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 被恐惧支配的妈妈决定自我抢救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为什么每位妈妈的头脑里,都有一部灾难片?

难道,我们生育了孩子,就注定我们的人生从此陷入了焦虑和困境?

孩子的人生,会因为父母的焦虑,变得更好更成功更幸福吗?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自从为人父母后,我们好像瞬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今天多玩了一会手指头,就能联想到这样下去上课不专注怎么办?上课不专注小学成绩差怎么办?小学成绩差考不上好初中,没有好初中,就没有好高中怎么办?

最后,想象力的终极落脚点总要指向——这小孩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完了,我的小孩这样就完了!

这些想象中一环扣一环的惊悚场面,最后就可以连接起来成为我们脑海中定期循环上映的人生灾难片。

这部灾难大片让父母们如此投入,以致都忘了身边的这个小毛头才刚入小学、甚至还在幼儿园。

童书妈妈幸福教师读书会的厦门书友刘晓就曾经是这样一位妈妈。

自从怀孕当妈,她就拥有了放大孩子一切细节的本领,导致一度不断给自己播放这样的“人生灾难片”。

这让她从一个背包仗剑走天涯的飒爽驴友变成了被恐惧支配而忧心忡忡的“老妈妈”。那个集潇洒、帅气和学霸睿智于一身的自己哪去了?

不甘心!她决定走上自我抢救的道路。
▲博格达大本营是我徒步最艰难的一次,高海拔让我失眠,后期靠队友的帮助才到达海拔3500米的大本营。
为什么每个中国妈妈
头脑中都有一部人生灾难片?


2019年,北京,万有幸福空间。

“刘晓,到你了!”正被哲学导师奥斯卡拷问到紧贴椅背的我,惊喜地站了起来,终于可以借机“逃跑”了。

我快步冲向门口,身后传来奥斯卡的声音:“你真的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么?”

我落荒而逃的速度更快了,冲向了万有空间的一间小会议室。

在这里,奥斯卡的两个学生在等我,我们要进行一次哲学咨询。

进了会议室坐下,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我看向维多利亚,示意可以开始了。

维多利亚笑了笑,问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我脱口而出:“我女儿没有学前基础,现在在上一年级,数学成绩不好,未来她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维多利亚用手扶了一下额头,然后平静地说:

我来到中国,看到了一个现象,每个妈妈脑海里都在播放一部灾难片。

可是,你问过孩子,她想要什么吗,她为了大学想要一个抑郁的妈妈吗?

那一刻,我有种被闪电击中,秘密被看透的感觉。

我没去医院测试过心理健康,但心里有些忐忑。
当妈之前那个豪爽洒脱的我哪去了?
我要用哲学自我抢救


这是一年前我上奥斯卡哲学营第二天的场景,晚上回到宾馆,我开始回想我怎么了?

曾几何时,我也是豪爽、洒脱,跨过高山大海、也越过草原荒漠的驴友,是什么时间开始急转而下,开始如此患得患失呢?

36岁高龄产女让我对孩子的细微更加关注,月子里的我就陷入了各种焦虑,每天百度各种育儿信息,奶不够怎么办,喝什么奶粉,吃少了怎么办,孩子睡不好怎么办?

各种专家观点对比,各种产品对比,漫天的信息一度让我失眠。

终于有一天孩子上幼儿园了,极度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的结果,就是身体状况的报复反应,我得了急性肾盂肾炎,医嘱让我陷入焦虑。

从此我变成了一个时刻带着水杯,喝水看刻度,时刻担心没有洗手间的人。

一年多的中药调理,也没能挡住事业和家庭共振带来的冲击,晋升前外派一年的通知成为压在我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离开了工作18年的公务员岗位。

随后我又离开了生活了二十年的城市,带着孩子举家从西北迁到了厦门。

这个决定做得很仓促,孩子来到厦门半个月后,就开始了小学生涯,当时孩子刚满六岁,还没有学前基础。

大家可以脑补一年级上学期我家鸡飞狗跳的场景了,有我和孩子拼音打卡到深夜,抱头痛哭的场景;接到作文100字要求一夜无眠;孩子哭着说:“妈妈,我也想要作文五颗星”……

我突然觉得我对现在的教育不了解,我还沉浸在四十年前的教育之中,我想我得做些什么。

孩子一年级下学期刚开学的数学测试,彻底推了我一把。我从小是数学学霸,想当然认为我的女儿理应数学很好,但一张四十多分的数学卷子,让我懵了,我喃喃自语:

这个世界出问题了,还是我出问题了?!

我觉得我被困住了,走不出去了,我再一次辞职了,我需要出去看看。

我看到了童书妈妈公众号里奥斯卡哲学工作坊的招募,“你需要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这将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机会,你将会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尝试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

我决定试试哲学这剂药,于是我出现在法国应用哲学家奥斯卡的哲学工作坊上。

在他的课堂上,我体会到什么是苏格拉底式提问,很妙地是,人们被提问时,确实会跟随思考,提问比讲道理更容易让人们集中精神。

当然被拷问的压力也很大,奥斯卡老师总是能从你的回答中找到你的思考方式特质,比如不清晰、追求完美、固执等等。

但对于我这个被困住的人,特别适合这种拷问,我连续两天都思维高度集中,非常享受思考的过程,我已经隐隐看到了出口。

想起一年前好朋友的惊讶:天哪,发生了什么,你怎么从一个驴友变成了祥林嫂?祥林嫂?我要学哲学自救……
▲参加奥斯卡应用哲学工作坊课程。
自救第一步:
觉察情绪的根源!


为什么孩子一年级的数学成绩让我想到未来的人生灾难片?为什么急躁和焦虑不时在我的言语中穿梭?

庄子的《朝三暮四》给我很大的启发。给猴子们早上三颗果子晚上四颗,猴子们暴跳如雷很生气;而养猴人给猴子们早上四颗果子晚上三颗,猴子们就皆大欢喜,对养猴人服服帖帖。

人们认为猴子们很狭隘,它们听到朝三很生气,听到朝四就很开心,全然没有注意到两种方式整体数量是一致的。为什么它们会这样片面呢?

思考后,我认为是因为猴子对事物有了好坏之分,他们认为朝四比朝三好,当猴子执着于朝四和朝三好坏之分时,就忽略事物是浑然为一体、无区别的。

我在孩子学习成绩这件事上,不也是跟猴子一样狭隘么?我过于关注当下成绩一时的好坏,当成绩不好时,就无限放大后果,脑海中自动播放了一部人生的灾难片。

我忘记了好与不好都是事物发展的组成部分;我忘记了,孩子才一年级,才迈出人生的一小步;也忘记了学习成绩只是人生的一个组成因素;

忘记了人生哪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之分,都是生老病死的人生;

更忘记了很多事物都是浑然为一体、无区别的,好坏是人们根据意图主观添加的。

佛法有云分别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即如果我们不能用本心去看待事物,却根据事物的表面(贵贱,美丑,贫富等),有区别地对待人和事,我们就陷入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的评判之中,过于关注不好,让人们不断放大后果,陷入焦虑之中。

我因为对成绩、对孩子的未来等等有了分别心,让我过于专注于所谓的不好,陷入了狭隘的焦虑。

找到了焦虑和急躁的根源,我心里一下轻松了很多。
▲我和女儿一起感受春天。
自救第二步,走出情绪!
没有分别心说起来容易,在现实世界面临诸多压力,要做到确实很难啊!我怎么才能让自己走出焦虑呢?经过思考,我目前总结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质疑式提问

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评判标准,比如每每看到孩子总是跟在别的孩子后面玩,这让我很恼火,隐藏在这种恼火背后的观点是:一孩子没有主见,二没有主见是坏事。

如何质疑自己呢?

首先质疑孩子没主见是我的主观,还是事实?可以问自己——有没有什么时候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呢?孩子决定跟着其他孩子玩是不是有主见的行为呢?

其次,质疑没有主见是坏事。这时,我会问自己:没有主见有没有好处呢?没有主见是否更容易和别人相处融洽呢?多做几次尝试后,就会走出自己的纠结和焦虑情绪。

如果实在想不出好处,百度也很好用,我甚至找到了拖延症好的一方面——比如激发灵感和创造力,达芬奇就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

质疑式提问针对老母亲的控制欲也是很好用的。比如问自己:我一定是对的么?如果不这样,地球会爆炸么?……
▲户外布置天罗地网环节,女儿三个小时不停歇拉绳、捆绑,最后手掌因频繁用力,肿成面包。

第二板斧:木鸡法

庄子的《呆若木鸡》也给了我很大启发,故事大意是: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急躁和焦虑的我们就像第二阶段的斗鸡,容易受外界干扰,一有风吹草动,内心就受到干扰而乱了方寸,急躁焦虑而有所行动。

我想我们不能做到完全没有分别心,但可以尝试学做一只木鸡,当外界狂风暴雨的时候,先当木鸡去观察,再决定如何去做,而不是一触即发或是杯弓蛇影。

有一次接了女儿放学,在公交车上,女儿对我说:“妈妈,我这次的数学考得很不好。”

我的心口一紧,正想要如何回答时,却无意中发现女儿一直在观察我的表情,故作轻松或是拉下脸,好像都不是好的反应,我选择当一只“木鸡”。

于是我用平静的语气告诉女儿,我知道了。

回到家吃过饭后,我们拿出了卷子,看到分数,我的脑中闪过无数闪电,深吸无数口气,我看着错题们,血液瞬间冲向了大脑——这些题完全没有计算的痕迹,明显是随意填写的!

以往的经验是,我会大怒,责问孩子为什么不认真计算。这次我决定尝试用木鸡的方式,平静地跟孩子讨论方法。我问孩子,为什么这些题算错了呢?

因为我的平静,孩子也很平静地说:“妈妈,我的同桌做题很快,看到他我很着急,担心做不完,得不到好成绩,所以乱填了答案。”

孩子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原来孩子陷入了快、慢的对比,成绩好坏评判的压力之中,产生了急躁的情绪,进而选择了随意写答案。

6岁的孩子,她的好坏、是非的评判来自于我们,这些信息让她焦虑,又不知如何处理,那一刻我的心很痛。

孩子可能还无法不去在意这些评判,我能做的是,自己减少分别心,教会孩子如何平复急躁。

接下来,我们集中讨论了急躁带来了什么?我们能提前知道结果么?考试是为了知道我们有什么不会,还是为了让大家都考100分?我们怎样让自己急躁的心情平复?给这个急躁的情绪起个名字,会更有利于我们战胜它,你想叫它什么呢?

这一次的对话,让我体会到了试着做一个木鸡的好处,没有提前评判,被情绪所左右,没有轻举妄动,平静的我看到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孩子也开启了控制自己情绪的征程。

开心的是孩子在后面的考试中,没有再被紧张困住。可以预见的是,孩子还有很多情绪需要学习怎么调整,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大人也在这条路上。

PS:使用的过程,一定先是木鸡状态,真心地没有评判,否则带有情绪、预设的妈妈跟孩子的对话,会变成拷问。
▲女儿在新疆的南山牧场骑马。

第三板斧:晨思法

夏天来了,大家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火气也跟着高温噌噌地往外冒。

根据我这一年学习哲学的经验,早晨抽时间思考十五分钟,会让你这一天情绪更稳定,思考趋于理性,有利于防暑降温。

做早饭、上班的路上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思考的内容多问些为什么,这类的问题可以不断下钻,比如昨天晚上我为什么生气?孩子说的一定没道理么?我为什么那么在意这件事呢?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只是如果坐公交地铁,千万提醒自己别坐过站了!

历时一年,我已经脱离了祥林嫂的身份,周围的伙伴常会被我冷不丁的幽默逗笑。

我问孩子,妈妈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孩子说,妈妈变得有耐心了!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虽然孩子的数学成绩离学霸还远,但她能耐心多读几遍题目,字也写得好看多了,很享受几天背一首长长的诗,情绪振动的波幅下降了。

我想起了柏拉图说过的一句话,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END
作者:刘晓,童书妈妈写作课老师,人生低谷时遇见应用哲学,从此义无反顾踏上哲学践行的道路,思考成为生活中勘破心结的利刃!
编辑:山抹微云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还会喜欢其他书友的分享:

《未来学校》

在线教育、大语文、编程,孩子该怎样学才不会流于形式?一位妈妈的实践和反思

《乌合之众》

十年前我投资了“最好的学区房”,如今收获了什么?

孩子的自我有多重要?消灭自我却只需要六步

《夏山学校》

自由自治的夏山教育,在中国行得通

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夏山学校》中那些触动家长的金句

一位清华优等毕业生的反思:我们终将走上自我教育之路

《夏山学校》读书会实录: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行得通的

你是选择让孩子出人头地做精英阶层,还是幸福而平凡地生活?这就是夏山和伊顿的区别

《教养的迷思》

6分40秒读懂最烧脑的《教养的迷思》

颠覆地解读颠覆性著作:《教养的迷思》读书会

美国心理学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不了多大作用

《坚毅》

土木工程博士爸爸用技术分析:为什么嗑瓜子可以随便嗑半小时,学习却不能?

为什么我能坚持四年写两百多万字,却无法坚持减肥?

《让天赋自由》

我们不一样:我的孩子上职高,同样能施展天赋

清华妈妈的技术贴:发现天赋培养优势不能只靠follow your heart!

《从尿布到约会》

当孩子举着套套站在你面前……
 书单 
向微信后台发送“书单”获取各年龄书单


 加入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转载 
向微信
后台发送“转载”扫码进转载群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杂志订阅


    关注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