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淮精锐

 

------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淮精锐------



阳光疲软地照射在距离凉州几十里的官道上。官道上沟沟坎坎高低不平,两边的村落稀疏破败,人烟罕见。道旁几株枯枝上有几只寒鸦不时地“呱呱”地叫着,像是在寻觅它的伙伴。偶尔有一两个路人佝偻着身躯踽踽走过,他们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背着破烂的行李卷,一看便知是那些躲避战乱沿途乞讨的贫民百姓。一个多月的战乱,让西北这片土地满目疮痍,遍体鳞伤。

正午时分,在这片寂寥的旷野中,出现了一支马队。这支马队顶着西北的寒风向北急速行进,五千名轻甲骑士在二三十名身披各色斗篷的将军的率领下,整齐快速地前进着。

这支马队是唐军救援凉州的先锋部队,李承明和李孝恭都在队伍里,而且队伍里还有几个高句丽人,那就是高句丽主使泉盖苏文和他的几名护卫。

泉盖苏文住进楚王府后和李承明的关系处的不错,他早已经将天策府悄悄给他的那封书信转给了李承明。书信的内容不只是劝高句丽人劫掠大唐边境,而且信里还注明了大唐与高句丽边境上大唐军队的一切部署和虚实。承明和马周等人仔细研究过那封书信以后感觉大有处,于是便将书信交给了李建成。

在李建成的授意下承明全力挽留泉盖苏文在大唐多住些日子,以便东宫找到真凭实据以后好让他出面做证。

泉盖苏文得知李承明要出征凉州的消息以后非要跟着一起来,说是想见识一下大唐的军威。李承明在请示过太子以后便将泉盖苏文带在了军中。

“两位殿下,我们距离凉州已经不到五十里了,前方已经发现了党项人的斥候。”一名斥候飞马回来禀告。

李孝恭点了点头,对身后的传令官道:“传令下去,全军休息,等步卒和后队的粮草辎重上赶来。”

传令官应了一声,立刻打马向前面跑去。

不一会整个马队在一阵号角声中停了下来。

李承明和李孝恭翻身下马,离开官道向覆盖了薄薄一层绿草的的旷野走去,几十个个侍卫紧紧地跟了上去。

李承明放慢了脚步,伸了伸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眼睛眯缝着望着前面的李孝恭,向身后问道:“那件事查清楚了没有?”

紧跟在他身后的王虎臣知道是在问他,赶紧答道:“查清楚了。郭杰、李波他们现在都跟着尉迟行退到了凉州城里。”

李承明点了点头,紧走了几步赶上李孝恭道:“赵郡王叔,我听说围凉州的党项人有十万之众,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和突厥相比怎么样。”

李孝恭笑了笑,自信满满地答道:“党项人根本不能和突厥人相提并论,他们只不过是一些一群凶猛的乌合之众,行军布阵、进退行止都没什么章法,不难对付。”

灵州,峡口集镇西十二里的野狼坡下。

颉利可汗恶狠狠地注视着军容严整井然有序的唐军阵列,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他朝着身边的俟斤阿史那乌没啜使了一个眼色,阿史那乌没啜会意,纵马出阵,勒住缰绳用汉语高叫道:“请对面的大唐将军出来说话!”

李靖看了看身边的将士,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深吸了一口气叫道:“击鼓,出战。”

咚咚的战鼓声陡然间在空旷的原野之上响起,让所有阵前的将士心中骤然一紧。击鼓进军!阿史那乌没啜有些诧异地眯起了眼睛,自己问话对方非但不答,竟然擂起战鼓,连个照面也不愿意打就要开战。对面的唐军人数不多,战意何以如此强烈

没等他反应过来,唐军前军两千余骑已然开始缓缓前进,全部的骑兵们动作统一地拔出了斩马刀向天挥舞,齐齐扯着嗓子高叫:“杀、杀、杀!”人数虽然不多,声音却极响亮高亢,一时间,鼓声、两千匹马蹬踏大地的声音都被这震人心魄的喊杀声淹没了。

阿史那乌没啜虽然略感惊疑,却毫不畏惧,他清楚的明白眼前这点骑兵,对抗金狼铁骑,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全军覆没。

就在此刻,就在唐军中军的左右两翼,突然之间驰出了两支轻骑,这两支骑兵绕过高坡,分两个方向斜刺刺向突厥军阵的两翼杀去。

两翼的骑兵杀出阵位并不奇怪,让阿史那乌没啜略感有些别扭的是这两支骑兵杀出阵位时的速度。速度就是骑兵的生命,骑兵在战场上的机动优势以及强悍绝伦的冲击力全赖远高于步兵的速度。没有了速度,骑兵就发挥不出任何的优势。然而骑兵的速度却绝非说有就有,不经过一段距离的加速,骑兵的速度所能造成的冲击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这两支骑兵自野狼坡最高点两翼一露头,阿史那乌没啜立即断定,不管这两支轻骑总共有多少人,必然是在坡后突厥大军的视觉死角里经过了起码数百丈距离的加速才杀出来的。速度虽不算快,但金狼骑兵要想将马速提高到同等程度却同样需要百余丈的加速,双方阵线之间距离空间也不过四百余丈的距离,恐怕速度还没提升多少,两军便已遭遇。阿史那乌没啜这才明白过来,击鼓也好,前军出阵也好,高声喊杀也好,都不过是为了掩盖坡后两支偏师加速的马蹄声而已。

阿史那乌没啜心中暗自冷笑,看来对面统军的唐将倒是略通骑兵的奥妙,只是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这种小伎俩根本不能扭转强弱之势,这种局面下如此轻率用兵,未免也太莽撞了点!

这两支轻骑阵列不若前军般齐整,每骑之间拉开距离较大,士卒们都塌着腰低伏在马背上,几百丈的距离,几乎眨眼之间就还剩下不足一百五十丈,金狼军的骑士们早已搭弓在弦,只待唐军全军进入射程。便在此时,唐军阵中又是一阵急促的战鼓声,随即“呜——呜——”的号角声响起,随着这令人心动神驰的号角声,一面明黄色镶着龙纹边页的大纛在野狼坡最高的地方竖了起来,那里恰恰是唐军中军所在处。

一时间,颉利可汗和阿史那乌没啜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突厥阵中所有通晓汉家文字的特勒和俟斤们都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刃弓矢,全然没注意到两翼来袭的轻骑恰于此时马头略偏,向突厥军阵的两侧略去。

那大纛上光溜溜什么饰物都没有,只简简单单用楷书工工整整写了五个玄色大字“天策上将军”。

旷野上仍然是敌寡我众,眼前的唐军骑兵也仍然就这么多,背后八十里远的灵州城更是没有什么异动,一切似乎都与方才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一股彻骨的寒气却在突厥大军之中悄悄地蔓延开了,上至君主下至士卒,都被这自野狼坡高坡背后传过来的莫名的寒气感染得高度紧张起来。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那杆刚刚立起来不久的大纛上那微不足道的几个楷字而已。

李世民来了的消息迅速在突厥将士中流传开来。李世民去年在豳州五陇阪带数百骑逼退他们八万精骑的阴影还没有从他们心中抹去。

这时候在大纛一侧,唐军又打出了另外一面将旗,旗号上的字样远较大纛为多,写的是“安州大都督天策长史璐州道行军大总管李”。

阿史那乌没啜催马驰了回来,对颉利可汗道:“应该只是李靖和李孝恭的江淮骑兵,没有发现李世民的玄甲军,不知道为什么会打出李世民的旗号来?”

颉利可汗自言自语道:“难道李靖改做李世民的行军长史了?”

阿史那乌没啜摇了摇头道:“那就不清楚了!我们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接到长安的线报了。”

望着两翼正在来回游走射杀己方士卒的唐军骑兵,颉利可汗握紧了双拳道:“真是失策,也不知道前面之敌到底是不是李世民?他手上有多少军马?”

阿史那乌没啜想了想道:“没有玄甲军,应该不是李世民,我看可能是李孝恭和李靖在虚张声势。”

颉利可汗扭头看着赵德言道:“赵先生怎么看。”

赵德言道:“断然不是,乌没啜不了解这个李孝恭,他是李渊的堂侄,唐军中的名将,在唐军平灭南方的战争中是指挥十余万军马的统帅,他的军队为李渊打出了中原以南的半壁江山。在大唐军中,他的地位仅次于李世民。以李孝恭的身份和高傲,他是不会做出打着别人旗号来壮胆子丢面子的事情来的。”

颉利可汗点头道:“不管他是谁,打一仗就知道了。”

说完他“锵”的一声将弯刀擎在了手中,狞笑大喊:“无所畏惧的狼的子孙们,敌人就在你们的前面,拿出你们的勇气来,把他们全部消灭。”

颉利可汗话音一落,突厥全军喊声震天,纷纷抽出弯刀举起长矛,准备反击。突厥军的两翼迅速展开,企图将对面的唐军包裹吞没。

求推荐和收藏,谢谢各位。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00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一百一十二章 颉利上当------

凉州城外,党项首领细封步赖在他的中军大帐里心如火焚,坐立不安。细封步赖年约四十四五岁左右,须发花白,身躯壮实,近年来因发胖略显臃肿,脸上的轮廓与整个体形都往圆的方向发展,但腰板还是挺得直直的,看得出年轻时是个出色的武士。他头戴饰有金貂的王冠,身披青底绣金绸袍,腰束饰有獬豸的大带,足登牛皮战靴,给人的印象华贵、威武。

这些天,他心中烦躁透了,他带了八万勇士南下,一路过关斩将连破十几座郡城。直抵凉州城下,可是前几天一个大意竟然中了汉人的诱敌之计损失了一千多名骁勇善战的勇士。更气恼的是唐军从次以后就闭门不出,自己接连几日攻城除了搭上千余人的性命外毫无进展。早知道这样的话就不该听突厥人的话,颉利可汗分明是想让自己替他分散唐军的兵力。党项人丁稀少不比突厥,自己这次南下可是把部落里的精壮全带出来了,可千万不能吃败仗啊!

“可汗,斥候发现三十里外有唐军斥候出现。”一名护卫进来禀告说。

细封步赖点头道:“去请头人们过来议事。在多派斥候出去,把探查范围扩大到五十里。”

护卫应声出去。不一会头人三三两两地来到细封步赖的中军大帐。

细封步赖望着那些气势汹汹、剽悍雄壮的部下心情好了许多。他兴致勃勃地让侍从们在大帐内摆下了酒宴,与头人们一面畅饮,一面议论眼下的这场战事。

头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的说,突厥势大,唐军顾此失彼援兵不会太多,我们打破凉州城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有的说,唐军会捡软的先打,一定会派很多人来先击败我们,然后再全力对付突厥。

还有的说,我们这次出兵时对天神和祖先的祭祀不诚恳,只要我们再隆重地祭祀天地,激励将士就一定能击败唐军,打破凉州。

就在众人争吵不止,相持不下时大帐外一阵急疾的马蹄声滚滚而来,接着便传来一片嘈杂的呐喊声、欢呼声,原来是细封步赖的长子柔塔王子来了。

柔塔王子进帐后,环顾一下四周,然后对父亲匆匆施了一个跪拜礼。

细封步赖看见儿子神情一振,忙挺直了身子,一摆手让柔塔坐下。

柔塔王子二十六七岁,中等身材,浑身肌肉绽露,异常结实,一双深陷的眼睛透出他的狡猾与精明,双鬓长着的那部细密卷曲的胡子又添了几分成熟与老练,他的脸庞与身架都像刀削斧砍一样,轮廓分明,显示出一种力量与意志,矫健挺拔,是一条铁铮铮的汉子。

柔塔没有遵照父亲的意思坐下,反而开口道:“父汗,儿臣以为当前首要之事当弄清汉人援兵的虚实,然后才能相机行事,请把这件事交给儿臣吧!”

细封步赖见儿子帐前讨令,心中很满意。对于儿子的能力他是了解的。儿子十四岁就跟他上阵厮杀,十余年来,身经数十战,斩敌过百,在党项青年贵族中是数一数二的出色武士。儿子上阵不仅勇猛异常,还十分机警,善动脑子,这才是叫他最为赞赏的。

但他仍有些不放心,这次战争不同以往,他们面对的是拥有百万大军的唐国。他问了一句:“你要带多少人马?”

柔塔答:“只要三千人就够了。”

细封步赖点头道:“那好,此行你要多加小心弄清唐军援兵的虚实后迅速返回,切不可逞勇恋战,前面的情况也由你相机处理了。”

“儿臣遵命!”说完柔塔王子立刻转身出帐,一个时辰以后,他披挂扎束停当,率领三千名党项勇士纵马呼啸而去。

看着儿子离开以后细封步赖立刻对身边的侍卫道:“去请巫师来向天神问问凶吉。”

灵州,峡口集镇西十二里的野狼坡,颉利可汗的金狼骑和李靖的江淮骑兵进行的骑兵会战已经持续了三个时辰了。

一抹残阳挂在远方的天际,将天和地同染成了动人心魄的红,几朵云被落日的余晖渲染得如天火般绚烂多姿。在逐渐暗淡下来的苍穹之下,血腥惨烈的杀戮战场正在吞噬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人、一匹马,在战争的风暴中显得如此脆弱,如此微渺,转瞬之间,无数的灵魂便从大地上飘起,化为怨气,化为杀戾。

颉利可汗自继汗位以来所历战阵不尽其数,与中原诸雄互争短长亦非一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他有这等心动神驰的感受。

唐军的骑兵阵布得令人不解,背山而阵,出现在野狼坡正面的骑兵总数不超过五千人,中军不过三千人之数,两翼的骑兵也不过两千余人。左中右三军之间始终留有五百步到八百步之间的间隙。作为机动性较强的骑兵而言,这种阵线平滑的战阵不易发挥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然而李靖所在护纛中军承受了金狼军数次势道迅猛的冲击,兀自岿然不动。

颉利可汗眯起了双眼,他已然看出了些门道。

每当金狼骑兵冲上高坡,唐军的前沿阵列就会自动向两翼侧向机动,而布于阵后的一千二百中军护军均一手持矛一手擎重盾,突厥军驰上高坡,速度自然减缓,在唐军的矛阵前无法发挥骑兵的冲击力。而撤向两翼的唐军骑兵却充分发挥短弩的强大杀伤力,毫不停歇地在远距离上予敌侧后部队以大规模杀伤。

因此往往突厥骑兵的冲击仅仅能够维持一个波次,后力难继。每当突厥骑兵冲击失利退下高坡,撤向两翼的唐军骑兵就会迅速驰回原有阵地,将阵线补齐。而此刻高坡之后就会出现数百矛骑,以补充在方才的战斗中损耗了的中军护军。

而左右两翼游动的两支唐军却始终不与突厥军正面交锋,只是远远地牵制袭扰,令金狼军始终难以从侧翼包抄野狼坡后路威胁李靖的中军。

颉利可汗冷冷一笑,唐将的战法虽然高明,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兵力不足。他的战法之所以能一直奏效那是因为自己顾忌他有后援,始终不敢动用主力与其交锋。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远方连绵不尽的小山脉中,颉利可汗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吹起号角,今夜我们生擒敌将,让他去与温彦博做伴。”颉利可汗狞笑着下令道。

呜呜的号角声在战场上空响起。两万名突厥骑兵挥起战刀,催动胯下的彪悍战驹,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野狼坡方向杀去。

金狼骑兵分为三军,两翼各五千骑兵,中军突击兵团则有万人之多。两翼的骑兵分左右向野狼坡两侧迂回,中军则全力突破李靖的中军护军夺取大纛。战术虽不出奇,但从兵力上来讲,却绝非李靖目前部署在野狼坡正面的部队所能够阻挡。一旦实力展开,两翼的袭扰游击也好,中军的列阵防御也好,均不能继续奏效。反倒有被突厥铁骑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危险。

李靖端坐在马上,长长出了一口大气,沉声下令道:“命左右两翼向中军靠拢,给后军屈突老帅打旗语,就说我已准备决战,请他一个时辰以后出击。”

说罢,他“锵”的一声拔出了腰间佩刀,高叫道:“将士们,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在此时,是男子汉大丈夫,便随我李药师杀敌立功,胆小怯懦者,我不杀之敌亦杀之!今日一战,有进无退,不闻金擅退者斩!全军听我将令,前进。”说着,他两腿一夹马腹,催动战马,率领中军护军缓缓开动,在高坡之上展开队形,从高往低扑了下来。

空中布着几朵薄云,看不见月亮,朦胧的夜色为两军的交锋更添了几分诡异气息。仗打到这个份上,胜负似乎已经可以见分晓了,江淮军日夜兼程奔波了数百里,又与号称天下第一彪悍的突厥金狼铁骑苦战了半日,早已是人困马乏折损过半。此刻李靖所率中军护军加上左右两翼的游骑加在一起所余不到两千二百余骑,野狼坡后哨苏子烈所率后军也仅剩下两千余人,还在奋力抵御从两翼迂回过来的一万金狼军的猛烈冲击。

换了别的唐军,在金狼军如此恐怖的战斗力和冲击力面前早已溃不成军。李靖治军最重令阵,令行阵变,无令擅离阵位者斩,故江淮军阵型之稳可称天下第一。也亏得如此,武力强大的突厥骑兵虽数次冲击杀伤了大批唐军骑兵,却始终未能冲乱唐军阵脚。建制不乱,唐军的抵抗就始终保持着均势,即使四面受敌,也让突厥军找不到可以突破将唐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缝隙。

几万大军混战在一处,举目四望,黑压压一片人海,交战的双方根本来不及做别的多余的事,只顾埋头厮杀。只有位于阵线后方的突厥骑兵才能引燃火把照明。颉利可汗此刻紧锁着双眉,虽说战事顺利,他却隐隐觉得不妥,又不知自己这种感觉究竟来自何处。

李靖手下骑兵的战力确实令颉利可汗暗暗心惊。金狼军已然是突厥草原上最善战的骑兵,以三万人对战一万不管在马匹还是身材甲胄弓刀器具上都远远不可比的唐军骑兵,四个时辰还不能全歼敌军,这在突厥战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这些小个子江淮军虽然没什么气势,战意却极为旺盛。纵使一人面对整整一队金狼铁骑也毫不气馁毫不怯战,这和北方的绝大多数汉人骑兵大相径庭。即使自负如颉利可汗,也不得不承认敌将所统带的这支骑兵确实是自己平生遭遇的第一劲敌。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00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大唐李承明》

作者:过油肉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大唐李承明”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700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