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产500强高管的印度是如何培养学霸的?来见识一下印度虎妈的鸡娃方式

 

为什么在我们印象中脏乱差的印度,却频频培养出能力出众的CEO?...





关注我,做朋友圈最懂教育的父母


无论是顺义妈妈,还是海淀妈妈,鸡娃这方面都比不过印度虎妈。

撰文:林倩

《哈佛商业评论》曾做过一项研究,世界500强企业中30%的CEO都是印度裔,其中,不乏像谷歌、微软、万事达卡等全球知名的企业。为此,父母堂曾经专门写过一期特稿,分析印度的教育(←点击回顾)。

前不久的美国大选,我们关注了那位印度裔的女副总统,《美国首位亚非裔女副总统,从小由印度单亲妈妈抚养,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自我认同”对一个孩子的意义》(←点击回顾),打破了美国最硬、最高玻璃天花板的女副总统哈里斯,背后也有个印度虎妈。

到底这些印度虎妈有什么绝招,可以超越传说中的顺义和海淀虎妈,成为虎妈中的战斗机,源源不断地把娃送到世界顶尖学府呢?
1

虎妈中的战斗机

口头禅:你想让我死吗?
有个著名的印度裔脱口秀演员Sindhu Vee就曾分享过自己彪悍的育儿经历。

她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前投行精英,先生是丹麦人,两人婚后育有三个孩子。即便有三个孩子,夫妻俩的育儿观念重合度还是为零。

据她自己描述她丹麦先生所有的育儿内容可以总结为“快乐教育”,平时主要有这两句口头禅:

亲爱的,你一定要非常非常非常开心。

给你乐高,去玩吧。

但是,她认为这种教育方式的作用并不大。

因此,Sindhu Vee则延续了自己印度父母的教育方式,即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如果你做了坏事,父母就会因此去死。
Sindhu Vee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

在孩子7岁的时候,学校曾打电话希望她和她先生一起来学校一趟,因为老师发现他们的儿子总是会因为特定的事情感到紧张。

这个特定的事情指的是:每次家庭作业没有拿到满分的时候,他都说:我不想回家,我妈可能会死。
虽然在老师面前Sindhu Vee表现出了不可思议,但是她表示自己的内心是非常开心的,因为这说明自己的教育对孩子是卓有成效的。

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印度虎妈也是如此彪悍。

Sindhu Vee甚至还举例描述了在印度的不同地区,当4岁孩子因不听妈妈要求,多放了一勺巧克力后,印度虎妈的教育方式:

大部分地区:我告诉你在牛奶里放1勺巧克力,你放了2勺,你想让我死嘛?!

古吉拉特(北印):Jonh你居然在牛奶里放了两勺巧克力,你喝什么牛奶,你干嘛不喝我的血?

旁遮普人:你在牛奶里放了两勺巧克力,好嘛,我马上就去打自己,往死里打,你在旁边喝你的牛奶吧。

Sindhu Vee的妈妈:你玩啥勺子呢?拿刀捅了我吧,我知道你想。

或许在Sindhu Vee分享的例子中会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反映出了印度虎妈的狠,不仅对孩子狠,还对自己狠。尤其是在印度的精英种族,这种教育方式更是常见。

那对于其他的印度种族呢?其实也是如此。

虽然印度的种姓制度早在1948年就在印度宪法中被废除,但贯穿了数千年的种姓观念,早已经渗透在他们的血液里。并且对于地位越低的种姓而言,通过教育冲破种姓制度可以说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逆天改命的可能。
当然,光有往上冲的信念是不够的,那印度虎妈都是怎么鸡娃的呢?到底要让孩子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让他们成年后有机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成为高管甚至CEO的呢?
2

印度虎妈的鸡娃套路
根据一项针对29个国家2.7万名父母的调查显示,印度父母最愿意为孩子的功课耗费时间,并且约有62%的印度父母是每周花费7个小时以上来辅导孩子功课的。同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有自己的全职工作。

可见,印度虎妈不仅鸡娃,还鸡自己。除了时间上的付出以外,印度虎妈的鸡娃套路还有这些:

1.倾其所有抢占优质教育资源,抱团鸡娃,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我国,不少父母为了孩子能进好的学区,不惜花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买老破小的房子。印度虎妈也是如此,甚至是更疯狂。

电影《起跑线》,中产阶级的拉吉夫妇为了女儿米娅能上好学校,就不惜倾家荡产在富人聚集区买房。并且夫妇双方还要接受各种考核,除了学历、职业等硬性指标,他们的谈吐、衣着品味等也纳入了考核标准。
即便是收入微薄的家庭,也会倾其所有为孩子抢占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些印度的好学校会为贫困家庭留出一定比例的名额)。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摆脱贫困的入场券。

在抢占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后,这些印度虎妈便会开启抱团鸡娃之路。
她们会了解周遭印度家庭成员的各项突出技能,然后在每周末以及假期时,自发组织,让这些有突出技能的家长为他们的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培训学习。

2.尤其注重英语和工科,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以得到磨炼

在印度虎妈的认知中,英语代表的是阶级,可以在语言上直接与国际接轨。因此,英语在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基本上算是一半的母语了,同时也是第一书面文字语言。

在极其考验英语功底的全美拼词大赛(National Spelling Bee)上,印度娃更是从数万美国本土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夺走了过去14届的冠军。去年更是出现了历史性的场面,有8个孩子并列冠军,而其中7位来自印度。
除了注重英语以外,印度虎妈还尤其注重让孩子学习工科知识。

这主要与印度普遍推崇的两大职业:公务员和工程师有关。以下是今年印度这两大职业毕业生的年薪起步表。
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资源背景,是很难成为公务员的。因此,对于大部分的印度人来说,工程师其实是首要选择。

而这也是为什么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往往竞争最为激烈,甚至录取难度远高于哈佛等名校。同时也是印度虎妈的主攻方向。

3.对孩子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印度文化中,有一种叫“Jugaad”的思想,即“随机应变”。在印度人看来,如果问题无法完全解决,那么就要寻求改变。

他们也将这种思想转化到了孩子的教育上,引导孩子不拘泥现状,不轻易接受标准答案,要懂得思考,如果难题无法一次性解开,那就用当前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法去尝试解决。

此外,还鼓励孩子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他们的老师对此也喜闻乐见。
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主角兰彻就是如此,他不拘泥于条框,尽力“折腾”,尽情发挥自身的才能。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造就了他们的能言善辩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因此,我们能看到在一些场合中,印度裔的演讲听起来总是能让人血脉偾张。之前哈里斯当选美国首位女副总统时的演讲更是如此。

那在这些印度虎妈鸡娃的套路中,我们有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呢?
3

印度鸡娃教育中

值得借鉴之处
每一种教育方式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虽然印度整体的基础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他们也一直在为之努力。对此,可见我们推送过的文章《世界500强30%的CEO从这个国家诞生,他们的教育做了些什么?》。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虎妈的教育方式中,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比如给予孩子适当的压力和合理的期望,当然还不至于像Sindhu Vee那样用死来胁迫孩子。
就像种豆芽一样。有一种豆芽是直接种出来的,它又细又长口感也不好;而另一种则是在它生长时压以重物,这样的环境下长出的豆芽又粗又壮,口感也很鲜美。

植物尚且如此,孩子也不例外,一味的快乐教育反而会阻碍他们的成长。而只有适当的压力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往前。

如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育学教授William H. Jeynes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的:

父母的期望、亲子沟通质量、父母教养风格会对孩子的学业有正向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印度妈妈还很注重资源的整合,她们的抱团鸡娃就是在“运营”身边的资源,不仅是整合其他家长,还可以是社区资源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构建起成长和发展的完整学习圈,同时为他们的个人性发展的需求提供成长空间。
其实不管是印度虎妈,还是中国虎妈,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不随意否定孩子的想法,允许他们做自己,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允许他们质疑和挑战权威,鼓励他们探索和论证自己的想法。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的成长,才有可能在未来独自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
- The End -
— 好物推荐 —
不起球の打底裤59元起↓
不起球の打底衫89元↓
“点赞”“在看”和我一起成长


    关注 父母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