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读书:“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者教你遛蜗牛

 

《设计诗》,封面由瓦楞纸制成。最近,有一首诗在社交媒体上火了,它的名字叫《设计诗》。摒弃了传统排版的桎梏,甚...





《设计诗》,封面由瓦楞纸制成。

最近,有一本诗集在社交媒体上火了,它的名字叫《设计诗》。摒弃了传统排版的桎梏,甚至于说摒弃了传统诗歌体裁的桎梏,这本异想天开的《设计诗》将文字之美与设计之美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赞誉有之,批评有之,今天,我们带着对《设计诗》的好奇,走近了它的设计师——朱赢椿。







《设计诗》内页(点击可放大)。



《设计诗》的作者朱赢椿,这也是他的第一本自著诗集。

作品多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等赞誉,工作室“随园书坊”又身处被称为“东方最美校园”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可以说朱赢椿首先是一名审美者,他一袭布衫,长发齐颔,鼻梁上架着一副圆圆的眼镜,工作室内窗明几净,颇有些艺术家的自持。



朱赢椿位于南京的工作室“随园书坊”。

随园书坊不仅是朱赢椿的工作室,也是他的书房、卧室、厨房和菜园,自90年代进入大学以来,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他爱南京,首先是爱他的书坊,这里对朱赢椿来说,是浮华世界里的一处“安定”。



朱赢椿和他的蜗牛。

这里也是他很多作品诞生的地方,他讲他的《虫子旁》,模特大多是随园书坊里的小虫子,除了这些不请自来的小家伙,他还养过蜗牛,经常带着蜗牛出去遛弯,遛着遛着就创作出了《蜗牛慢吞吞》。书坊里有个天井,他在那里养过两只鸡——下蛋的母鸡——为《人物》杂志拍摄设计师肖像的时候,他想想自己也没有什么名贵的宠物,就抱着其中一只鸡拍了照片。后来闹了禽流感,他正愁怎么处置这两只鸡的时候,它们被黄鼠狼叼走了。“就喂黄鼠狼了。”他说。

朱赢椿为《人物》杂志拍摄的设计师肖像,抱着自己养的鸡。
我面向我自己



虽然不玩微博,也不太精通电子设备,但朱赢椿也坦言网络对于自己作品知名度的影响,他翻出一张读者发的照片,说是买回来的《肥肉》被狗啃了,这照片发到微博上,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后来《肥肉》加印了一万册。还有最近微博上热议的《设计诗》,不仅很多读者发照片分享,大呼“作者也是蛮拼的”,还有读者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找钥匙》就是被二次改造最多的一篇。



朱赢椿设计的《肥肉》。



网友分享的被自己家的狗咬过的《肥肉》。

不过网络世界有褒有贬,朱赢椿也笑说自己其实更喜欢搜差评来看,因为感觉到读者在“较真”,《蜗牛慢吞吞》被批评说是翻了三四页都一样,《蚁呓》是一张白纸上就印了一只蚂蚁,但朱赢椿并不辩白,只说读书是需要人静下心来的,“我的书是需要邂逅的”。



朱赢椿的《蜗牛慢吞吞》。

《虫子旁》出版后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设计诗》则在网络上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当被问及创作时是面向哪个群体时,朱赢椿直言,“应该说,我面向我自己,我不是说我这个书适合谁,我为谁写书,没有。当然我面向我自己的时候,我心里可能有划分不同的区域,这一块表现出来以后可能感动这一部分人,那一块可能感动那一部分人……都是书出来以后被人去关注,而不是说为了被谁关注而去写东西。”
慢慢慢下来



因为出发点是自己的内心,朱赢椿也承认自己有强迫症——“我是一个喜欢跟自己较劲的人。”《肥肉》做了6年,《虫子旁》改了19稿,“相当于跟自己干了19次”。这样的效率使得朱赢椿成为这个讲求快速的行业里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作为一个创作者,朱赢椿并不认可所谓的高效产出。他认为创作是需要积累的,所谓的“急中生智”也是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厚积薄发。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更为闲适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一种“慢生活”。



随园书坊中竖立的“慢”字牌。

当然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视频演讲平台“一席”谈《慢慢慢下来》,提到自己也曾疲命奔波,后来一下摔骨折了哪儿都不能去了,才幡然醒悟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的长处是把我自己内心的东西用一种美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比较独立的方式去工作,在可控的范围内去把自己的东西做出来——这就是写作,出版,做书。”



朱赢椿的《虫子旁》内页。

2008年以后,朱赢椿越来越多地专注于做自己的东西,虽然经济回报并不可观,但他乐在其中,“你又想挣钱,又想快乐,那就是贪婪”。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把内心一些感悟的东西用自己的专业表现出来,过程中我很开心,结果是影响了一批喜欢这种感觉的人,大家一起来快乐一起来开心,这就是我找到的一种比较认可的生活方式。”



朱赢椿在苏州《虫子旁:回到大自然的家》微观世界展开幕式的签售。

采访当天正是朱赢椿在苏州的《虫子旁:回到大自然的家》微观世界展的开幕式,当天来了很多小朋友,而朱赢椿的签售持续了很长时间,因为他认真地在每一本书上都即兴创作了一幅画、跟每一位读者聊天交流,他说很多人都觉得签名只要大笔一挥就行了,“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去买你的书,TA想跟你交流,想让你在TA的书上留下一些人的痕迹……这是一种缘分,我喜欢对待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

专访朱赢椿



Q = iWeeklyA= 朱赢椿

Q:您怎样看待《设计诗》在网络上引起的热议?

A:《设计诗》主要是比较容易引起人的兴趣,当然普遍来讲是年轻人,80后、90后比较多,而且在海外也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很多留学生比较关注这个。当然它的争议也比较大,一边挨骂,一边赞扬。

Q:能聊聊《设计诗》的灵感来源吗?

A:因为我不觉得我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作家和学者,我就把感动我的东西,一些幽默的诙谐的,生活中一些平常的东西用一种朴素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能够一边笑、一边去接纳它。其实《设计诗》看起来很开心很轻松,它里面也隐含着很多哲理。





《设计诗》创作手稿。

Q:您觉得这么多年来,网络对您作品知名度的影响大吗?

A:这几年其实基本上都是网络,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普通网友分享到网络上去,然后触动了其他人,大家就会互相转。所以我们明年准备做一个《设计诗》大会,把这些喜欢《设计诗》的读者们聚集在一起,还会有音乐、舞蹈等形式来表现这本书里的诗。

Q:现在“朱赢椿”已经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品牌,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之前有人买了您设计的《傅雷家书》《雪隐鹭鸶》,觉得一点也不“朱赢椿”,您怎么看?

A:这是对的,我觉得做别人的东西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削弱自己的存在感,最好是看到作者,不要看到设计师。当我做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我的设计和内容可以交叉,这没有关系。



朱赢椿在随园书坊的院子里。

Q:那您还是希望自己的东西带有“朱赢椿”的风格比较多一点?

A:是的,而且你做自己的东西也可以相对独立,更加自由,不会被很多东西束缚住。

Q:那您这么长时间以来做书感觉有什么遗憾吗?或者觉得还没有做到位的?

A:应该说我自己的书基本上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我尽力了,最怕的是不尽力。因为我是人不是神,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你知道人是有局限性的,你今年的思维跟明年的思维也是不一样的。允许不完美的存在,你就能放松一些。





随园书坊的天井,积雪消融。

Q:您觉得您这种“慢生活”如何说服快节奏工作中的年轻人呢?

A:我觉得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你不能跟年轻人说“放下”,这是不现实的,当你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再来选择你接下来的道路,但是即使是年轻人,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对身体不负责,毕竟来日方长,健康是第一位的。

Q:那可能现在很多人也会慕名前往您的工作室,您觉得会造成困扰吗?

A:“一席”的演讲播出之后,确实有很多读者前来,也对我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后来我们有一阵子就不对外开放了,因为我还是要以创作为主,最近我们在考虑采用“预约制”,这样有迎有往,大家都开心。

采访&撰文:朱思儒

图片提供:朱赢椿
朱赢椿上海书展活动信息:

农耕文明的背影——《匠人》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22日 16:30-17:3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

嘉宾:申赋渔、朱赢椿



福利

iWeekly铁杆福利:朱赢椿亲笔签名《设计诗》两本



参与方式

[b]1、请直接在本文下方评论,聊聊朱赢椿设计的哪本书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2、精选评论点赞数排名前2的读者将获得赠书。

3、本活动参与截止日期为2015年8月24日。

[/b]










    关注 iWeekly周末画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