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听课等答案的灌输模式,让思考欲罢不能的儿童科普节目:会思考的乌鸦

 

做思考的“乌鸦”...



科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灌输与记忆,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来自日本的科普节目《像乌鸦一样思考》,让我们了解如何思考以及,思考的乐趣。

它居然可以让看节目、等答案的大人和孩子,欲罢不能地一直思考下去,让孩子们的小脑瓜转,个不停,是不是很神奇?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部来自,日本的电视节目——《像乌鸦一样思考》。这是nhk教育频道从2013年4月开始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生的科普节目。
《像乌鸦一样思考》由佐藤雅彦监制,他是日本著名创意大师,企划过多项畅销商品的,广告,在广告界、设计界有着不小的名气,除《像乌鸦一样思考》之外,还监制过数个电视节目,都口碑颇高。

《像乌鸦一样思考》,标题取自伊索寓言中《乌鸦喝水》的故事。节目开始也播放了,与该寓言相同的片段,展示了一只乌鸦如何,通过观察、思考最终喝到水的过程。
与很多科学类的节目不同,《像乌鸦一样思考》传递的并不是科学知识,而是聚焦在“思考”本身上。

每期10分钟左右,目前可观看20集,包含“观察中思考、德德尼翁、思考练习”三个主要环节。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孩子观察、假设、实验与考察。

科学,一直是家长们,十分关注的领域。编程课、机器人课、奥数班、物理班、化学班;琳琅满目的实验盒子、显微镜、望远镜;寒假暑假的自然探险营、科学考察营……在科学上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

其实,学科学并不是背那些,上网一查就有答案的知识,而是通过科学知识了解,万物背后运转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像乌鸦一样思考》非常值得孩子们观看,强烈安利给大家。这个气质清新的日本科普节目,在豆瓣上也获得了9.4分的好评。
习以为常的事物背后隐藏着大学问
节目的第一个环节是在“在观察中思考”,观察的对象全部来自,日常生活:列车、卷尺、笔帽、硬币……试图带领孩子重新观察、发现、思考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物品,及其背后隐藏的大学问。

随着内容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发觉原来每一样,东西都有观察的价值,哪怕是一只蚂蚁。就像一位观众评论: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牛顿的苹果”被忽略了!

科学并不与生活割裂,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01
被马克笔困住的蚂蚁

草稿纸上有一只蚂蚁,试着在蚂蚁经过,的地方划一条线。蚂蚁好像并不喜欢这条线,它避开了。再次划了一条线,仍是绕开了。
接下来试着画一个圆,圈住蚂蚁,蚂蚁被困住了;然后把它放出来,再圈一次,仍被困住了。
不过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蚂蚁从圆中出来了。是已经习惯了吗?它在各种线上来去自如。
试着再画一次圆,结果它又出不去了,看来还没习惯。这到底为什么呢?
02


水的颜色

从旁边看浴缸里的水,水似乎是有颜色的,带一点绿的蓝色。水明明是透明的,为什么会有颜色呢?
也许是因为在浴室,于是拿到外面来观察。摆上空杯子和装上水,的杯子,虽说含水的杯子略带颜色,但并不明显。
多摆几层之后呢?颜色越来越深。
继续假设:也许不是水的颜色,而是杯子的颜色呢?那么接着验证。准备一根很长的前后,密封的透明管,注入水。
结果,横着看是透明的,侧着看呢?是蓝色的。和浴缸里的水,颜色相近。


那么,水有了深度看起来就会是,蓝色的吗?
03
柿子籽的形状

有种零食叫柿子籽,既然叫柿子籽,是不是和水果的,柿子有关系呢?
但是,柿子的籽真的长这个,样子吗?为了验证,来到了水果店。原来柿子品种繁多,每种都买回来一个。

来看看柿子的,籽都是什么样的。试了三个都不相同。


终于试到了第四个,这个的确和柿子籽零食,的形状一模一样。


不过,为什么只有这种柿子又细,又长呢?
04


芝麻盐

往米饭上撒芝麻盐(一种调料),发现芝麻盐没了,于是拿来芝麻和盐,自己做芝麻盐。


把芝麻和盐放进小瓶,摇一摇,但混不到一起去。再摇一摇,仍然不行,芝麻跑到了上面。自己做的芝麻盐,和市面上卖的芝麻盐,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于是,买来了芝麻盐。市面上卖的芝麻盐,芝麻和盐完美地混合,在一起。为什么自己做的,芝麻盐会分层?
仔细观察,市面上卖的芝麻盐,盐粒更大。拿出来比较,确实如此。
难道是因为盐粒大才混合,在一起吗?继续验证。把买回来的芝麻盐中的芝麻,和盐分成两组,并捣碎盐。
再把芝麻和盐放回瓶子里,摇一摇,果然无法混合在一起。
这么看来,导致无法均匀混合的原因只是颗粒,大小的问题吗?请等等,还是也和重量相关呢?

就这样,节目为观众们展示了如何在观察中,思考的过程,不断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建立假设,并动手不断检验,从而接近真相。

而且有趣的是,这一环节的每个观察,都以一个新疑问(新,疑问)的诞生而结束,对此节目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继续思考,主动寻找答案。
拓展思维,体验尽情思考的乐趣
第二环节是“德德尼翁”动画,主人公是三个小人,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大胆尝试假设,进行发散性思维,体验思考的乐趣。
01
谁的脚印?

三个小人遇到水坑,其中一人趟过水坑,留下了脚印。
三人继续向前走,看到一个更大水坑,和一排印记,这个印记有些不同寻常,一条线两边分布着点,是什么留下的痕迹呢?
于是,让大脑活跃的时刻到了。三人开始大胆假设。可能是恐龙拖着长尾巴,留下的。
可能是蛇走过之后,其他小动物紧随其后,它们共同留下的。
这时,来了一位工人,推着单轮手推车走了过来,留下了相同的印记。
02


红球哪里去了?

三人把一个红球投入,到两根管子中,第一根管子滚出来,的是红球,第二根管子滚出来,的却是白球。为什么会这样?


三人继续尝试。把滚出来的白球仍放进,第二个管子里,出来的还是白球,再放一次仍是白球。
此刻,其中一人作出了一个假设,管子里本来就有白球,于是再试两次之后,果然红球出来了。
03
苹果是如何进入瓶子里的?

桌子上摆着一个细口瓶,里面放着一颗苹果,苹果明显大于瓶口,苹果怎么放进去的呢?
一人假设分成两半的,瓶子合在了一起。
一人假设苹果切成小块后,放进了瓶子。
还有一人假设广口瓶中放入苹果后再,加工为细口瓶。
这时,有人推着瓶子走了过来,把尚未完全成熟的苹果,放入其中,并把瓶子挂在了树上。


这个环节让人一边,看一边忍不住惊叹,我们都希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呢?德德尼翁的这部分给,了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那就是抛除有用无用的功利心和,对错的评判,无论多么小的问题,都积极引导孩子,去假设和推断,让孩子拓展思维,而不是给思维套上枷锁,让他们充分体验,尽情思考的乐趣。
动手实验,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
节目的第三个环节是“思考练习”,通过实验来进行,实验器材非常简易,瓶子、气球、管子、磁铁等等,每个简单的实验背后都有其,相应的原理。
01
塑料瓶与水的实验

没有盖子的塑料瓶,瓶子下面开了一个小口,用黄色的胶带贴上,因此不会漏水。如果把胶带打开,水就会流出来,划出漂亮的线条。
如果此刻松开手,让塑料瓶自由落体,正在喷出来的,水会变成什么样?

实验结果是,水并不会喷出。这是为什么?
02


吹风机和气球的实验

打开吹风机的冷风,把气球放在上方并松开手,气球飘了起来。那么,如果把吹风机一侧倾斜,气球会怎么样呢?
实验的结果是,气球跟着吹风机倾斜,继续漂浮在空中。原因是什么?


玻璃管、瓶子与水的实验。

长长的玻璃管的一头,堵着一块橡胶塞,另一面是空的。现在把水倒进去。
然后把一个空瓶子放进,玻璃管中,瓶子的尺寸,刚好放进玻璃管。放进去后,瓶子会浮起来。
接下来是问题。如果我们把玻璃管倒过来,让口向下,里面的瓶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实验的结果是,瓶子会在玻璃管中浮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同样,对于这一环节,的所有实验结果,节目也没做出解释,在给出一句简短的提示,后便戛然而止。

主持人讲到一半,旁白就说“接下来请自己思考”。这种“逼死人”的方式,我们一开始也很不习惯,但正是《像乌鸦一样思考》最大的特色,逼着习惯老师给答案的人,主动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因为一旦好奇心被激发,我想每个孩子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变身为,一只会思考的“乌鸦”,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而《像乌鸦一样思考》的NHK官方网站上,也有对这一环节回馈,的征集,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并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写在最后:

科学,并不高高在上、触不可及,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也回归生活。

科学学习,也不是各种知识,的灌输与记忆,重要的是唤醒孩子内心,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让他们学会思考并拥有追求,新知的能力。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珍视孩子的每次发问,鼓励他们大胆做出假设,不要去禁锢孩子的思考,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以上就是日本科普节目《像乌鸦一样思考》带来的启发。在B站就可免费观看哦。
END
撰文:晓理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还会喜欢:

五部入围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爱(附观看链接)

适合孩子的经典中国,历史纪录片大盘点(有的直接是某些,初中名校的历史假期作业)

电影之夜|8部45集,纪录片带孩子走遍世界顶级博物馆(附三川的彩蛋)

电影之夜 | 生物地理老师自己刷完还要,强烈安利给学生的纪录片,孩子们说很享受

电影之夜 | 这件事确实对孩子好,就是太太太太太太费妈了

电影之夜 | 到底什么是天赋?玩游戏有好处吗……8部BBC经典揭秘真相

电影之夜|15部优质动画片让孩子尽早远离没营养的劣质作品

电影之夜 | 6部经典电影,为疫情期间的你和孩子,带来内心力量的故事
 书单 
向微信后台发送“书单”获取各年龄书单


 加入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转载 
需转载文章请在文中留言,并附贵号介绍,我们会联系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关注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