么大的权力到不是他喝多了,而是早已有了的决定。他要历练李承明,看看这个孩子到底能不能担当大任。年纪大小并不在李渊的考虑范围之内,至于处理事情是否得体也没关系,因为吏部尚书是自己最相信的裴寂兼任的。

李建成的脸色脸一瞬间有些发白,又似乎有些喜悦连忙和李承明一起跪下谢恩,连万贵妃也躬身向皇帝答谢。

武德皇帝摆摆手冲着太子和万贵妃呵呵笑道:“不必谢朕,要谢就谢你们有个好儿子好孙子吧。”说完眼光在李承明身上轻轻一扫又道:“要不是他自己有出息你们就是求朕,朕也未必肯给他一官半职的。”

皇宫外面秦王的马车上,李世民拉着长孙王妃的手叹息道:“今日真是失策,我太高估母亲在父皇心中的位置了。”

长孙氏笑道:“殿下错了,儿子思念母亲是人之常情,陛下不会太计较此事。你真正得罪的是**的嫔妃们。”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00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五十三章 吏部侍郎------

皇上寿诞的第二天李承明早早吃过饭,换了身新衣服要去吏部“上班”天宝也想跟着去被他留下看护李安。

“亲勋翊卫羽林郎将、凉州总管、司徒、仪同三司、吏部右侍郎。五个头衔,是该叫人做张名贴的时候了。”李承明骑着“赤风”走在大街上,心里想到。

“见过楚王殿下。”吏部衙门前两个文吏模样,三十多岁左右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人行礼道。

李承明心里感觉这两个人是专门等在这的,翻身下马将马缰绳交给史汾,还了个礼道:“承明见过二位大人,二位是···”

“我们两个都是吏部主事,下官王阂、这位是卢崇峻。我们奉裴相国之命在此专侯楚王。”那个矮瘦的人答道。

回答证实了李承明的猜想,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两个人以后就是自己的助手了。

果然那个又高又胖的卢崇峻接着王阂的话音道:“裴相国吩咐过,我们两个以后就跟着楚王,殿下有什么想了解的尽管吩咐我们就是。”

吏部衙门是六部之中比较清闲的,重要官员的调动基本上是朝中已有定议之后吏部走手续就行了。地方上低级官员的调动也是一样,由封疆大吏决定以后上报吏部考核,考核只是走过程,一般都能通过。所以每天来上班的人并没多少。人少衙门也就显得越发地空旷。

空荡荡的庭院里几栋衙舍就那么空旷旷地对立着。可这里外空内实,账房里堆满了大唐全部官员的履历册籍。

估计是有值勤兵丁去里面通报过,衙门大堂前裴寂带着五六十名吏部官员正在等着李承明过来。平常是不会有这么多人来上班的,这些人都是裴寂让人连夜通知的。

李承明恭恭敬敬地给裴寂行过礼后跟在未来丈人身边听他一一给自己介绍吏部同僚们。

裴寂给李承明引见完同僚后就转身离开,李承明和左侍郎唐俭扯了会闲话后也叫王阂和卢崇峻带自己回了吏部刚刚给自己准备的办公房去。

李承明走到胡床边坐下,指指旁边的两张团凳吩咐王卢二人也坐下。看了看杂役端上来的茶水,摇了摇头道:“我不喝茶,就要白水,以后也是这样。”他接着又向王卢二人问道:“你们谁能告诉我我朝一共人为官?又有多少人在长安为官?那个地方出的当官的人最多?”

卢崇峻看了看王阂道:“我朝七品以上吏部登记造册的文武官员共有八万九千三百一十七人,在京师为官的有六百四十三员,出官员最多的是河东和太原京师官员中有半数出自这两地。”

李承明点了点头心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愧是至理名言。山西人在唐朝确实很牛叉。”

接着他又和王卢二人闲扯了一会,了解到这两人都是大族世家出身。王阂出自太原王氏,卢崇峻出自范阳卢氏。

那个左侍郎唐俭也是太原人,是武德皇帝太原起兵的老臣子,曾经因为派人向李渊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而立有大功。被封晋昌郡公,并赐以铁券,免死一次。

“据我所知范阳卢氏愿意出仕为官的好像并不多,卢大人可算是个异数。”李承明很是不解,他知道李渊不喜欢范阳卢氏,建唐以后就一直对范阳卢氏执行打压政策,可为什么还让这个卢崇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为官呢,于是委婉地问道。

卢崇峻没想到李承明小小年纪言谈之间居然还懂得给别人留面子,他心怀感激地看了李承明一眼有些尴尬地答道:“回楚王话,下官是庐江王的内弟。”

李承明心想原来如此,他笑了笑道:“这么说来大家也都不是外人,论辈份我还小你一辈呢。不知王大人与我同安姑奶奶怎么称呼?”

王阂欠了欠身子道:“同安长公主是下官的婶娘。”

“如此的话你们都是我的长辈,以后晚辈要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周到还请二位多多提醒。你们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帮忙尽管开口不要客气。”李承明呵呵地笑着说。

“大王,唐大人请你去大堂。”王卢二人还没来的及道谢,一个杂役已经站到门口说道。

李承明答应了一声,跟他的两新下属说:“你们也跟我一起去吧!”

吏部大堂上唐俭和三四个吏部官员们正襟而坐,大堂中央还坐着一个人,竟然是独孤达磨。

李承明行了个礼问道:“小爷,你怎么来这了?”

唐俭咳嗽了一声道:“楚王殿下,齐王保蒲城郡公往豳州任少尹,独孤郡公是来接受吏部考核造册的。照规矩需要你我在官引上画押,然后再请裴相国用印。独孤郡公才能正式上任。”

李承明心说这可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批文件,有权的感觉真好。

唐俭已经在官引上签了名用了印,李承明看了看也签上自己的名字。王阂已经把吏部右侍郎的官印拿了出来,只等李承明用印了。

李承明捧着官引端详了半天突然将官引一撕两半,堂上众人都看的瞠目结舌。以为楚王殿下发疯了,公然得罪齐王与皇帝的表弟。

独孤达磨更是气的站起来在堂上直转圈,张嘴就骂李承明不敬长辈,目无王法,敢在公堂上撕毁朝廷公文。

李承明面色严肃地道:“小爷别生气,我这也都是为了你好。”

独孤达磨张牙舞爪地说:“你还敢说是为我好,你目无尊长···藐视王法···我···我要到皇帝那告你去。”话一说完立刻就走,一点解释的时间都不给李承明。

“大王,放着好好的顺水人情你不做,为什么还要得罪齐王和独孤郡公呢?”唐俭挥手让其他人下去后小声问道。

“唐大人有没有感觉独孤达磨与独孤怀恩之间有些相似之处。”李承明笑着反问道。

唐俭默了半晌笑着道:“有,一样的狂妄自大,一样的目中无人,不知天高地厚。可那又怎么样呢?他就是再横行霸道也不敢得罪你,大王你又是何苦和他过不去呢?”

“以唐大人的智慧一定能猜出原因的,你现在不清楚只是因为大家考虑事情的角度不同。”李承明笑着道。

吏部衙门是管饭的,不过因为今年一直没有下雨旱情已经显现,朝廷一切从简。所以伙食较以前差了很多。中午李承明就着凉拌胡瓜吃了一个馒头喝了碗小米粥,然后回到自己办公室的胡床上假寐。胡瓜就是现在的黄瓜,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外来物种。

睡梦中李承明依稀听到有人来传旨说皇帝召见他,不由的暗暗发笑心说不是独孤达磨真的去找皇帝告状吧!声音越来越清晰,猛的一睁眼真的是皇帝召见。来的是赵雍手下的小太监,给了小太监一把散铜钱以后得知独孤达磨那个二杆子真的去告状了。再想问皇帝是否生气,小太监就不知道了,不过他倒是知道同时召见的还有齐王。

李承明打发小太监先回去,接着找来王阂告诉他自己的去向。然后顶着炎炎烈日骑上马向皇宫跑去。

天气热的要命,武德皇帝在御花园的一处藤萝架下乘凉。藤萝架下置有二尺来高一座石案,上面摆放着青漆勾金棋盘。皇帝居左,裴寂居右正在下棋。

独孤达磨和赵雍远远的站在一棵柳树下谈论着些什么。

两个小太监侍立在皇帝和裴寂的身后,各拿一把蒲扇轻轻扇动着。日光从藤萝缝中洒下,照在棋盘上一片金光闪烁,令人神驰目眩。

“裴监,接连三日,你已输朕三十万贯了。今日若再不放些手段出来可就是四十万了。”李渊说着,抓起一枚黑子,啪地放在棋盘正中。

裴寂笑眯眯地说道:“陛下,你边角尚未稳妥,就敢冒险入我中腹。今日且看臣如何一洗前耻。”说完拈起一枚白子,顶在黑子下边。

“裴监差亦,岂不闻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下棋之道,和行军争战甚是相似,朕对兵法还是晓得一些。今日一改手段以兵法和裴监相敌,未必就不能险中取胜。”李渊笑道。

“哈哈!好一个险中取胜。臣下虽不懂兵法,在棋道上也算是久经杀阵。陛下若和我以寻常之道相搏,臣下还有所估计。若想侥幸弄险,臣下今日只怕想输都难了。”裴寂起手又落了一子道。

李渊微微一笑,并不言语,仍将黑子落在棋盘中央。裴寂凝神盯着棋盘,思谋好久,才落下一粒白子。李渊立刻落下一粒黑子。

两人一快一慢,渐渐走出百余手,眼见得棋盘已落满了黑白棋子。裴寂的眉头紧皱了起来。李渊却是眉毛眼睛笑成了一堆。

黑子白子纠缠在一起,互相攻杀,表面看上去势力大致相当。但黑子却多出一眼,在最后的对杀决战中无疑已稳操胜算。

“唉!到底还是陛下棋高一着,臣下甘拜下风。”裴寂叹了一声,将棋盘一推。

“哗啦啦——”棋盘上的黑白棋子顿时搅乱成了一堆。

李渊哈哈着站起身来向湖边走去,裴寂立刻起身相随。两名小太监马上俯身下去收拾棋盘。

“蜀中和江南调粮的事办的可顺利。窦轨没有怨言吧!”李渊背负双手,望着人工湖边的景色问道。

“一切顺利,到昨日晚间已有八千七百万斛白米入仓。赞皇县公这几日也吃大苦了。”裴寂答道。

李渊满意地点点头道:“辛苦你了,不过还得抓紧多调些,有备无患。万一等开仓济民时捉襟见肘激起民变就得不尝失了。”

求收藏和推荐,谢谢大家。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00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大唐李承明》

作者:过油肉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大唐李承明”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700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