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第六十四章 张亮之案

 

------第六十四章 张亮之案------



长安,太极宫。

两仪殿内气氛凝重,武德皇帝李渊正在和亲信大臣们商讨如何处置天策府车骑将军张亮替李世民私下募兵的事情。

“陛下,张亮私下募兵交结豪门这些只是独孤达磨的一面之词。再说长安城内,太子有长林军士两千两百名。还有齐王府护军三千,左右羽林共计二千二百,再加上楚王府的护军,统共约有一万之众。而秦王府的护军、玄甲亲军、加起来也也不过三千之数。秦王府虽在谋臣战将上占得些许便宜,但在军力上与东宫相较,未免略显势孤。自杨文干事件以来,秦王与东宫、齐王间渐生龃龉,一比之下所差数倍,故秦王派出一两个下人去那边招募些许护卫私兵,也不足为奇。”萧瑀自顾自地说着,丝毫不注意皇帝的表情。

坐在龙椅上的武德皇帝默默地倾听着殿下站立的尚书右仆射宋国公萧瑀的陈奏。他眼睑低垂,静静地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缓缓开口道:“玄真,你怎么看?”

李渊的铁哥们裴寂慢吞吞地躬身行了一礼,开口说道:“萧相的话虽不中听,道出的却是目下的实情。洛阳本是秦王率兵取来,一应大小文武官弁均是秦王一手提携任用的。说句公道话,这批人都是出身天策上将府,用兵行政,俱是相得益彰。二殿下在用人方面,颇得陛下之教。秦王派出一两个下人去那边招募些许护卫私兵,也不足为奇。依臣之见此事可大亦可小,但不管怎么处置,洛阳要稳定,不能乱,这是无庸置疑的。不过陛下使齐王审问张亮,却殊非妥当,张亮若是矢口否认也还罢了,张亮若是招了,太子仁厚,或可为秦王遮掩一二,但齐王却万万不会,到时候付诸朝堂公议,陛下的家事就变成了国事····”

裴寂的话的确够毒,他这分明是在暗示李渊说洛阳上下根本就是李世民的后院。现在重要的不是张亮是否募兵,而是皇帝陛下您是否有决心彻底拿掉李世民的一起权力。

“陛下,臣不认可裴相之见,陛下乃天下共主,古人云天子无私事,陛下的家事原本就是国事。秦王藩卫大唐,受命于陛下,天策上将府位列三公之上,招募些许护卫,又有何大惊小怪处?陛下请恕微臣愚昧无状,秦王有大功于天下,陛下先前也曾许以储君之位,后未践约本已有亏,如今却以欲加之罪惩处有功之王,而数年前文干谋逆,陛下却听之任之不加理会,以国事而论,陛下公道何存?以家事而论,陛下厚此薄彼,又何以对秦王?”直脾气萧瑀越说越快,声调也越来越高,全然不顾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砰!”武德皇帝将手里的玉如意摔在地板上,龙眉倒竖道:“朕甫登基,便策封世民为秦王,武德元年,授世民尚书令,领右翊卫大将军,掌管尚书省,至今未曾易人。同年底,朕给他加右武侯大将军、太尉,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整个关东悉由他做主。转年又拜左武侯大将军,兼领凉州总管。武德三年四月,又加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那一次,是你去宣的敕,你应当记得吧?武德四年二月,朕以世民功高,官号不足以称其显,于是又加号他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赐衮冕、金辂、双璧、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在我大唐,除了朕之外,还有哪个曾有这等尊荣?武德五年,加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我大唐的文武显禄都给他加尽了,朕犹觉不足,又授他中书令。你萧瑀倒是说说看,朕还要怎样才算不“薄”了世民?”

眼见皇帝怒形于色,萧瑀却还是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爵以功赏,职以能任。陛下对秦王的恩赏,是用来酬劳秦王平定天下的功劳的,秦王若无功,陛下也不会因为他是皇子便滥加赏赐。然而秦王之能惠在天下,陛下若为大唐的江山社稷计,当立秦王为储君,如此百年之后大唐天下方可太平无事。”

皇帝陛下气急反笑:“萧瑀,你究竟是朝廷的宰相还是天策府的属吏?你若是觉得在尚书省做得个右仆射委屈了你,朕就命你到秦王府去做个长史如何?”

“陛下息怒,时文这个老脾气,皇上最清楚了。别的臣不敢断言,但萧相对朝廷的忠心对陛下的赤诚,老臣还是敢保的。”江国公陈叔达怕皇帝收拾萧瑀忙劝解道。

皇帝看了看站立一旁半晌一句话都没说的中书令赵国公封伦,挥袖道:“裴监和德彝留下,你们都先退出去吧!”

萧瑀和陈叔达对视了一眼,缓缓退出了两仪殿。

李渊留下封伦是因为去年如何处理“杨文干”一案就是他出的主意。所以这次还希望封德彝能够再出个好主意。

武德双眉紧蹙,瞥了封伦一眼,说道:“德彝公,依你之见这次的事情,朕当如何措置?”

封伦扭头看了裴寂一眼,张了张嘴但没有说什么。

皇帝知道他的顾虑,笑着道:“裴监不是外人,德彝公直言无妨!”

封伦沉吟了一下,没头没脑地说道:“秦王才力超卓,用人用兵,满朝文武无人能及。臣斗胆请问陛下现在是否还有易储之念?”

皇帝站起身来绕着御案转了两圈,神情凝重地答道:“世民自幼聪颖过人,这些年来征战沙场,更是为我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朕所虑也恰恰在于此。世民以军事见长,以军功受赏,用以治军必为良将,用以治国,则有穷兵黩武败坏江山之危。朕遍览诸史,凡文官治政之朝必国祚绵长,凡武将秉国之代必社稷崩坏。秦始皇千古一帝,崩后仅仅四年,秦亡而天下乱。汉武帝一代圣君,逐匈奴而民生凋敝,耗尽了文景之治积攒下的国铢库帑。秦历六代仁爱恤民之主方得天下一统,汉经高惠文孝四朝天子励精图治方得富庶,大唐方立,四方诸侯未平,天下黎民待哺。所以上遭突厥南下,朕欲迁都以避,非朕软弱,朕乃是不愿我大唐南方未平又树北方强敌。”

他顿了顿,接着道:“隋末炀帝无道,群雄并起,天下苍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至今战创未平,灾荒四起饿殍遍地,天下此刻需要一位仁爱文德的皇帝来与民休息。建成在军事上虽略逊于世民,但多年来监摄朝政并无大的过失疏漏,且生性仁厚友爱,非世民、元吉可比。朕百年之后,建成即位,则天下可多得数十载安宁,国库充实小民富足。到那时楚王承明业已长成,扫荡突厥扬我大唐天威,绝非难事。若是世民即位的话,那么数年之内,北疆必然烽烟四起,如今连年征战,国库早就入不敷出。窦建德死了已经三年了,可山东诸州诸郡的人心依然向着他,百姓流离失所啸聚山林者众多,不要谈赋税,就是能安定下来朕已经心满意足了。”

武德长篇大论,说得略感口干,喝了口宦官奉上的热茶,继续说道:“总之,我大唐未来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文官朝廷,而非一个连年征战不休的武将朝廷。”

封伦撩开袍子跪倒叩头道:“陛下远虑,非人臣所能猜度,微臣钦佩之至。”

李渊叹道:“现在让朕拿不定主意的,是如何处置世民。为保全他计,也为了让建成日后能够顺利即位登基,朕想趁这个机会削夺他手中的兵权。可是如今突厥势强,朕还指望世民能在驱逐突厥上助建成一臂之力呢。现在若是削了他的兵权,实在可惜了。”

裴寂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陛下若是左右为难,臣下倒有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愿为陛下解忧。”

皇帝很是意外:“哦,说来听听····”他实在没想到裴寂居然能有主意。

裴寂道:“说来也简单,请陛下下敕,封秦王于洛阳!”

武德一怔,似乎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怀疑问道:“封秦王于洛阳?”

裴寂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地重复道:“对,封秦王于洛阳·····”

“老兄弟啊!你这出的什么馊主意,难道你不知道洛阳是世民一手打下来的,那里的文官武吏都是世民的人吗?”李渊心说。

封伦抿了抿嘴唇,问道:“敢问裴相,一旦封秦王于洛阳,你如何保证将来秦王会向太子拱手称臣?”

裴寂笑了笑道:“若封秦王于洛阳,就应裁撤天策上将府,恢复亲王常制,勒定亲王护军数目,另加李世勣山东道行台尚书令,封鲁国公,陛下百年之后新皇加封鲁郡王,嘱其世守河东。”

武德听毕,半晌未曾发话。裴寂的建议的确高明,封秦王于洛阳,却削去了天策上将府凌驾百官之上独立议政独立掌军的绝大权柄,勒定亲王护军数目,李世民的军权即被削去大半。授李世勣大河以东军政全权,封公晋王,将秦王的封地夹在李世勣与关中之间,以李世勣之能,足以钳制得李世民动弹不得。

然而他忧心的是,万一削去了天策府议政调兵之权,一旦北方强夷突厥南侵,仁厚敦儒的建成于兵事素非所长。而能征惯战的秦王又没有了调兵之权,到时候相互牵制,虽说避免了兄弟交兵,却耽搁了抗敌大计。裴寂的办法虽说应付内忧有余,消弭外患却稍嫌不足。

皇帝想了半晌,挥挥手道:“你们先退下吧!此事兹事体大,朕再仔细斟酌、斟酌。”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00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六十五章 东西角力------

封伦与裴寂一起出了承天门,然后互相作揖告辞。

封伦在在随从的扶持下上了自己的马车,说道:“回府!”

车夫抖动手中的缰绳,两匹通体雪白半根杂毛皆无的俊骥缓缓挪动脚步,沿着承天门街由慢而快跑了起来。

长安街头的建筑物不断自马车两侧晃过,封德彝却全然无心赏看,他所有的心思都在适才的廷议奏对上。从头回忆到尾,自觉无甚纰漏之处,一颗悬着的心到此刻方才放了下来。太子秦王争夺储位,都城长安局面诡异莫名,他身在帝侧总领中书省,行事说话半步都差池不得。说起来他也是堂堂大唐宰相帝国重臣,但是无论是皇帝、太子还是秦王,哪个都不是他这个中书令惹得起的角色。裴寂、齐王支持太子,萧瑀、陈叔达意属秦王,这是全天下人人皆知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他这个貌似中立的中书令的意见才会在武德皇帝那里颇受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太子和秦王也才会花费了大力气来拉自己。自己既然哪边都得罪不得,也只能两边虚与委蛇,只是这种游戏过于危险,犹如赤脚行走在钢丝之上,一个不慎,便会处于万劫不复之地。

不知觉间马车已经驶回到自己的府门口,封伦慢慢地下了马车正要进府。却听得一个刻意压低了的声音诡异地在身后响起:“封相好一副仙风道骨,想必今日与裴相、皇上交谈甚欢吧!”

几乎是转瞬之间,封德彝浑身上下已被冷汗浸湿,他愕然转身望去发现一个戴着宽沿大帽身材雄壮的汉子正站在他背后。斜眼瞥了车前的贴身随从兼马夫封富一眼,却见封裕两只盯着那汉子的眼睛中显露出无尽的惧意

封伦虽说也颇为惊惧,但多年练就的宰相城府毕竟不同于凡夫俗子,他对着封富挥了挥手示意他先回去后笑道:“堂堂天策府左车骑将军张公谨,竟然这副打扮来见老夫。也不怕丢了秦王殿下的脸。”

张公谨隐藏在大帽子底下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我若登堂入室的求见封相,只怕封相心里更会不安吧!皇上今日将萧相国和陈相国都遣了出来,却独留封相与裴相在殿内,如此看来只怕用不了多久封相就能与裴相并驾齐驱了。”

封伦微微笑道:“公谨不必多说无用之言,尽管道明来意,封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封相真是个痛快人!”张公谨赞了一声道:“公谨此来,别无他意,只是想打听一下封相适才在两仪殿中和皇上都说了些什么?裴相又说了些什么?皇上可有什么决定?”

封伦笑了笑将裴寂说的话全部告诉了张公谨,却隐去了自己问皇帝的话。

张公谨大帽子底下的眉头皱了起来自言自语道:“裴相好算计啊!”

接着又说道;“多谢封相,今日之惠,秦王异日必然有所厚报····”

封伦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请公谨转告秦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裴相之策虽然狠毒但皇上却并未最后下定决心。如今之计,是要想办法封住贵府车骑张亮的嘴,只要他不开口,皇上就无法决断。若是张亮熬不得刑,说出什么不相宜的话来,那时就算皇上有心回护秦王,朝堂之口悠悠,恐怕他老人家也有心无力。张亮虽小,却负街亭之干系,公谨务必将封某的话转达秦王。”

张公谨点了点头情真意切地道:“封相放心,良言句句在耳,公谨不敢耽搁,此刻就回禀秦王。大恩不言谢,以图后报。封相保重!此番公谨惊吓了封相,还望恕罪·····”说完左右望了望转身离开

封伦望着张公谨远去的背影,抬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叹了口气缓缓地走进府门。

裴寂回到府邸,刚刚下车府内家人便上来回话,说东宫太子詹事赵弘智求见。裴寂点了点头道:“去沏盏茶来!”然后迈步进了正房客厅。屋内客座上,赵弘智正自摇着扇子坐在客座上。

看到裴寂进来,赵弘智忙起身施了一个礼:“东宫小吏冒昧来访,请相爷恕罪。”

裴寂哈哈大笑,用手点着赵弘智道:“弘智当世豪俊,入枢拜相也是迟早之事。闲话少叙,说说你的来意吧!老夫洗耳恭听。”

赵弘智把扇子合拢,面色沉静地道:“相爷何等睿智之人,岂能不知下官的来意?适才两仪殿议政,说的是张亮募兵的事吧!这消息现在恐怕已经传遍了内廷,秦王府必定已经知道了,东宫又怎会得不到消息?下官别无他议,只是想问问相爷,张亮一案,圣上准备如何措置?”

裴寂头也不抬,端过下人奉上来的茶,掀开盖子吹了吹浮叶,却并不喝,旋即放下杯子,反问道:“太子的心意我是最清楚不过的,只是你们这些太子近臣的心思老夫却摸不透。你不妨说说看,这件可大可小的案子,你赵弘智以为应当如何决断?”

赵弘智面容严肃地说:“太子是君,弘智是臣,弘智就算再执拗,断然不敢做越俎代庖之事,还请相爷说个明白,皇上是否已然决定抚平波澜不予深究?”

裴寂起头注视了魏征片刻,淡淡点头道:“不只皇上,就连其他的几个相国也都是这个意思。”

赵弘智叹了一口气,恨恨地说道:“事情居然如此,真真是荒谬绝伦·····”

裴寂笑着问道:“弘智何出此言?皇上爱惜秦王,却也绝无鄙薄太子之意,何谓荒谬绝伦?”

赵弘智正颜道:“相爷见多识广,当知天子家事琐细皆干社稷。皇上身负九鼎之重,若要大唐江山稳固,或太子或秦王,总要有个了断。圣心既定,终归要裁抑一个以安天下。若是皇上决意择秦王为储君,就应当明诏授其东宫之位。若是皇上并无易储之意,就当废秦王干预军政之权,限其封邑,去其羽翼。似此等既不易储又不裁抑秦王,固然是皇上一番拳拳爱子之心,却恐怕太子秦王无一能得全首领,如此措置,岂非荒谬绝伦?”

裴寂哈哈大笑道:“弘智果然不愧是世之俊杰,胸中果有宰相机枢,一番鞭辟针针见血。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老夫虽不是什么英雄,久在帝侧参预朝政,却也不是不识大体之人。放心吧,张亮一案,皇上虽不会深究,却也不会全然姑息秦王置之不理。方才朝上,老夫已经正式向皇上建言,封秦王于洛阳,裁撤天策上将府,恢复亲王常制。皇上虽未当场应允采纳,却也意动,至多不出一个月,皇上必有明敕。”

赵弘智听了裴寂的话,低垂眼睑沉吟片刻,:“相爷果然是宰相风范,晚生佩服之至。不过相爷有没有想过封秦王于洛阳,削天策府权,对常人管用,对多年领兵在外征伐攻杀的秦王却是无用的。洛阳乃两代东都,物厚民丰,王世充无能之被尚且据之多年,诸侯不能下。晚生就是想问问,相爷可有什么制约之策?”

裴寂喝了口茶道:“老夫建议皇上授李世勣山东道行台尚书令,加封鲁国公,待太子登基后晋封鲁郡王,总领山东军政全权。”

赵弘智点点头道:“相爷高明,不过晚生以为齐王也得出京,否则武德之后天下不宁。请恕晚生无礼了······”说完告辞离去。

房玄龄的府邸里房玄龄默默地听完了张公谨的叙述,半晌未发一言,手中拿着一部未读完的《论语》闭目沉思。

张公谨也不说话,只是不动声色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茶盏中的茶水。

过了许久房玄龄招下人进来,吩咐道:“没有我吩咐不要进来,若有客来访,除杜先生外一概挡驾,就说我身体不适,正在静养。”

“公谨,张亮现在关在何处?可曾探到此案将由谁来审理?”下人出去以后房玄龄小声问道。

“关在大理寺,主审的人是齐王。”张公谨不假思索地答道。

“东宫那边可有什么消息?”房玄龄叹了口气又问道。

张公谨苦笑了一声道:“东宫上下现在正弹冠而庆,都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算人者天亦算之,这报应来得倒也太快了些,文干之仇今日便得报亦。”

房玄龄摇了摇头道:“如果只是如此那就好了,我担心的是东宫耳目众多,太子、齐王俱为一体,他们在朝中内廷势力庞大,皇上耳根子又软,一旦有变,我们会措手不及····”

张公谨垂头沉思片刻,说道:“玄龄兄,你说若是先发制人在长安动手,我们有几分胜算?”

房玄龄苦笑了一声:“敌众我寡,谈何胜算?一旦禁军插手抑或是皇上颁布明敕,我们连长安城都冲不出去。”

张公谨不以为然地说道:“内城总共能容得下多少人争战?我们就算只有千名勇士,若是能得地利天时,一样可把局面反转过来。”

房玄龄闻言浑身打了个冷战:“你的意思是说潜入太极宫内设伏?”

张公谨冷然道:“只要北军的常何和敬君弘肯合作,大事必然可成。”

房玄龄用手拍了拍额头道:“如此看来,我们在长安就还是有一搏之力的。不过怎么说这也是一步险棋,非万不得已不能用之。此事还是等我今晚向秦王禀告过,在做决定吧!”

张公谨不耐烦道:“你们文人就是麻烦,办大逆不道的事情,还要择个黄道吉日?拖拖拉拉何时是个尽头?此事宜早做准备,否则若是万一图穷匕现,恐怕就来不及了。”

不好意思,今天出去办事。更新晚了,请大家原谅。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00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大唐李承明》

作者:过油肉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大唐李承明”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700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