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派】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匠人,因为匠心——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但现实是,匠人精神...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匠人,因为匠心——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但现实是,匠人精神却始终是一种稀缺的品质,以至于成为了情怀的象征。

——《匠人》

打造“工匠精神”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当一些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

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其实,翻开历史,打开《天工开物》这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精益制造的中国就在眼前。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除了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之外,赵州桥、苏州园林、北京故宫、丝绸、景泰蓝、青花瓷……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而他们的制造者,就是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工匠,“不疯魔,不成活”就是他们的职业精神。
小调派都是“工匠人”

2015年央视播放了《大国工匠》的系列专题片。系列片里,没有领导、没有专家,只有在生产一线的工人或“当代匠人”。没有他们,就没有火箭上天;没有他们,就没有高铁面世。在他们的眼中,财富和地位并不重要,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才是他们的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工匠人”。工匠精神体现在对产品、对工作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上。正如小调,经过322天、7728小时、463680分钟的匠心打磨,厚积爆发,只为重新定义中国白酒。作为中国唯一一款消费者自调酒,小调坚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如小调派的一直以来的宣言:任它叱咤风云,小调自成一派。





在互联网时代,在迎接工业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追求创新发展的新环境下,急切需要“工匠精神”来整肃全社会的浮躁心态。“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它能让中华文明走得更远、更深。


    关注 小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