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施一枚甘果何以胜过一顿丰富饮食的功德

 

杂譬喻经二卷分享(50.55)60.(六○)昔有一人年少贫苦。行诣他国得一甘果。香美且大世所希有。辄爱惜之...

杂譬喻经二卷分享 (50.55)


60.(六○)

昔有一人年少贫苦。行诣他国得一甘果。香美且大世所希有。辄爱惜之不敢[飢-几+兌]尝。心念父母欲以果与。即持果归还耶离。时佛入城与诸菩萨大弟子。俱诣长者家就檀越请。佛适过去人未至家。手持果投在佛处。从少及长未曾闻佛见佛足迹。相轮如盖光色众变亦无缺减。便住足边视之无厌。心自侥幸亡悲亡喜。地之行迹犹尚乃尔。况此人身诚非世有。度是行人必当来还。我当掇置父母之分。待此人至以果上之。佛未周旋人坐迹旁悲思泪出。

以前有个人年少贫困,去到其他国家,得到一个甘甜的水果,非常香美,个头硕大,世上希有。

他非常爱惜,不敢享用,心里挂念父母,想把这个珍贵的果子献给父母。于是就拿着果子回到耶离城。

当时,佛祖正好进城,带领诸菩萨和大弟子,前往一位长者家应供。

佛祖刚刚经过,那个少年还没有到家,见到路上有佛祖的足迹,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听过佛,他见到佛祖的足迹非常圆满,于是就在这个足迹边上瞻仰,百看不厌。

西安卧龙寺里面有一块碑,上面刻有佛祖足迹的图片,有兴趣的师兄可以去瞻仰。

那个少年觉得非常庆幸,悲喜交加,他心想:地上的足迹已经如此圆满,那这个人的身体更加是世上希有啊。

他估计这个人必定还会回来的,我应当把准备供养父母的那个果子,等这个人回来之后,供养给他。

佛祖还没回来,那个人坐在足迹旁边,眼泪汪汪地等待佛祖回来。

道路行者来问此人。为持果坐此悲耶。答言。守此无极尊迹待留。神人冀其当还。欲以此果自归上之。迟见光颜未得如愿。自鄙薄祐是故悲耳。行路问者聚观如云岂。怪此人谓之狂痴。讵知行者还在何斯欲待之乎。

路上的行人问这个人,你为什么拿个果子在这里哭泣啊?

少年说:我守在这个尊贵的足迹旁边,等待这位神人回来,想要把这个果子献给这位至尊。因为迟迟不见回来,所以觉得自己福薄命苦,无缘供养至尊,于是就哭起来了。

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都觉得这个少年真是痴狂啊,不知道那个足迹的主人到哪里去了,却在这里苦苦守候。

佛到檀越长者家坐。众僧澡讫以次坐定。长者大小手下饭具。众味遍设皆悉备足。佛遥达嚫道中守迹持果延竦欲上佛者。于是食讫。檀越自念。世尊达嚫属不见及。即遥祝愿外持果者。将以所供有不可乎。佛告阿难。长者供具福往耳。所为虽广意有所冀。心怀四惧志在灭度。外有年少手持甘果一心无他。守我足迹慈悲待我。思欲上果用一切故发大道意。是以在坐并遥达嚫。

佛祖到了施主家就座,众僧洗手后,按次序坐好。

长者用各种美食供养佛祖和众僧,佛祖先为那个在路上守着佛祖足迹准备用果子供养佛祖的少年咒愿。

吃完饭之后,长者心想:佛祖没为我咒愿,只为外面那个拿果子的人咒愿,是不是我供的东西有什么不妥啊?

佛祖告诉阿难尊者:长者如法供养,功不唐捐,他做的虽然很周到,但是有所求,希望证果涅槃。外面有个少年,手里拿着一个甘果,一心定意,别无他求,守着佛祖的足迹,慈悲等待佛祖回去,想要把甘果供奉给佛祖,并且发了菩提心,愿意度一切众生。所以佛祖为他遥加咒愿。

长者念言。是人果施而无异馔。佛叹其德甚为高妙。我虽豪富所设为丰。计意轻重福为不如。愿侍随佛往见此人。佛便起坐到守迹人所。菩萨弟子长者居士并余众辈。应时皆从。彼持果者遥见佛往。身相众好光踰日月。即前迎佛稽首作礼。因以此果长跪上佛。即发无上平等度意。佛放光明彻照无极。三千世界为大震动。十方诸佛及诸菩萨应时皆现。如镜中像不以远近无不见者。

长者心想:这个人仅仅是奉施一个果子,没有其他的特别饮食,佛祖却赞叹他的功德高妙,我虽然是富豪,提供的斋饭非常丰富,在佛祖来看,我用这么多美食供佛的福报还比不上那个人用一个果子供佛的福报,所以愿意跟随佛祖一同前去看看这个人。

佛祖就起身前往那个少年那里。菩萨、弟子、长者、居士等大众都跟随佛祖一同前往。

那个拿水果的少年,见到佛祖过来,相好庄严,光明超过日月,于是上前迎接佛祖,并且稽首行礼,跪下来把那个甘果献给佛祖。并且发了无上菩提心。

佛祖就放光明彻照十方,大千世界都为之震动。

十方诸佛和诸菩萨都现出来,就好像镜子里面的像一样,不管远近,都现出来了。

佛为受其果。转施诸佛等。令一果周遍无极。十方诸佛及诸菩萨各从袈裟伸金光手放千亿炎。其一炎端各各自然有宝莲花珠交露帐师子之座。上有坐佛及诸菩萨。皆持宝钵受得此果。各持一果神变达嚫。释迦文佛亦复如是。于此世界照耀十方。虚空神天一切充满。八维上下无空缺处。皆助欢喜赞善称叹三界诸菩萨皆得应蒙。

佛祖接受了这个果子,然后转施给十方诸佛,让这一个果子遍施十方世界。十方诸佛和诸菩萨都从袈裟中伸出金光手,放出千亿道炎光,每一道炎光有宝莲花和宝珠制成的师子座,上面有坐佛和诸菩萨,都拿着宝钵接受这个果子供养,各自拿着一个果子,为施主咒愿。

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在这个世界照耀十方世界。

虚空中,充满一切神天,四面八方都没有空隙,都欢喜赞叹。

时上果者得不起忍。佛授其决。后当作佛号果尊王无上正觉。所有国土如阿弥陀刹。应闻世尊所别国土。自然清净得阿惟颜。长者居士向道迹者无数千人不退转地大度其德如是也。

当时奉施水果的少年得了无生法忍。佛祖为他授记:以后当成佛,号果尊王佛,国土如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一样殊胜。

听到佛祖授记的国土,自然清净,得了一生补处。

长者居士等无数千人都得了不退转地,佛祖普度众生,功德如此不可思议。

61号故事比较长,以前分享过,我们就不重复了。有兴趣的师兄可以自行阅读原文。

《旧杂譬喻经》分享完了。

出自:

西土圣贤撰集·第1352部

旧杂譬喻经二卷

吴康僧会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欢迎关注:
守月亮微信公众号:shuoyueliang2014
有缘人请加QQ群:371965875


    关注 净土义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