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都不敢要孩子?父母这个职业吓退多少普通人……

 

世间没有完美父母...

“原生家庭能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今天,一个突如其来的微博热搜让辣麻麻育儿群炸翻了。

#原生家庭能不能决定一生#

这个热搜是由 BBC 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引发的。



这个纪录片从 1964 年开始跟拍 14 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的7岁拍到 56 岁。半个世纪的追踪,残酷揭示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

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孩子,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辈命运,为活下去竭尽全力,只有考上的牛津的那个穷孩子打破了阶层壁垒。

“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我的人生之所以如此糟糕,都是我父母害的。”

群里的一位妈妈,看到这个话题后说道,然后,无数妈妈附议。

“我妈从小就骂我是个赔钱货,28 岁了也从没得到她一句夸奖,导致我无比自卑,好男人不敢接受,好工作不敢竞争,觉得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我都不配拥有。”

“父亲家暴,母亲是个泼妇,我的童年生活乌烟瘴气,结婚后我发誓一定要成为不一样的父母,可是当孩子对我说,我撕心裂肺的怒吼他们的样子像极了外婆的时候,我绝望了。”……

原生家庭就真的如此可怕吗?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在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一书中,一个孩子一生的兴衰荣辱、喜怒哀乐都牵系着他的原生家庭,父母上进,孩子成功,婚姻失败,孩子也不会幸福。

知乎曾经也有一个关于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的问答,其中最高赞的回答是:

当我发现我抱怨的内容、语气,神态和我家人一模一样的时候,我感到一股寒意从背脊上窜上来,深深地无奈与悲哀,终身难忘。



几年前,豆瓣上有一个叫“父母皆祸害”小组,里面的成员都把父母当成有血海深仇的敌人,把原生家庭当作牢笼,一生都在试图挣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原生家庭”变成了一个负面名词,说起“原生家庭”,似乎就像是“原罪”。

自贡 13 岁少女将女童扔粪坑窒息死亡、重庆 10 岁女孩将弟弟从阳台摔下、湖南衡阳 12 岁男孩杀死姑妈一家三口……

近两年来各种未成年孩子犯罪新闻不断涌出,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件令人惊恐,人们看到这些案件的第一反应也是“他们肯定有着不靠谱的父母”,把所有的罪恶推给他们的原生家庭。

当父母太“可怕”了,很多人直接选择了丁克。

甚至连朴树也都不敢要孩子,因为“没有把握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好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周迅也曾在访谈中表示,现在还不生孩子的原因是因为生下孩子就肯定要对他负责的,但是自己还没想到能不能担起这个重任,所以一直迟迟没要孩子。



可原生家庭就是爸妈犯下的原罪吗?出生于糟糕原生家庭的人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吗?不“完美”的父母真的就不配生孩子了吗?
“原生家庭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很多父母总担心因为自身教育、生活的局限性,而影响孩子的发展,不敢生孩子。

但我一直觉得原生家庭的作用是有被肆意夸大的,我不否认原生家庭确实非常重要,父母的三观都能给予孩子巨大的影响。但人是可以随着成长,重新选择自我的。

母亲的原生家庭可谓糟糕,初怀我时也是惴惴不安,怕也生养出个“混世魔王”。

从不知“教育”为何物的母亲,总是用自己最笨拙的方法摸索着如何教育孩子。

她不喜欢外婆总是用吼叫的方式和她说话,所以她对我轻声细语;她不喜欢外婆的重男轻女,所以纵然有了弟弟,家里所有的东西我都拥有平等分享的权利;因为不喜欢外祖的威严刻板,所以她想和我们成为朋友;因为贫穷她只上了小学二年级,所以在村里同年人十几岁就都外出打工的时候,她仍咬着牙将我和弟弟送进了大学。

母亲因为想要成为一个好母亲,所以毕生都在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学习着。我的母亲俨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母亲,但我最平凡的母亲用着最朴素的方式将我与弟弟培养成了乐观向上,阳光开朗的人,我和弟弟都从211大学毕业,也都有了不错的工作,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就算你很平凡,就算你不完美,只要你想教育好孩子就能找到适合你的育儿方法,就能培养出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要畏惧孩子的诞生。


乔布斯父母离婚,不耽误他成为高材生,创立苹果;梅艳芳有个“吸血鬼”母亲,她也照样成为善良优秀的女人;爱迪生即使出生贫穷,也是最优秀的科学家,每年也有不少的高考状元出生寒门……

出生于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不一定没有“出头之日”,相对的,也有出生于看似完美的原生家庭的人最后落魄度日的。

《人生七年》纪录片里,也有出身优越的孩子自考大学失利后从此一蹶不振,一度需要靠政府救济金度日。

人生是不断突破和成长的过程,能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的,只有他们自己。

心理学家提出“原生家庭”一词,是要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来帮助自己内在成长,而不是用来批判和怨恨的。
“如何冲破原生家庭,
给孩子优秀的教育?
出生无法改变,但你的人生可以自己决定。

跳出原生家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寻找榜样。在成长的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榜样,或许是一位同学、或许是一位老师、一位长辈、还有可能是一本书……

1、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不幸福就去接触原生家庭幸福的人,与不同的人做朋友,学习别人家的相处模式。




好友梓琳因为儿时父母性格不合时常争吵,几番差点走到婚姻尽头,所以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从小她就特别敏感,不擅长沟通,没有安全感,害怕不被喜欢、害怕被失望,不敢对他人打开心扉。

初认识她时我也曾头疼地问过:“你怎么就养成了这样的性格?”

“我也不喜欢自己这样,但生长在如此家庭的我,我要去哪里学会其他表达爱的方式呢?我唯一能做的,不过是远离那个家后,不断地在身边的人身上寻找并学习那些我想要的成为的样子,以此来改变我原生家庭的血液。”

幸好来自幸福家庭的李先生治愈了他。

他有着幸福家庭出生孩子所有的样子,阳光、自信、温暖、幽默……

相守8年,梓琳犹如脱胎换骨,李先生身上的美好特质她汲取不少,两个孩子也都继承了他爹的幸福因子。

2、如果身处糟糕的原生家庭,请一定要坚持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改变命运”,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可以超过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的。

在这些人类文明留下的宝贵财富面前,读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改变人生格局的力量,对于贫穷人家的的孩子来说读书更是他冲破阶层的唯一利器。《简•爱》 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从小就变成孤儿,却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的女人,是她教会了我要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

《基督山伯爵》爱德蒙蒙冤入狱十四年,却在狱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变成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才,是他给了我追求自我的勇气,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书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了自己的榜样,收获很多父母无法给予的精神食粮,甚至可以重塑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永远不要放弃自我成长,请用尽全力开拓自己的眼界与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上限与下限。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来自于你个人能量和家庭影响的力量对比,

你个人能量越大,那原生家庭的影响力就越小,你的个人能量越小,那原生家庭的影响就越大。无论是自我能力提升还是思维意识的提升都是决定你个人能量的重要力量,所以永远不要放弃自我学习。
“世间没有完美父母”


世间没有完美父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完美的原生家庭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父母至死都在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

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成为完美的父母。

因为父母也只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所以我们都有会有失误的时候,也会有忍不住的暴脾气、也可能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无法给到孩子富足的物质生活……



坦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陪伴孩子的人生中,不断遇见自己的缺点,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你的孩子可以,请努力成为合格的父母,但不用强求完美,当我们坦诚地、勇敢地接纳育儿中不完美的自己时,我们必将成为更出色的父母。

我有个小小请求,帮忙文末点个在看吧~


    关注 辣妈教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