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个去下属公司应聘的前领导,现在有话要说……”

 

“我就是那个去下属公司应聘的前领导,现在有话要说……”...

之前,一篇名为《我面试了前领导,他连我的下属都不配做!》的文章刷了屏。在这里,“我”有话要说,因为,“我”就是那个去下属公司应聘的前领导!
1
曾经的安逸我享受过了,没什么可后悔的


我在之前的几家小公司过着安逸且薪资稳定的舒适生活,感觉很好,直到上一家公司被某大型公司收购才再次开始找工作哒。你说的对,开始有了点儿焦虑,毕竟是过四望五的人,没了你这样80后的年纪优势。可你也别忘了,1980年生人今年都37了,也不年轻了。用年纪划线的你也不是什么年轻人呦!

安逸的十年生活我享受过了,每天朝九晚五,回家有很多时间陪老婆逛街,陪儿子写作业,我没有错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是的,我技能有点儿陈旧了,新词儿没有年轻人会的多,什么“打call、吃鸡”开始都不知道是啥意思,但这并不重要,对我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对那些有必要掌握的新技能,我最近正在学。

因为失业在家有的是时间,可以系统梳理知识体系,从必要的技能入手,安逸十年,学习的能力却并没有丢。也许比起每天从事高强度工作且重复性很高的我的前下属你,我在学习方面更有优势。

我死记硬背是不太成了,理解力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得到加强。

再次踏上学习之路,感觉很不错地说!

我此前享受了生活的美好并不后悔,现在开始学习也不纠结。

另外, 你引用舒适区的案例并不准确,好好查下信息源。

我们应该在学习区成长,在舒适区工作。成长可以容忍失败,工作则不能。

当初,我带你入行的时候,这个问题说的很清楚了。
2
经验仍然是可以复用的,不会失去价值


超过20年职场打拼的经验,仍然是可以复用的。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水平取决于两件事,拥有怎样的方法论框架和经验。

方法论框架可以经过学习取得。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说掌握80个左右的思维模型可以解决近90%的问题,他自己掌握了100个左右的模型。

我理解思维模型就是方法论框架。如果说在收集框架这个问题上我和年轻人在一条起跑线上,那么理解并使用它们这一点上,我凭借多年所见所闻仍然是有优势的。

此外,经验也并没有失去他故有的价值,只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已。

世界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只是玩法变了在这方面,我已经做好学习的准备。

工作中曾经安逸的我并没有任何一天放弃学习。

至于,为什么我还要去你公司应聘?

1、求职我是两步走的,在业内朋友帮我找机会的同时也会在网上投简历。不拒绝任何机会,正是还没老化的标志。

2、贵司做为业内前三强,从业人员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堪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公司也可能倒,员工的位置未必保得住。尤其是在舒适区外不断尝试的你,犯错的机率很高,职位风险更大。如果你失业了,求职时不要联系我。

3、我并不知道你在这家公司。知道绝对不去,老脸还是得要的。而且现在看来,跟你吃饭是个错误,我本以为是老同事见面叙叙旧,没想到成为你嘴里不配做下属的前领导。年轻人你要记住一件事——正心诚意的人才能走的远。此外,以后不必再联系了。
3
两种心智模式两种生活


有句话说的好“人生就是有起有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的”,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人生中遭遇失败的严重程度有数十倍于此次面试失败的,失败了并不能代表我人不行,只是需要更加努力而已, 还有就是看人应该再准一些。

鉴于你文章中引用了一些理论,下面我也吊个书袋。

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经多年研究发现人们具有两种心智模式,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被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的,被称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固定思维的人眼中,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糟糕的成绩,输掉比赛,被开除,被拒绝等,都意味着他们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

在成长思维的人眼睛中,努力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自身没有成长,即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

巧了!我刚好是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中年人,所以并不会在几次面试失败之后沉沦,而是整理心情再次出发,即使已不再年轻,却仍然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以上,就是我想要对你说的。

再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17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完整榜单。


    关注 智联招聘HR公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