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方,有这么一种宝贝

 

红树林...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513-中国红树林
作者:猫斯图  罗茜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一生仕途不顺的苏轼又一次遭到了贬谪,先是来到了广东惠州,接着又因为字“子瞻”,被调任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

当时北宋的经济和人口中心在江淮流域

贬谪到海南岛已经无异于流放了▼



海南地处南海偏远之地,不仅远离东京汴梁的政治中心,更离苏轼的家乡四川有千里之遥。而此时的苏轼已经是一位57岁的老人,他登上了儋州澄迈驿(今海南澄迈县)海边的通潮阁,吟出了两首悲诗,其一云: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晚潮。


这本是一首寄情于景,抒发诗人老年远离官场、背井离乡悲怆之情的诗,却不想成为了中国南方植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文献突破口。


潮水里的树林?
值得注意的是,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不觉青林没晚潮”。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青葱的树林被淹没在晚间的潮水中。但从一般的生活经验出发,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树能每日被潮水淹没而不死不烂,因此文学研究者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隐喻,苏轼看到的真实景象其实是青林被隐没在了逐渐昏暗的暮色之潮中。

诗中的晚潮或真的是傍晚的涨潮

而当时的东坡先生可能不知这青林为何物▼

但同样的文本,植物学家们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苏轼此时被贬之地是海南,这里的沿海地带生长着一种极为特殊的、可以被潮水淹没而不死的植物。东坡先生当年可能并没有用什么隐喻,而只是用诗句把自己的亲眼所见写了下来。

横屏观看▼
这种奇特的植物,就是生长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淹浸,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由于红树植物叶片也是翠绿色,看上去和普通的木本植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和常规认知中的树林不同的是,

红树林在水边生长,甚至不怕高盐分海水

注意,下图是阿布扎比(阿联酋)附近的红树林

(图片:shutterstock@Lee Bernard)▼
那为什么这种树会被称作“红树”呢?

红树科的植物富含单宁,在空气中氧化后会呈现红色,因此这种树在被砍伐以后,树皮和木茬在空气作用下就会变成红褐色。所以“红树”这个名字,说的是这种树木氧化后的木质部分,而不是指树叶。对于植物学外行来说,要从树叶外观分辨出红树和普通乔木还真不容易,因此在苏轼笔下被写作“青林”并不奇怪。

在它们安然无恙时,和其他的乔木是相差不多▼
由于红树林往往生长在海湾、河口淤泥较深的盐渍土壤上,因此它常常被认为是陆地生态圈和海洋生态圈的过渡阶段,许多蟹类、贝类、鱼类和海鸟等近海生物都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有一席之地。海洋学家将红树林与珊瑚礁、海草床并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它在环境保护和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红树植物根部的小螃蟹

(图片:daniel.chvanov@gmail.com/deposit /图虫创意)▼
不过如此重要的红树林,倒是一点也不娇贵,在南北纬25°之间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只要海水比较干净,周边居民不对它作过度砍伐,红树林往往都能茁壮成长,庇护那些需要它的小生灵。

假以时日,一棵变两棵,两棵变一片

会给人一种红树可以水中造陆的感觉

(图片:shutterstock@Damsea)▼


海中生存的秘诀
亲眼看到过红树林的人,都会对这种乔木的奇特习性大为惊奇。一般的乔木,连泡水都会烂死,唯独红树林,不仅能耐水,还能耐咸水,并且能在咸水中自如地生长、繁殖,近海植物的生态位几乎只有这一类树能大规模占据。

根系扎于水中,构成了交叉的根部网络

也是很多海里小生物的家

(图片来自@Damsea  / shutterstock)▼
能适应如此不凡的环境,自然与它不凡的生存武器有关。

首先,红树具有强大的泌盐能力和高细胞渗透压。这两种能力是高度相关的,正是通过高细胞渗透压能力,红树才能把高盐度的海水在细胞内过滤为淡水,并通过树皮的代谢把那些威胁生存的盐分从体内排出去。生存在西北盐碱地的胡杨也有这种能力,但能长期泡在海水里泌盐的乔木,还是只有红树一种。

在红树植物的叶片上可以看到盐结晶

这就是其独特的泌盐能力▼
其次,为了防止弱小的种子被海水破坏,红树还进化出了植物界非常少见的“胎生”形态。红树种子的发育是在母株上完成的,它会为果实里的种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待种子发育成幼苗后,再从母株脱落,直接插进淤泥发育成新株。这样就避免了幼苗无法抵御高盐分海水侵袭的问题,让红树家族的血脉代代相传。

在母体树上的果实直接长出根系

脱落之后能直接扎根在泥滩中

一些不具有胚根的胚,能在脱离母体后

迅速在泥滩中发芽生根

(图片来自@Taiwankengo / wikipedia)▼
第三,也是一种红树的特殊艺能:以强大的根系在潮水中站稳脚跟。红树植物的根系可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也就是我们在退潮时看到红树茎基下伸出的拱形根。这种根让红树植物站得更稳,还能同时起到抗御风浪和输氧的作用。

直观能看到的一般是红树植物的支柱根

它们可以维持着基本形态

在退潮之后可以看到大量的呼吸根

(图片:shutterstock@Damsea)▼
红树对沿海环境的保护,也主要通过这些奇特的根系来完成。

中国东南沿海每到夏季就受到台风侵袭,而台风往往还伴随着风暴潮等次生灾害。在直接面对海洋的海南岛和一马平川的珠三角、雷州半岛,这种灾害的威力还会被放大,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但如果地区沿海前线存在根系发达稳固的红树林,气象灾害就会被厚厚的树林缓冲,堪称南方的三北防护林。

绵延数里的红树林生长在常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海南-海口附近,红树林保护区)

(图片来自@ DreamArchitect  / shutterstock)▼
另外,红树林的根系还有固定、过滤河口泥沙的作用,在近海处富集泥沙营养,却不影响海草床的发育。一旦海草床能稳固地向远方延申,其上又能生长出珊瑚群,让海洋三大生态系统和谐共存。这根生态链条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而红树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第一环。

红树林沿着河岸滩涂生长扎根

也营造出一个以红树植物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图片来自@ Chad Zuber / shutterstock)▼
至于一般乔木有的固碳、过滤空气污染等作用,红树林也同样是一个不少。

而中国境内的红树林,在世界红树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保存着世界约1/3的红树植物种类,据最近报道显示,总面积为2.46万公顷,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港澳台等地,甚至还成功在浙南人工种植,北推了红树林的生长区间。

这些地区以红树林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少。福建漳江口,海南东寨港,广西山口、北仑河口,广东深圳、湛江和珠海等地都有红树林保护区,既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又是不可多得的城市绿肺。热衷自然的朋友们,到了当地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些南方奇景。

众多保护区的建立让红树林健康的生长

不仅带来了壮丽的景观

也为整个地球生态发挥着自己的特长

(左右滑动可查看多图)▼


如何保护守护者
然而,在海潮、台风面前都毫不退让的红树林,却在人类活动下感到了深重的生存危机。

我国历史地理大家侯仁之先生和司徒尚纪先生在《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中指出,在苏轼生活的年代,海南岛沿海红树林就已经遭到了人类破坏。

人类有太多种方式伤害红树林

除常见的砍伐,捕鱼等,还有本就非法的采砂

更是会对红树林造成大面积破坏▼

由于红树往往生长在河口位置,对于当时的渔民来说是出海的阻碍,因此砍伐它们的目的之一是给航路开道。另外,红树皮中有可以作为染料和药材的成分,因此也有些岛民是把它当作了经济植物进行开发。但在一些乡约中,学者们也发现了明文记载保护红树林的规定,看来也有不少乡民认识到了红树林可以防风防浪,保护乡里的作用。

和红树植物同样适应于淤泥质海滩的

盐生植物互花米草是一种入侵物种

与红树林发生生存竞争,导致红树林减少▼
到了现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这些南海卫士又一次受到了重视。对于南方沿海省份来说,红树林就是当地绿水青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稳住红树林生态,不仅有利于保护南海周边的水土,也对当地在台风季节的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便当仁不让肩起了保护红树林的职责。

在大众的视野之外,在红树林的泥潭中

有这么一群人为维护红树林生态努力▼
南海局开展的红树林相关的业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便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调查监测和评价体系构建。这是因为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过程中,红树林需要的是自我修复的机会,而不是大规模的人工干预。所以表面上事情做得少,背后要做的功课却不少,了解红树林的自然生长情况更是重中之重,唯有如此才能因势利导地保护它。

红树林调查现场

机械是无法进入的,只能依靠人工▼
一个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由红树类植物、底栖动物、鸟类等生物成分,和沉积物环境、水环境等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和谐共处,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为了保护红树林,南海局启用的生态监测手法也很多样,高科技的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视可以用于红树林分布制图、监控外来物种入侵以及对时空变化的掌握;同时也有最朴素却有效的人工走访调查,形成了一套立体的监控网络。

某地2016-2018年互花米草和红树林分布变化图

(制图: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广东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无人机正射影像图

(制图: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工作人员对植物进行测量记录

这能掌握到红树林的真实的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之上,南海局结合我国南方红树林的特色,还开展了生态损害核查和生态预警监测。

信息在手,心里才能不乱。经过十余年的积累,通过试点监测、业务化监测和生态损害调查等工作,南海局掌握了中国南海区红树林的自然生长情况,研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树种的保护和修复方法、修复布局及修复效果指标等,监督指导地方政府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贴近红树林自然生长状态的方式,宜滩则滩、宜荒则荒,因地制宜开展海湾整治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项目建设。

“心型”红树林▼
得到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特征而修复的红树林,将具备很高的生态价值,并能和滨海防灾减灾协同增效。

如果你也想和南海局的专家一起,亲眼见证中国南海边的这些忠诚卫士是如何守卫海疆,又是如何被监控和保护的,就请关注6月8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的直播节目吧。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专家将带你走进南海红树林,深度了解壮美又丰富的“海上森林”!

长按右下方二维码

就能进入直播间
6月8日9:30,锁定百度app地球漫游计划直播间,或百度一下“红树林”,观看直播!

现场直播中,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将带着大家直击红树林生态现状调查现场,看他们在潮汐间隙,深入滩涂开展生态调查的过程。欣赏红树林的朝朝暮暮,探访在红树林生存的鸟类和滩涂生物。

不见不散。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Damsea  / shutterstock文中未做特殊说明图片均来自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END


    关注 地球知识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