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作为家长,如果一以贯之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将是一种怎样残酷和,冰冷的现实?...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女儿从上学开始的数学成绩几乎每次都是90分以下,90分往上仅有一次。在女儿数学老师找我,谈话之前,我并没有觉得这样的,成绩有什么不妥,相反,还沾沾自喜,因为这比我预想,当中的要好得多。

然而,真相却是:全班所有孩子当中,只有我女儿一人低于,90分。

1.

当家长与教师有冲突时

女儿升入小学时,刚过完六周岁生日,又加上没有正规,地读过幼儿园,几乎一无所知一脸懵懂,地进入小学。

第一学期,真正上课时间仅90多天,数学从10以内加减法到,20以内加减法,语文从全盲到,拼音识字背古诗,英语从零基础到开口,读句子。我认为这种学习,进度一点也不慢。然而,负责的数学老师数次向,我表达课下应多辅导辅导孩子。

我并不想忤逆老师的提议,但也不想把孩子逼成“学习机器”。这个年仅六岁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自觉地打开,书包写作业。当她一笔一划地书写,自己的名字,当她埋头一页一页,地做着练习册时。

我想,不管这个孩子成绩如何,至少她的态度是端正的,她学习的意愿是由内在力量,驱使着的。



一般情况下,她不发出邀请,我从不上前紧紧盯着看。

我和她爸爸都觉得,既然这个孩子自己,都那么紧张学习,而且也表现得如此主动,我们就不要再去“画蛇添足”了。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这本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毕竟,比每次考100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孩子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然而,理想过于丰满。当我们“洋洋自得”于孩子(于孩子),正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孩子的数学老师找到我说:孩子的作业未及时完成,错题未及时订正,甚至课桌抽屉都没有整理,的习惯。她拍了一张满抽屉(满抽屉)都是,试卷的照片给我,让我抽空去给,孩子整理一下抽屉。

就在同一个时段,女儿通过老师的微信发,语音给我:“妈妈,我的试卷忘带了,你能不能帮我送过来?”

我拒绝了。

那天,老师最后发来一条短信:“如果家长都不管她,作为教师说再多都是,多余的。”

作为教师,要求学生想办法拿到试卷,这很正常;作为家长,选择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也合情合理。

2.

在冲突中被牵连的孩子

看着正在伏案奋笔疾书的孩子,我的脑中突然蹦出“速成教育”这个词。

有如早已风靡餐桌的,速成食品,通过药物的调整,让原本需要半年或者更长生长周期的动植物惊人,般的缩短到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长到可以被食用的状态。你不能说这种现象不好,因为它确确实实保证了食物对于,人类的供应。但它的不好,也有目共睹。

作为生态链当中的一环,没有人能够逃得,掉因果循环,“速成”带给人类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身体上,当胎教和早教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必需品时,我们的孩子,就开始失去自然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被急切地“速成”着。成名要趁早,教育忙起跑,焦虑有如病毒一般传染,扩大。当整个社会都在强调,适者生存时,作为家长,如果一以贯之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将是一种怎样残酷和,冰冷的现实?

从理性角度来说,大家相信“教育是个慢过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似乎没有人肯真正,享受慢的过程,尤其是成绩论英雄的当下,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尺。在这个标尺的暗示之下,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很难坚定自己的立场,以静待花开的心态等,来一场属于孩子自己的人生绽放。

如果反过来自问:除了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找不着好工作这件事之外,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很多人,可以接受自己学习不好,但无法接受孩子学习不好;可以允许自己不优秀,但是无法接受孩子不优秀。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我们总是在宽容着自己,而苛刻身边最为亲近的人。



我们为什么接受不了孩子不优秀,这个事实呢?还是我们从未被真正接纳过,甚至赞美过,以至于我们内心对于想要变得更优秀有着一种,天然的执念呢?这就像是一种投射,将内心否认和不接纳的一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以便自我攻击,不再那么严重。只是,当我们的孩子习得了这种,爱的表达,未来,他们同样也无法安放那些毫无由来的,焦虑和自我攻击。

3.

我们要教会给孩子什么?

竞争之下,没有人可以真的置身事外,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被一浪高过一浪,的焦虑淹没过。作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为普通,的家长,当我们被牵扯其中,不得不去做出回应和,选择时,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如何取舍,更要如何坚持?这恐怕是一个要命的难题。

一边是无法逾越的体制,一边是呼唤自由和独立,的生命,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在被标准化生产的同时,能够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完成个人的独,立成长和独立思考?就像我们需要思考“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孩子?想要看到孩子以何种方式,长大成年,并用何种方式和,态度存活于世?”一样有必要。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把“魔镜”对准自己,问一声“不优秀的自己一样,值得被爱吗?”当我们开始看清内在那个一直努力想要,通过优秀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的小孩时,可以试着安慰他一下:嗨,我爱你,无论你是谁,你永远都是最好的自己。

当你与内在那个矛盾的,孩子和解,坦然接纳当下并不完,美的自己,你才会自解咒语,以爱、宽容和接纳的心态看待并,不完美的孩子,也能理解,那些由各种不完美统,一起来的一切,才是自然而流畅的完美。

因为,这才是生命最为完,美的状态。



作者:闫春艳 关注生活内在,探究寻常日子里的,有趣事件,乐于以身试错,思索解题之道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女人没闺蜜,比没男人更惨?

2.老爸只会凶?

3.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我让孩子“坚强独立”错了吗?

4.小三为何格外可爱?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