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深度好文)

 

让国学走进生活,让文化温暖人心。...









作者:君心微暖

原创:国学文化(ID:gxwh001)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结尾曲:半壶纱
人,因有知而始。知,是对万事了解的开端。

人因有知,方与世而连,才不枉费这人生一世。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智慧的人。

有一次,孔子携颜回东游,途中倍感饥饿,便让颜回去讨饭。

店主听说是孔子师徒,便要颜回答对一字,则可免费,否则乱棍打出。

店主拿笔写一“真”字。

颜回自信满满的说:“此为真字。”

店主却大嘲颜回无知,就乱棍打出。

颜回将此事说与孔子听,孔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

那店主照旧写一个真字,孔子则曰:“直八”

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

颜回始终不明,事后便问孔子,孔子笑说:“有时候,事是认不得‘真’啊。 ”

颜回顿然大悟。

原来他知其字,而不知其意。

生活中,很多这种自诩聪明,反而显得无知之人。

诚如《老子》中所载:“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人生在世,最需有三知,方可一世无憾,既:知己、知彼、知时。

知己:优劣自知,而补不足
有人说:“当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一定是你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时候。”

曾听母亲讲过一个小故事:

寺庙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第一天,他去向老方丈请教,说:“我新来乍到,需要先干些什么呢?还请方丈指教。”

方丈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认真的说:“方丈,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接下来该去干些什么呢?”

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日后,小和尚再次拜见方丈,十分有把握地说:“方丈,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

方丈微微一笑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问遍寺里所有人,找遍每个角落。昼夜不停的琢磨寻思,始终不知此人是谁?

有一日,小和尚去打水,无意间,看到水井里自己的身影,便豁然顿悟,连忙跑去见老方丈……

这次,方丈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人首先要找到自己,并认知自己,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

可生活中,我们看他人不足容易,认识自己的弱点却很难:

自己过着鸡飞狗跳的生活,却言他人是非;

明明自己强词夺理,却骂他人没教养;

自己一无所成,却说他人得来全靠关系。

人因自己的无知,过着劣质版的,生活而不自知,着实是一种可悲。



俗话说的好:“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知己不足,才能有所成。

李自成因不知自己的劣势,有勇而无谋。虽拿下北京城,却挡不住八旗一支冲锋军,最终败落。

反观刘备,他知己不足,无才,便“三顾茅庐”求贤才;更以抛扔襁褓之子,而收买子龙心。才得以与魏、吴相抗,平分天下。

人只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自己,才能突破困局,成就自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道自己的本领和不足,才能突破世俗事物的困扰。

对自己一知半解的人,何以谈掌握人生。


知彼:了解他人,为以善用
 


了解他人,是我们生存于世的必须。

知友,固能深交;知敌,方能破局。

三国时,曹操是个极思细恐之人。他非常忌讳别人看穿自己,的心思。

杨修可谓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但曹操宁愿失去这个人才,也要寻由将其杀死,为什么呢?

世人皆说曹操忌才,殊不知是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曹操。

他看穿了曹操的意图,却没真正掌握到曹操的,容量和气度。

反观司马懿,曹操也曾疑心与他,甚至一再探试,而司马懿却数次劝说曹操称帝,向曹操表示忠心不二,而使得曹操释怀。

司马懿不仅消去了,曹操的疑心,在三国气尽之后,司马家更是得了天下。

不是司马懿比杨修聪明,多少,而他更懂得曹操。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只有做到知他人,才能更好的成就自己。



曾听过这么一个笑话:

一位女销售上门推销,保暖内衣。女主人刚听了一句,就要打发她走。男主人则敷衍道:“下次再说!”

女销售便拨了拨长发,就冲男主人眨眨眼睛说:“下次,我再来好好跟您解释,一下此款内衣的材质、剪裁,并且亲自试穿给您看……”

不料,话还没说完,女主人便说:“我现在就买两套。你不用再来了!”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道他人,才能为己所用,且事半功倍。

知人善用无错,却患人之不知,却言其他。

现实中,常有人恶意揣测他人,就是因为对他人的无知。

对他人的不知,却觉得已经一眼看穿了,他人,而大放迭词,这便是一种愚昧的无知,的表现。

丘吉尔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不被无知抢先夺取,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才是一种智慧。

用智慧,去更好的认知他人,才能对自己更好的定位。


知时:把握时局,审时度势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常有人说,这句话有逃避变节的嫌疑,这完全是个误解。

其实他还有下半句:“昧先几者非明哲。”

意思是:

能认清形势的才是俊杰,对事情将要发生前的兆头,要有所察觉,不然就算不上明智。

随着时局环境的变化,知难而进者固然可喜,然而作出必要的调整、改变甚至不得不放弃,懂得审时度势更,是难能可贵。

世人皆知卧薪尝胆的典故:

越王勾践选择忍辱负重,就是因他能看破当时,的局势,故以退为进,择善而从。

他像奴隶一样的活着,同马一起生活在马厩里,亲尝粪便,就是等待夫差完全,放下戒备的时机。果然,三年后,勾践被释放回越国。

待时机成熟,勾践趁虚而入,攻入吴都,杀吴太子。夫差求和不得,自杀而亡。最终,勾践得其天下而称霸。

桓宽有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聪明的人会随着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相较与勾践,霸王项羽就显得太稚嫩了。鸿门宴上,他错失良机放走刘邦。

范曾说将来刘邦必得,项王天下,而项羽却毫不在意的,觉得无需担忧,自以为自己的四十万大军,岂会怕了刘邦的十万军。

却不知,刘邦这一离去,就如放虎归山。最终,造就了自己的乌江,含恨自刎。

罗曼·罗兰说:“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

成功之人,就是因为能看破时局,善于抓住时机,才敢为天下先。

大风冲浪,只有乘势而起的人,才能成功的登岸。

把握时机,应时而动,才能成就自己。
知己者,为明人,做好自己,成就自己。

 

知彼者,为慧人,通晓达理,善假于人。

 

知时者,为智人,审时度势,引领时局。

三者俱知,皆为大智。

一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言:“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深入其中,才可知;不为一叶障目,才会知;学以致用,才为知。

不患知,而患无知。

 

了解自己,认知他人,看清形势。此三知,君知其一则可明。

与君共勉。



作者:君心微暖,来源:国学文化(ID:gxwh001),让国学走进生活,让文化温暖人心。500万人订阅的国学文化,大号,每早六点,与你相约。
国学文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关注 国学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