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祈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概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



一、《心经》概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佛陀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即阐明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原理,同时显示般若真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所以说《心经》虽然字数很少,内容却很深刻,道理很透彻。要把《心经》学透彻,是我们每个学佛人天天,要训练,天天要思考,天天要体会,天天要观照的中心内容。

佛法的大智慧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来处理内心的烦恼、生命深处的烦恼、生活中的烦恼;就是告诉告诉我我们怎么样开发,每个人生命深处的潜在能量。这个潜在的能量,就是大智慧,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

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中,在处世接物中,往往有许困惑与窘迫、烦恼与痛苦;人生道路上往往会,遇到种种坎坷,种种难以逾越的困难。这些都是生命的现实,生活的现实。面对这些现实,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心经》这部仅有260字的无上宝典,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大智慧。二、《心经》禅解

当初,有位善于观察自我,的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进入深层思考。他发现:“众生以自我立场,评断现前情境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痛苦烦恼便因而产生了!”
 


佛陀对舍利子说:“舍利子啊!宇宙中凡是存在必然变化,凡是不变化必然不存在,我们的心也是如此。”

情境只是一时变化,没有好、坏、顺、逆、净、垢、增、减。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反映当下,不要想它怎么来、怎么去,不要以自我立场,去分析眼前情境,也没有所要分析的对象,没有主观想法。眼前情境没有顺逆,内心也没有爱憎分别。

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苦无从产生,也没有苦需要消除。身心与当下合一,无所欠缺,也无所得。

虽然无所得,但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悟通生命实相。他的心没有挂碍、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豁然顿悟。

过去、现在、未来的开悟者们,都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达到最高觉悟。因此我们知道,智慧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是真实不虚的。



智能彼岸的境界,美妙得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来歌颂唱咏:“去啊,去啊!去彼岸啊!大家都去彼岸,迅速完成开悟多美妙啊!”

三、《心经》的人生启示《心经》不仅对人的修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还对人的为人处世有,多方面的启示。现分别简析如下:

1、使人看破世事

《心经》主要是讲般若空性的经典。在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以般若之智,观察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皆是一种假有,最后都归于空无。此经所说的“空”,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的;我们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的;这一切有相无相的东西在因,地上总是空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观世音菩萨在修般若空观,之时,观照到五蕴都是,空幻不实的。所以,在后面经文中佛陀告诉,舍利弗,既然五蕴皆空,那么色也就是空的,受、想、行、识也都是虚幻不实的。在此基础上,佛陀进一步对舍利弗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最终都将变为虚无。也就是说,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本性是空。经文所讲的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都是无相,都是性空的。

《心经》启示我们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各种身外之物,最后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不能执着于假有,而舍不得,放不下。只有你能看破这一点后,才能够去掉参透,世事的苦空无常,从而放下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执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种心态,来对待世事,那么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来为人处世,尘世之间也会少很多纷争,则人世间也会,成为一片净土。



2、劝人心无罣碍
 


菩萨能够以般若之智,而修六度,达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目的。菩萨正是由于依靠,般若之智,能够做到心无罣碍。因为菩萨心中没有罣碍,也就没有恐怖,并且远离各种颠倒梦想,从而达到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此般若,之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菩萨修观照般若,心常清净,远离杂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扰,因而能做到心无挂碍,自然不会有恐怖和,颠倒梦想。觉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就象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

3、做到心无罣碍方法

究竟如何做到心无罣碍,以下几点也许可作参考:

首先,善于把握当下。时光流逝很快,世事变化多端。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已经做过的事,转瞬之间就成为过去。过去的事我们无法去把握,将来的事还没有到来,我们也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

如果我们能够不为过去的,事而后悔,也不为未来的事而忧心,只是将心思关注于现在,那么我们就会少很多牵挂。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现在,就不可能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所以,对任何人来说,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现在就没有,过去和未来。

其次,正确面对得失。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有很多人一旦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他就会得意忘形,盛气凌人。因此,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之时,应当保持平淡的心志,这样才不会罣碍太多。
一个人若是心中,没有闲事罣碍了,就会每天过得闲适自在,这样你会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没有了世事的牵挂,你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人,你就可以去过一种,闲云野鹤般洒脱自然的生活。正如诗云:“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关注 南普陀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