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第六十章 萌生退意

 

------第六十章 萌生退意------



几十突厥兵****着上身在距离李承明等约两百步的地方一边跳舞一边咒骂着。两百步是个大部分人都认为安全的位置,不可能有人能把箭射那么远。

“杨不悔,射那些跳的起劲的,嗓门大的。”李承明指着正在舞蹈和扯大嗓门想和唐军比试高音的突厥人道。

杨不悔点点头,弯弓搭箭将大羽箭一支支射出,随着弓弦声响,站在最前面叫喊声最高的几个突厥人惨叫着,纷纷栽到在地上。

“好箭法。”王小胡和苏烈齐声赞道。

有几个被杨不悔的神射瞎傻了的突厥人慌忙爬上马背,仓惶向后逃去。

一名突厥将官高声叫喊了几句那几个逃跑的这才又返回来。

站在土坡上的颉利看到唐军里竟然有如此人物心中暗暗吃惊。忙命人去取杨不悔发出的箭来观看。

不大会功夫脱黑鲁拿着几支将近三尺长的巨箭回来。

“死了几个?”颉利接过巨箭后问道。

“死了四个,伤了五个。不过伤都在脖子上,被这么粗大的箭射到那里怕是也都没救了。”脱黑鲁答道。

“死掉的也都伤在脖子上。”接着他补充道。

“可汗,退兵吧!唐军不会出战的,再说经此一事我军锐气已丧不合在战了。”赵德言看了看颉利手中的那几只大羽箭说道。

颉利点点头道:“脱黑鲁,你带一千人殿后。”

颉利刚刚下令就起风了,燥热的风从南面刮过来,吹的军旗猎猎作响,大风刮过干旱的土地,扬起了一片灰雾。扬尘渐渐落下后李承明的卫队从尘土中显露出来,依然个个笔直的站立着,蒙上浮土的甲页显得有些灰暗。

“大王,突厥人退了。”王小胡第一发现突厥人正在退兵,咪着眼说道。

入夜,突厥人的大营里十几个人在一处营帐前乘凉,一个白天见过杨不悔神射的年老一些士兵道:“跟汉人打了这么些年战,什么阵势没见过,当年跟着始毕可汗围攻他们的隋帝杨广十几天内雁门郡的四十一座城池,就被我们攻下三十九座。可今天这个汉人呀,嘿,真他妈不是人了,那是神,我是亲眼见着了,他身高丈二,眼睛像铜铃,手里拿着的那把弓比我们的长矛都大。只射了一箭,就射死我们九个人。”

众兵士听得心惊肉跳,发出惊讶的唏嘘声。一个年轻一些的问道:“有你们说的那么邪乎吗?”

年老一些的笑着说:“你没见过自然不信,等你看见了就知道他的厉害了。”

这时,一个严厉的声音从营帐旁边传来:“你知道妖言惑众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吗?”

众人一看正是颉利带着十几个人。

那老兵慌忙跪在地上右手叩胸道:“可汗饶命,我就是想吓唬吓唬年轻人,跟他们开个玩笑。”

颉利冷笑一声道:“自己去找脱黑鲁领五十鞭子。以后要是在敢胡言乱语我要你的脑袋。”

“谢可汗大恩,谢可汗大恩。”那老兵一边磕头一边说。

“赵先生,你说我们与唐军讲和派谁去合适?”颉利对着那些正在给他请安的突厥人挥挥手,示意他们免了。

赵德言笑了笑说:“当然是请大便罗去合适。”

“本来他是最好的人选,可现在他儿子刚刚被唐军放回来,他欠着人家人情呢!派他去万一什么东西都要不来怎么办?”颉利面沉如水,为难地说道。

赵德言扇着扇子道:“正因为这样大便罗去才是最合适的,首先唐军会相信我们的诚意。其次阿史那答路为了让可汗相信他不会因为他儿子的事而徇私也会尽力多要些粮草,好让我们过冬。”

颉利想了想觉的也是,于是对跟在身边的侍卫道:“去请各头领来中军大帐来议事,再请大便罗和他儿子也来。”

突厥是由若干大小不等的部落组成的,而部落是由氏族维系的,每个头领都代表着一个部落一个姓氏,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各自的图腾。每次打仗的时候由大可汗统一指挥,战争结束后再根据每个部落出力的多少进行利益分配。当然颉利的部落是大型部落,人多势众。

巨大的中军大帐内,绘有黑色狼头的图腾悬挂正中的矮榻后面,左右两边各点着一支蜡烛。

矮矮胖胖的大便罗翻帐进来。后面跟着一人,身形魁梧,正是他的儿子阿史那萧骨。

颉利笑了笑招呼他们坐下,接着各部落头领陆续赶来。不一会颉利的中军大帐里就人满为患了。

颉利将众人扫视了一遍道:“唐军拒不交战,我们的粮草也快耗尽了。现在请各位头人过来就是想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想议和,但又谁也不想第一个说话。

颉利见大家不做声,便看了看赵德言。赵德言会意,便直了直腰,说道:“大便罗,可汗想让你明日去唐营议和。至于阿史那萧骨被唐军俘虏一事,待退回草原后再做定议。各位头人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

赵德言最后那句话十分厉害,也发出了个信号,就是暗示阿史那答路说如果这件事情办不好你们父子就要倒霉了。在座的部落头领们听到这句话更是一惊,尤其看到颉利在赵德言说完这句话后连连点头,那些头领都心中暗暗盘算,本来想发表意见同意议和的也马上打住了,想听一听看一看再说,怕万一说错话得罪了大便罗就不好了。一时大帐里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大可汗,不管大便罗能向李唐要多少白米,我必须得分十万担。要不我就挺不过这个冬天了。”沉默了好一会后薛延陀部首领处罗,终于忍耐不住说道。

“谁不知道你的你底子厚,部落里的女人能生孩子,母羊能下羔子,而今这草原上除了大汗的毡房,就数你薛延陀多了。你要是分十万担那我们每人就都得分二十万担了。”铁勒部的契必何力立即讥讽道。

处罗马上争辩说:“我那女人和娃子多,谁不知道这些都是干吃饭的赔钱的货。”

颉利睃视了帐里的众头领们一眼,突然变脸,“乒”地拍击了一下跟前的案几,说道:“粮、粮、粮。光知道要粮,都不想自己的族人战死。当初要是都出把力抢在李世民来之前把太原打下来我每部分你们五十万担。”

这几句话像重锤击在在座的每一个人胸口,那些头领听了脸色都变了心想:“你不也是一样吗!你的部落最大人口最多,从攻城到现在也没见你死多少人啊!”

大家都低下了头,默默不语。

颉利看了看这阵势,心中出了口闷气。过了一阵儿,他缓了缓口气,说道:“好了,先不说那些了。既然大家没别的意见那就议和把。”

帐前的部落首领七嘴八舌地应对着,他们不想在这是非之地再耽搁下去,无论如何还是回去太平。毕竟他们现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再耗下去别说过冬了,只怕连秋也过不了了。

自从去年在豳州城外的五陇坂被李世民逼退以后颉利就已经明白最危险的不是敌人,而是和自己离心离德的下属。十八个部落里有实力和胆子跟自己对抗的只有突利、契必何力和处罗这三个人。

从今天来看契必何力和处罗并没有联合起来这是件好事情。只要自己想想办法就不愁把他们两个都握在手心里。只要把这两个人牢牢控制住只剩下突利一条泥鳅也就掀不去什么大浪来了。

“那好,本可汗现在宣布几件事。第一,长期以来,突厥各部涣散成性,有的部落首领拥兵自重,不服可汗的约束。本可汗今日传下口谕:为了突厥国的强盛,可汗王廷从今日起对突厥各部将严加约束,若有人不服从王庭命令,或者有意违抗王庭命令,不论他地位多高,权力多重,本可汗定然严加处置。倘若有人敢里勾外联想做乱臣贼子的话本可汗绝不宽恕!”

说着,他两道凌厉的目光逼视着站立在两侧的部落首领们。

“第二,我既然蒙上天不弃,执掌汗位就不能看着大家山穷水尽。我会从我的部落里拨十万担白米给拔野古部。其他部落也要胖的帮一把瘦的,强的扶一把弱的,让能活下来的人畜都活下来。契必何力、处罗你们的部落大底子厚,也拿些东西出来帮帮那些小部落。”他接着又说道。

拔野古部的头人密苏阿激动得热泪盈眶,右手叩胸深深地躬身下去道:“大汗,我拔野古部四万父老感谢您了!”

颉利将他扶起,接着扫一眼各部首领说道:“第三,为了振兴突厥这次回去以后你们都要重整军务,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两年,那时我要在全突厥集中阅兵。为了帮助你们练兵,王庭将派出精干将领到各部落当教习并监督你们执行。”

“本可汗还有一句话要对你们讲,从现在起,本可汗将按照天神祖宗的旨意带领你们去开创振兴突厥的大业。这不是一句空话,是实实在在的大事,要想办成这件大事,得历尽艰难险阻,得付出鲜血和生命,但此事必须办成。只有办成了这件大事,我们的一切难题便可迎刃而解;只有办成了这件大事,大突厥汗国才有明天与将来,我们才无愧为草原的子孙。”接着颉利又说道。

说这句话时颉利声色俱厉,众头领都伏首贴耳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颉利心里很是满意,他从部落首领的眼神中,看到了兴奋,更看到了一种敬畏的神情,这正是他需要的。他还用眼角扫了一下离他不远的契必何力和处罗,觉得这两人的精神比刚才委顿了许多,眉宇间还流露出一种惶悚的神情,这样很好,这也是他需要的。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00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六十一章 突厥退兵------

“大王,大王醒一醒。”帐篷里睡的正香的李承明被王虎臣轻轻地摇醒。

“什么事?”李承明闭着眼睛伸了个懒腰问到。

“陛下派人来了,秦王请殿下过去。”王虎臣答道。

“来的是谁,干什么来了?”李承明揉了揉眼睛又问到。

王虎臣答:“是工部尚书武土彟,带着圣旨来的。秦王请殿下过去听旨。”

武土彟,并州人,靠经营木材生意发家致富,隋大业十一年李渊为并州、河东抚慰大使时与这位家富于财,颇好交结的商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委任他为行军司铠参军,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武土彟出钱出粮功劳很大。这些李承明早就知道了,可是重要的是他记得武则天也是并州人,不知道跟这个武土彟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会是他女儿呢还是孙女,也不知道武则天现在有没有出生,有的话多大了。

“大王,您快去吧!武土彟还等着宣旨呢?”王虎臣是声音将承明从思虑中拽了出来。

李承明从矮榻上坐起来,穿好衣服,接过李东行手里的湿毛巾擦了把脸。便匆匆出帐向中营走去。

中军大帐里,李世民正陪着一个五官端正,皮肤白净,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谈笑风生。并不见其他人,连个侍卫都没有。

“他要是和武则天有关系的估计是女皇帝他爹。看样子他跟李世民很熟,这两个避开人在说什么呢?不会是有什么猫腻吧!”李承明心想。

接着他笑着和李世民打了个招呼。然后恭恭敬敬地以晚辈之礼对那中年男子做了一个长揖道:“后生晚辈见过武大人。”

武土彟连忙一把托住道:“大王礼重了,久闻楚王殿下少年英雄,今日总算得见了。”

李承明笑着说:“不重、不重。太子训戒过我们兄弟说武大人是皇爷爷的故交,当年皇帝太原起兵时武大人曾经鼎力相助。叫我们兄弟如果见着您必须行子侄之礼。说起来这礼到是有些轻了。”李世民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承明,心想:“皇帝的故交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太子凭什么会记住武土彟。还不是你这个小东西怕我和武土彟有什么问题故意出言恐吓他。”

“这位楚王可真会说话,太子真的这么说过吗?他该不是以为我和秦王在背开众人商议什么,才故意这么说的吧!”武土彟心道。

“陛下有口谕给两位大王,一道明谕,一道密旨。明谕是豳州之敌已退,霍国公斩首千级。太子殿下已经班师回朝。密旨是请秦王尽快退敌,不管突厥有什么条件不妨答应他。今年大旱已有不少地方显现乱相,陛下担心我军与突厥对峙太久会加剧乱情发展。”武土彟干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道。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要避开众人呢。皇帝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可他又不想落个畏惧突厥的名声。所以只能下密旨,让李世民来担这个名声。这样也好,秦王李世民战无不胜的名声也能降一降。”李承明心想。

其实李承明的怀疑是对的,武土彟在太子和秦王的储位之争上一直是站在李世民一边的。一年之后他就知道了。

“武大人请放心,并州之围指日可解,你不妨多等几日,等突厥兵退以后好回旧宅去看看。”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

李世民话音刚落,就有侍卫在帐外喊道说突厥派了使者来求见想要议和。

李承明看了武土彟一眼道:“看来武大人不用等了,突厥支持不下去了。”

李世民一声令下,原本空荡荡的大帐里立刻进来十几个膀大腰圆的大汉,将明晃晃的大刀扛在肩头立在两旁。

不一会阿史那答路父子和一个汉人通译在侯君集的的引导下走进大帐,刀锋上的寒意和那些士兵逼人的目光一齐射了过来。李世民面沉似水地在当中的胡床上,两边的团凳上分别坐着李承明和武土彟。

李世民指了指右下方的几张团凳,让阿史那答路父子坐下,然后笑着问道:“你们颉利可汗粮草不济了吧!”

阿史那答路听李世民问便对那个通译说了两句,通译给李世民行了个礼道:“大便罗说颉利可汗愿意马上罢兵,不再与大唐为敌,两国之间永结盟好。不过大唐得向突厥提供白米两百万担。”

李世民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但还是和颜悦色地说:“现在谈罢兵,怕已是晚了。你们粮草不济坐困坚城之下,挺不了几天了,我看除了投降就没有什么路好走了。我怕是帮不了你们可汗了。”

阿史那答路神色镇定,看了李世民一眼用汉话笑着说道:“不晚,不晚。我们突厥铁骑向来骁勇,这几年一直又在和北方的薛延陀、铁勒诸部交战,最终统一了他们,经历了这些大战,其战力比起从前就更强了,现在我突厥控弦之士已过百万。如果双方摆开阵式正面交锋,我十万铁骑随时可以突出重围返回草原。等来年秋高马肥之际百万大军一举压境,不知道那个时候秦王殿下会不会投降呢?”

阿史那答路说的是事实,唐军虽然人多但大都是步卒,突厥要是想突围的确很容易办到。

李承明冷笑一声道:“哼,你等无端犯我,输理在先,又是孤军深入,现在已是胆战心惊,我军是王者之师,同仇敌忾。你居然还敢说如此大言不惭的话,心里不虚吗?”

阿史那答路愣了一下,他知道这一定就是刚刚和自己儿子结为兄弟的大唐楚王,思虑了一下道:“我们可汗雄据草原,几年里收服诸部落,也历遭险境,但每次都有天人相助,逢凶化吉。贵皇帝陛下同样在数年之内里削平群雄,一统中原也是当今的大英雄。两位英雄何不划地而治,一南一北,互通友好。若一定要生死相拼,则必两败俱伤。”

阿史那答路的这两句话,众人倒听得有些顺耳。李世民微微摇摇头,说:“两家罢兵修好当然是件好事,我大唐也可以给你们两百万担白米,但你们要用牛羊来换。这样才能显示出双方永结盟好的诚意,大便罗你说是不是?”

“拿牛羊来换我家可汗是不会同意的,不过我很钦佩楚王兄弟的胸怀。我愿意私人出三千匹好马来换。如果贵国同意我们就此罢兵,如果不同意我们就回报可汗。择日与你们一决雌雄。”一直低头不语的阿史那萧骨突然大声说到。

两百万担白米的价格虽然不止三千匹马,而且这场仗突厥已经毫无胜算。但眼下大唐的国力还不到能够和突厥一决雌雄的时刻。就算没有皇帝的口谕现在也不是坚持开战的时刻。万一激怒了颉利,明年真的举国来犯可就不好抵挡了。

李世民叫人将阿史那父子请到别处去休息。然后和李承明、武土彟开始商议,片刻以后三人就答成了一致意见,同意讲和。

事情定了下来,李承明便告辞出来。他要去看看阿史那父子。

帐篷外面李承明看到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衣着华丽的少年正站在那里。他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走近一看真的是个小孩子。

“你是武土彟带来的吧!你是他什么人?”李承明问道。

“我叫武元庆,您是楚王殿下吧!”那少年恭恭敬敬地答道。

“武元庆,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武元爽、武元庆他们好像是武则天的哥哥,因为对儿时武则天不好,后来被自己的亲妹妹,一代女皇给杀了。这些在电视剧是有的。”李承明想道。

“你是武土彟的儿子。”他脱口问道。

“正是犬子,他一直想回老宅看看所以这次就顺便带他来了。”武土彟在他身后说道。

“陛下让我给大王带了些上等的蜀锦来好给大王赏赐将士,我已经叫人给大王送过去了。”武土彟接着又说道。

李承明点了点头,忍不住问道:“武大人有几个女儿?”

武土彟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怎么没头没脑地问我有几个女儿。沉默了片刻还是答道:“有两个,大王你····?”

李承明尴尬地笑了笑说:“我近日研习相术,略有心得。刚刚观武大人的面相发现如果你女儿的话将来她一定名满乾坤,日后你武氏一门全靠她光宗耀祖。但是你的儿子们将来恐怕会遭她的毒手。”

言者无心,听着有意。李承明说这些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刚才的冒昧,可在武元庆听来可不是这样。就因为李承明这句话才引出在武土彟身死以后武元庆联合武元爽将自己的继母、妹妹赶出家门的事。

武土彟被雷的不轻,这次愣的时间更长,半响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承明拍了拍武元庆肩膀,没有说话。转身就走。心想:“我不知道何时会被自己的叔叔杀了,你将来也会被自己的妹妹杀了。咱俩的命怎么都这么苦呢?”

李承明先回到自己的帐篷梳洗了一番,又换了身衣服。然后叫了几个人将皇帝给的蜀锦扛了十匹向阿史那父子休息的地方走去。

阿史那父子的帐篷里李承明给阿史那答路行了个礼道:“承明与萧骨兄一见如故结为兄弟,也愿大唐与突厥能世代交好。军营之中没什么好东西,几匹蜀锦请伯父和萧骨兄笑纳。”

李承明话一说完杨容等人将包蜀锦包裹解了开来,摆放在他们面前。十匹上等的蜀锦,色彩鲜艳,质地柔软,一看便不是寻常之物。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00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大唐李承明》

作者:过油肉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大唐李承明”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700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