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过好清明节?! 牧者寄语20160403

 

我们可以过好清明节?!每一年的清明节,对中国基督徒都是一个挑战。第一,必须面对祭祖的问题:能不能烧香?能...

 
我们可以过好清明节?!

每一年的清明节,对中国基督徒都是一个挑战。第一,必须面对祭祖的问题:能不能烧香?能不能跪拜?能不能吃祭物……第二,不知道如何与家人沟通:基督徒不是不孝敬父母,更不是不慎终追远。乃是国人已经把祭拜和孝道划上了等号,不遵从就是不孝,因此基督徒有口难辨,甚至弄不好还会背起数典忘祖的骂名。

这让我们弟兄姐妹经常处在一种张力中:完全拒绝祭祖的风俗,可能带来家庭关系的紧张,甚至引发激烈的冲突;默认跟从又导致内心的不安。到底何去何从,我们常常心里困惑。

关于基督徒怎样面对祭祖的问题,相关的教导已经很多,所以我这里不想提供一个简单的、律法禁止式的答案。因为事实上关于清明节祭祖的课题,并非是呆板的可与不可的问题。

我想从康熙年间的中国礼仪之争和大家一起来思想这个课题,愿神亲自按着祂至圣的真道引领各人,让我们所作所行,都存着对基督的敬畏和信靠。

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抵达燕京,利玛窦容许中国信徒继续祭天、祭祖、祭孔的旧俗,利玛窦主张中国人所谓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教会所说的“唯一真神”没有分别,故祭天并无问题。而祭祀祖先与孔子,这些只属缅怀先人与敬仰哲人的仪式,与信仰也没有什么干涉;只要不掺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基督信仰教义。利玛窦的态度,一直为之后到中国传教的耶稣会士所遵从,视为“利玛窦规矩”。后来随着多明我会(Dominicans)及方济会(Franciscans)教士来华,他们反对耶稣会教士容许中国信徒祭天、敬孔、祀祖等礼俗,爆发礼仪之争,波及影响甚广。

中国礼仪之争本质上是关于神学处境化的探讨,神学处境化本身是宣教学的概念,关注的是基督信仰与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当基督信仰遭遇一个独特的处境,即面对着某一个文化、时代、地域与群体时,所引发的神学反省,都是处境化神学所关怀的范畴。并且,这个反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信仰与处境互相挑战及响应。

当我们面临清明节风俗的挑战,考虑何去何从,本身也是在进行神学处境化的思考。

一般基督徒面对神学处境化的态度有三种:

一、全面排斥。拒绝处境化,将任何本地的文化风俗都视为与基督信仰不相容,这容易带来文化真空,所以本地信徒只能以宣教士的文化来代替自身的文化。

二、全盘接受。这种态度带来两个问题:第一,忽略了文化与个人一样,都会被罪所污染。基督徒除了希望将福音以当地可接受的方式活出来之外,也应该要对这些环境的罪恶发出挑战,这不容妥协;第二,这种照单全收的方式很容易鼓励混合式宗教的发展,以造成鱼目混珠,失去了分别为圣的见证。

三、选择性的接受。批判式的处境化,在接受或排除之前,都要先经过慎重的检验,我们理当在整全福音的视角下,坚持我们当坚持的,接受我们当接受的。

批判式的处境化原则应该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态度,在这样的原则下思考在清明节期我们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关键问题就是:这个行为本身是在拜偶像,抑或是慎思追远的礼仪表达?基督徒的清明扫墓原则:可以“思祖”和“敬祖”,但不是祭拜先祖。

也特别提醒弟兄姐妹,由于清明节假期一般都包含礼拜天:请不要在礼拜天去扫墓!

一个主日不来敬拜上帝,而宁愿去扫墓的基督徒,可能需要反省自己对神的态度,因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信仰的立场本身,到底什么是我们应该坚持优先的?

此外,我们不能总是落入能否行一些清明风俗的争辩,更应该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应对:

一、缅怀亲人

清明节的存在有其非常美好的价值,我们不能因为里面的一些迷信糟粕就全然否定它,在这个节期缅怀已逝的亲人,回忆他们的恩情,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因为死亡所带来的情感伤痛也同样需要心灵的慰藉,我们对过世亲人的思念之情,也需要透过一些方式来表达。

二、孝敬父母

曾子曰:“椎牛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

欧阳子说:“祭之丰不如养之薄。”

圣经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

基督教的孝道是:“生之孝,重于死之祭。”

这样的节期,更应该促使我们思想如何孝敬父母,千万不要落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叹,包括如何迫切为父母的灵魂得救祷告!

三、传扬福音

中国社会平时忌讳谈论死亡,但在清明节,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分享死亡与永生的信息(罗马书5:12;希伯来书9:27)。

四、自我省思

“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必要把这事放在心上”(传道7:2)。

我为何活着,是向着永生,还是为着自己的肚腹?

我死后要往哪里去?

我对永生有把握吗?

面对永生的盼望,我们的生活是否有需要悔改和调整之处?

……

人啊!是时候该好好想想了!

恩光教会  章传道


    关注 恩光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