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树人案例分析(3)

 

分析按照套路,从认知、情绪、人际和自我这四个方面分析。认知在绘画中表现出紊乱的感知觉和思维特征,例如大小比例...





分析

按照套路,从认知、情绪、人际和自我这四个方面分析。

认知

在绘画中表现出紊乱的感知觉和思维特征,例如大小比例失衡人物以及房屋的窗户。这种认知特点,应该是受到某种压力和情绪的作用,导致其认知处于应激状态之中,感知、注意、思维和记忆受到强大的情绪的作用,发生扭曲,集中于应激源。

压力和情绪

情绪状态,聚焦于对压力的情绪反应。反应链条如下:压力——(焦虑、不安,恐慌——抑郁--轻躁)——压抑——躯体化。

在房屋绘画中,压力表现为风雨以及人物撑起伞;树木绘画中被压扁的树冠和掉落的果实;人物和房树人绘画中弯曲的躯体。另外,整体偏瘦长的绘画内容也表明了外力的作用。压力有三个来源:父母对她的成就期望(绘画拉伸变形),人际包围(人物绘画中多个巨大人物和弱小的人),母亲的严厉对待和批判(人物绘画左下人物最典型)。

压力作用下,出现的第一种情绪是焦虑相关情绪:不安,紧张,恐慌,这些情绪均在绘画中表现。恐慌的源头,看你是自己直接暴露在压力下,而父母未能够给予足够的保护和过滤,甚至父母就是压力源。

父母爱的缺少,令作者表现出抑郁的情绪状态,典型如树木绘画中弱小的树冠,以及掉落的果实——她缺少足够的生命力。而作为生命力弱的补偿,作者表现出轻躁的状态,绘画中人多动态甚至飘逸状。这样,既可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也能够补偿过分弱小的自我。

因为作者自我较弱,而压力源(父母)过于强大,她只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压抑。绘画内容基本在轮廓线条内,这表明她采用压抑的防御机制。而这些情绪能量是她自己无法消化代谢,就停留在身体内,表现出躯体化的状态。人物躯体几何形状的轮廓,躯体内各种纠结的形状,黑色色块——均表现了身体的舒适状态。

这是作者的情绪反应链条,从压力到压力的情绪反应,无力应对压力和情绪导致压抑和情绪的躯体化,最终以生理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人际

绘画中出现多个人物,表明作者是人际偏向的人,关注人际关系。但在她的人际关系中,似乎存在大人和小人两种状态。在她的人际世界中,存在支配和控制的成人,以及弱小弯曲被控制的自己。这两种人之间处于对立,更具体的说是,成人支配性的控制儿童,儿童没有任何自己的空间。

成人对儿童的控制和支配,一方面是温柔的保护,一方面是严厉的批判。这组绘画中表现出更多的是后者,特别是母亲的严厉批判,令作者的自我无法发展。绘画中随处可见的叉号,表明了作者以及内化了母亲对自己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她无法获得健康的自恋和自尊,生命力别压抑,被压抑的生命力最滋生各种心理困扰。

自我

作者的自我状态有三个特征:自我批判和否定,混乱和停滞。这些特点与其人际和情绪状态吻合。她经历成人否定和批判,耳边都是成人杂乱的声音,无法形成稳定而健康的自我结构,自我发展因为缺乏爱的滋养而发展停滞。

这种弱自我状态,令她面对压力也毫无应对能力。因此,来爱外部和父母的压力可以透过她的自我,直接产生情绪,又令情绪压抑,形成躯体化,导致身体也变得脆弱。这样,在缺少爱的环境中,作者的心身发展都被抑制。


    关注 上海心理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