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他乡是故乡:画中的都市与乡村3张小玉

 

城市和乡村。...



本文头图:门芳艳《黄粱梦》西安美院,乡村和都市,在年轻学子艺术家画中是什么样子?
作为尚未完全走入社会的年轻艺术家,他们在美院毕业展上作品虽然有时稚嫩和不够惊艳,但胜在带着种清新之气。

这之中不乏一些现实主义作品,但却少有玩世现实主义。这些毕业展上的作品,并不似方力钧等呈现无聊情绪和“一点正经都没有”的“泼皮幽默”,却也用一种平实的记录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九大美院毕业展上的作品。

上两期有兴趣可戳:

盘点美院毕业展:年轻女孩,在过着怎样的生活?1|张小玉

美院毕业展:你爱都市的自由,你恨都市的焦虑。2|张小玉

1/2

乡村生活的没落。

周振友 《青雪》中央美院
画家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思路:嘈杂、寒冷的北方集市,有人疲惫、慌张,有人孤独、木讷,有人张扬、贪婪,或行走,或伫立,彼此间的隔阂与漠然在冬日中愈发强烈;素净如雪花,清冷克制中透着希冀。作品构筑出当下中国北方小镇冬日里人们的生活状态……拷问生活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这种众生相亦是当下国人状态的缩影。

这就是中国一个普通小镇的缩影,它介于都市和乡村之间。但我们能从画中感受到一种人文的状态,那便是一种“趋同的沉闷”。明明是不同的个体,而且是大量的个体聚群,同时画家使用了一种较为明丽的色彩搭配,但整个场面却并没有呈现一种热闹和百花争艳的感觉,反而是纷纷乱乱之中的沉闷。

而中国的乡村呢?乡村在画中又是什么样子呢?

曲奕竹 《大眼瞪小眼》
在这次毕业展的作品中,乡村题材的表现数量已经太少了。

曲奕竹 《大眼瞪小眼》,有种和小镇生活类似的气质,纷乱无序的菜市场,配上五颜六色的配色,整体并不显得明艳反而带着种陈旧又混乱的感觉。菜市场的一角反映出一些农村农贸市场的乱象:农村市场设施简陋,容量不足,基础设施缺乏;一些市场管理不到位,内部脏乱差严重,占道经营等现象普遍存在。

这也是乡村生活的映像吧:相比于日益规范有序的都市,乡村的生活愈加纷乱。

胡福星《生机-- 守》西安美院
李垚《村妇》
而乡村的失落,还在于人的离开。

老幼相守的村子,人们谈不上有什么希望所寄。老一辈,即使无可奈何,也是习惯了自己的故土。

这一辈人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到如今,都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这一代人,早期经历了大集体时代,辛苦操劳还无所获,半饥半饱的过日子,子女众多,更是艰难度日;后期经历了改革与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感觉自己的劳动回报很直接,很有保障,就胼手砥足,起早贪黑,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力。所以,这一代人是最辛苦、勤劳的一代人。

然而,他们又是日渐凋零的老一代。他们的凋落,也是乡村的凋敝。

李垚《看新闻的老太》,都市老太太,和上面乡村农妇的状态完全不同。
陆瑶 《等》,都市老太太,和上面乡村农妇的状态完全不同。
而乡村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也许,乡村是用来追忆和缅怀的。申赋渔写过一本书叫做《匠人》,“没有了故乡,我将真正成为流浪在城市里的孤儿。”在申赋渔看来,故乡的兴亡衰落,既是时代变迁,也是人世间的因缘际遇。多年在外,对他乡的熟悉已经远远超过故乡的他,“画下乡村,是怕有一天,我们会完全忘掉故乡的样子。”

鞠煜林 《徘徊》
鞠煜林 《重走故乡路》
画家说,《重走故乡路》是一幅怀旧情节的作品,我在画面中我的母亲穿着小熊袄走在路上仿佛是一个孩子,这条路承载了母亲儿时的记忆。从土道变成了现在的石板道。此时此刻时间仿佛变得错乱。

庄宇星《未名寓言》清华美院
《未名寓言》来源于作者童年时期对故乡的记忆和印象,当自己慢慢成长为一个大人并以现在的目光来审视这一切,才发现那个城市化的小镇已经渐渐和童年的记忆远离。作者将这种惋惜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2/2

城市没有我的家。

乡村已经没落,大批的人离开故土来到城市,而大都市,就真的那么完美吗?

周达《黎明开始的后来就是等待今天的结束》
都市的生活看起来光怪陆离,却有时冷漠的可怕。人们在这里朝九晚五日复一日车水马龙的奔波,每一天都不能停息。

杨舒文 《都市折叠》
2016 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BEIJING折叠》,用一种科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阶层分化的故事,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

而杨舒文 《都市折叠》是同样的用意吗?整个城市密密麻麻的堆叠在一起,人如蝼蚁般生活,大量人员涌入都市,让这里拥挤不堪。人们抢占每一寸土地和资源,在这个压力和贫富差距都巨大的大都市焦虑的活着。

门芳艳《黄粱梦》西安美院
门芳艳《黄粱梦》告诉我们,也许外乡人身在这个花花世界的大都市,他们奋斗着挣扎着,却并无栖身之所。高楼大厦层层跃起,却没有一处是自己的家。一切渴望在都市有一番作为的梦想,都不过是黄粱一梦。

这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漂泊感,无处遁形。

张璎珞《你是谁》四川美术学院
在都市待久了人会怎样?也许会迷失。

张璎珞《你是谁》也许就在描绘这样一种场面。明明是三个年轻女孩,却带着一种呆滞的神色,更诡异的是,她们的整个身体似乎被一个透明薄膜包裹着毫无喘息之地,变成了“套子里的人”。

这是都市对我们的改变。没有人见过女人们卸掉油彩后的样子,而她们也开始渐渐迷惑,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真人还是雕像。 “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已经习惯了它”。我们将自己包裹在雕塑的外売里,是懦弱是逃避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抗争,原始的初衷恐怕早已在习惯一种生活的过程中消磨殆尽了。 浓妆塑造出的假面,隔离掉了外界可能带来的伤害,也隔离了人与人真诚的交往。

这是薄膜,这是浓妆,这是面具,这是自我保护,这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泯灭。我是谁?你又是谁?

易大力《橙色身体与附着物1》,人可能会彻底迷失自己。
————

最后,奉送给大家一组日本画家石田彻也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有一天,也许人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安居之所,我们已经被都市彻底物化和异化。











石田彻也
希望恐怖的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关注 一直爱艺术和你的张小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