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庾姓兄弟,万江谷涌喊你回家看龙舟吃粽子

 

万江庾氏在韩国开枝散叶,现今南北韩各有庾姓人士约万余人。...



这是我第一次来谷涌,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的家乡,也有着同样优美的水道两岸景观,尤其是这里的沿河路水榕景观亲水带,让人一进村就想停下来,好好走走。






谷涌姓庾人口竟占全国十分之一

“庾”在东莞的285个姓氏中,算是人数不多的小姓,在2001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庾姓只有5万人左右,东莞占了4000多人,除了常平、虎门等地居有庾姓人家,万江谷涌是东莞庾氏后人最集中的地方,这个2.5平方公里的水乡村庄,98%以上都姓庾。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大杀臣子,受“胡蓝案”牵连,庾氏族人四散避祸,其中有个叫庾德信的人,率眷逃到谷涌,在这过上耕读家声的乡居生活。



想来也有趣,这处原本是沟汊交错,芦草丛生的荒滩,五谷奇缺,食不裹腹,却取“谷涌”这么一个寓意“五谷汇集之所”的好名字,估计是当时谷涌人的一种愿望吧。800年来,30余代庾姓兄弟在这里披荆斩棘、垦荒造田,辛勤耕作,成为东莞一个较有名气的村子。



关于谷涌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故事。说的是以前谷涌什么都没有,有一天一只鸟嘴里叼着一袋谷种,撒在了这个地方,经过一段时间,这些谷种发芽了,人们把这些发芽的谷种拔出来种,后来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粮食,人们就把这个有谷、有河涌的地方命名为谷涌。

庾氏家族史源远流长,谷涌就曾接待过从韩国来寻根的宗亲。编撰《庾氏志》的庾裕良在书中写道,东晋初年,庾氏名将庾荀悠曾奉旨出使高丽,此后庾氏在韩国开枝散叶,到现在南北韩各有庾姓人士约万余人。韩国有数十个“庾氏宗亲会”,庾姓人每年都要举行聚会。





600多年历史的宗祠临江而建

沿着东江边进村,约走三百多米,只见古朴的庾氏祠堂三间一字排开,临江而建,祠堂青砖墙体,红砂岩墙基、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碌灰瓦筒,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

居中者横匾为“庾氏祠堂”,左右两边横匾分别为“耕读祖祠”和“耕乐祖祠”,走近细看,檐下彩绘山水人物壁画,富典型南方宗祠建筑特色。



以前这里曾作为学堂、添丁摆酒、辗米工场,而现在是摆喜酒、食龙船饭,招待同姓兄弟追宗寻源的地方,平日里,则作为老年活动中心,甚至是村里的图书馆、粤剧曲艺社演出的场所。

站在祠堂正对着的江边,空气出奇的好,放眼望去一片绿水汪洋,难以想象几百年前这里是两岸荒野的景象,随着岁月变迁,如今左岸是漂亮的住宅,右岸则是肥沃的水田。


在谷涌居委会旁边的巷子口,有一座古老的传统祭祀建筑“文昌阁”,阁内供奉主宰文运、点派状元的文曲星,人们在此祈求神灵,保佑地方志士榜上有名。谷涌的小孩子读书都会来拜文曲星,祈求学业顺利。


“庾家粽子”曾得到唐明皇称赞

曾被唐明皇大加称赞的东莞庾家粽子,在几年前被万江某茶楼“挖掘”出来,作为其招牌小食,一年四季都有卖。

相传在唐代时期,庾家粽就已扬名长安。由于庾姓族人世代有人管粮仓,他们对粮食品种的优劣极为熟悉。每当端午时节包裹粽子时,庾氏族人都选用口感最佳的优质糯米,并且对陷料的成份和制作工艺不断加以改进。



《酉阳杂俎》中说:“唐代长安的‘庾家粽子’白莹如玉,就连唐明皇都赞口不绝……”现在该酒楼的经营者与万江谷涌庾德信的后人有姻亲关系,经过多方的探索与几年的改进,“庾家粽子”的制作技艺得以继承。

庾家粽”以制作技艺超群出俗,用的是竹叶,经过五个小时蒸煮,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所说:“水浸数月,剥而煎食,甚香。”得以扬名。


参加裹千年庾家粽子赛的外国友人
敬请期待下期:

东莞“出产”的世界冠军不少,鲜为人知的却只有他




    关注 小地方0769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