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让我更加关心每日真真切切的生活

 

“在地人,还是外来的机构或者推动者,想要做类似的事情,但是过程真的是很不一样。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加愿意以生活的状态,改变生活方式,去带来改变。”...



木木,2015年三粒豆“食物中的可持续生活探索计划”的伙伴,就职于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农村工作员。

图中右二为木木,在仙娘溪制作“猪乸皮”糕点。

应该从哪里说起呢?那就从吃说起好了。今年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一些变化,更愿意花时间在做食物上面了。3月初的时候,吃了一次荠菜饺子,吃着不像其他很多野菜有明显的苦啊涩啊或者特别的味道,唯独淡淡的清甜味,不过就是摘得晚了点,荠菜都开花了,有点老了。用车前草煲了番薯糖水喝,还做了车前草的盆栽。吃惯了村里粗犷的艾饼,却在4月份吃了非常多的艾糍,舍友还做了创意的艾糍马卡龙,有点小清新。还用艾草做了面片,感觉艾草加面粉再煮过之后味道淡了很多,很柔和的香味。红艾在这个长不出青菜的季节被我当成了青菜来吃,各种吃法,煎蛋、滚汤、直接烫过吃。前几天爬山顺便挖了黄精,据说要九蒸九晒,还听说其实下半年的功效更好。紫苏也长起来了,昨晚做了紫苏烙饼,有点“臭青味”,应该稍微炒一下做成馅儿更好吃。今年没有赶上摘清明茶,看到有介绍说谷雨茶也很好,昨天谷雨,正好去摘了茶,晚上阿姨过来教我们炒茶,今年是第三年围观炒茶,终于可以自己动手了......不时不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虽然有时抑制不住想吃垃圾零食的冲动,尤其在村里的时候,总会觉得没有东西吃,确实和村民家里比,我们经常什么都没有。不种菜不种米,想吃什么都要买。一直很羡慕村民家里很多“吃的”,比如在没有青菜的春天,总是有各种菜干啊萝卜干啊笋干啊之类的,让我能感受到“丰腴”。之前有尝试种菜,但是发现太难了,真是需要用心照顾,需要投入时间,否则收成都不够自己吃。现在也不太纠结于一定要自己种了,试着可以做做食物,应天时地利,腌制啊、晒干啊、熬成酱啊等等,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保存点食物,让自己不要总是觉得没东西吃。

此时此刻,村里下大雨,停了电,手机、网络也没有信号,但是很安心,一点都不担心没有东西吃,因为想着厨房里有柴火灶,可以生火,好像一切都不用担心。这样的时刻,总是会想起去年年底在广州家里,海珠区大停电那次,坐在21楼的家里,大风大雨,知道整个海珠区都停电停水了,心里非常地着急,城市就是台大机器,有种世界末日要来的感觉,特意跑下楼去商店里买了吃的、水,还把盆啊桶啊都放到阳台去装雨水,想着可以冲厕所。很快电有了水也有了,城市又恢复了灯火通明,后来我突然发现这些下意识的行为也许在城市是不需要的,似乎又觉得自己还挺搞笑的,也发现原来在村里的这三年我学会了很多。在村里,完全不需要有那样的担心。记得之前参加一次学习,有人问了一个问题,你生活的地方有没有韧性?这样的时刻,在这样的地方,虽然知道我从头到脚、这个地方、这里的人们已经被全球化市场化等等所深深的影响,但是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有韧性的地方,再怎么样都不会生存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段)

大概是从食物开始,让我更加关心每日真真切切的生活。



简朴生活体验营

区老师的那次简朴生活体验其实让我开始慢慢接受自己来来回回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状态,之前的状态总是很纠结,觉得两边都顾不好。想种菜吧,没在村里一个星期菜地就长草很厉害,而且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勤快,也比较难每天都花时间照顾菜地。总之就是觉得自己这样不能专心,有时也很累。在万代福农场,区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做饭,在自然里行走,劳作,大家也都聊了自己的状态,突然心就宽了很多,之前很纠结的状态也在回到生活中后慢慢变的淡定了很多,不论是在广州还是在村里,都比较接受自己的状态,这样反而让自己更加能够安住于当下,关照到每日的生活。

食物与经济的两次课程,分别是城市版和乡村版。城市版的活动中,学员的角色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商人和农民,进行了很多讨论,如各自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还针对一种商品TATA进行了议价。我扮演的是商人那一组的,虽然我们把价格算错了,比正常的价格低了很多,但是还是有农民愿意销售。商人可以观看农民的议价,对比我在村里的经验,让我很容易想到砂糖橘,真实的农民其实没有我们扮演的农民那么“想很多”“有原则”“精算计”“会议价”,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是没有议价的权利的,就像砂糖橘,不论多少钱都是会卖的,去年的情况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价格很低,导致很多农户家都亏损了,连农药化肥的成本都收不回来;同时也看到,我们是多么“有良心”的商人,还知道为农民考虑那么多,但现实呢,农民、工人都是最底层的劳动者,无法获得与劳动相匹配的收入。之后我们还分组对薯片、调和油等进行了从田野到餐桌的分析,瞬间觉得过程中那么多能源的消耗、人力的投入,但是这些薯片、调和油等食物只卖几块钱,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还有那里含有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添加剂,“食物”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我们每日吃到嘴里的是什么东西?乡村版的课程探索活动是在仙娘溪开展,就是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很熟悉。听到伙伴们的各种分享,有了新的启发。
茶花籽(小编注:王爱华老师的自然名)的“社区厨房”活动在慧灵农场开展,看到茶花籽老师认真地和大家讲解为什么那样搭配餐单,真是觉得做食物有很多讲究和学问。那次的食物也非常的好吃。食物真的是非常能够凝聚人。在我工作的村里,我们也尝试做过社区厨房,与阿姨们、小朋友们一起制作食物,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去年年底与阿姨们做过一次油角、糖环之后,村里面很多阿姨都聚在一起制作这些年味食物,他们说已经很多年没有自己做过了,都是买来吃。看着他们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做,很开心。也希望透过食物,可以在村里有更多的尝试。



泰国农场

泰国游学,应该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看到了earthhome、punpun、panya这些农场或者说共生社区的各种不同尝试,有了很多新的启发。在克伦族的村子,则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强烈的连接。回来之后让我对目前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看了更多,才能知道自己想怎么做。在地人,还是外来的机构或者推动者,想要做类似的事情,但是过程真的是很不一样。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加愿意以生活的状态,改变生活方式,去带来改变。这次的泰国游学,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哦,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感觉是因为这个,嗯,有这样的感觉。

很珍惜这样的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过程中,也结识了这群可爱的人,虽然我经常说话不多,但是心里知道,嗯,我们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可以相互支持,感觉很好。


    关注 三粒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