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 “乐圣”贝多芬

 

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也是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他总结了古典主义时期也开启了浪漫主义时期。我们提过乐派的问题,乐派就是音乐的流派,一般同乐派的作曲家都有师生关系。

中国大陆最早接触的音乐家应该就是贝多芬,在当年李叔同创办的音乐小杂志里就介绍了贝多芬,并称他为乐圣。

他的音乐中具有显著的抗争性,也使得他的音乐在中国很受欢迎。



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宫廷里的歌手,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希望把他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

四岁就让他天天练钢琴。

贝多芬8岁时就已经可以较好地演奏钢琴和小提琴了。

11岁在教堂演奏管风琴和古钢琴同时开始学习作曲。当时的音乐家基本上演奏好乐器后都要学习作曲,这与现在是有一定不同的。



除去掉儿童时期,我们一般把贝多芬的生平分为三个大时期。

早期是在1802年前,也就是贝多芬的耳疾严重之前,以他创作的交响曲为例呢,就是第一和第二。中期(成熟时期)则是三到八,晚期呢就是第九交响曲。

早期在波恩当音乐老师,诶,哪个年代对这搞音乐的来说,教师都是个很常见的职业呐。。。

这时期他接触了很多富有新思想的人物,还接触了席勒、歌德的一些作品。

1787年时贝多芬去了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莫扎特在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当即向在场的人表示“他将震惊全世界”。

自5年后贝多芬定居在维也纳后他就一直留在维也纳直到去世。

贝多芬不依附于某个宫廷或贵族。作为一名独立的艺术家。这点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具有时代意义。



又没过多少年,也就是他28岁的时候耳疾开始发作。

这时的创作中除了第一第二交响曲和协奏曲之外还有十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包含了“悲怆”、“月光”和“暴风雨”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这里除了继承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外还加入了些自己的风格。我们听下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后来他的耳疾越发的严重,进入创作中期这段时间,当时他写下了一片相当于公开信的“海利跟斯塔克遗嘱”,在遗嘱中写明了与病魔斗争的痛苦,但写完之后他并没有自杀,想必是战胜命运,将其化作力量。

随后迎来了其一生中最为旺盛的创作时期。此时他在维也纳的名望颇高,拿破仑的弟弟当时是德国的一名国王,曾经重金希望聘请他做宫廷乐长。

贝多芬的创作特征在中期得以明显确立,主要表现了时代英雄斗争的主题和英雄生活。

作品中第三交响曲原本是准备献给拿破仑的,但得知拿破仑称帝后遍愤怒的涂掉标题,改成了献给那些英雄们。

这时期除了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之类的体裁之外还创作了一部名为《费德里奥》的歌剧。我们知道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这时期创作的。



1812年后,他的创作一度出现了十年的停顿。

1816年后也就是46岁时贝多芬的听力基本完全丧失,性格也变得暴躁。不过他也没闲着,一边收集了许多民歌,一边对自己的创作尽享了回顾与总结,后来证明这个总结总结的很成功。

晚期的作品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多的自身的风格,并预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现。

这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九交响曲,而这部作品也代表了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顶峰。

对于人类最高情感价值的歌颂,对于人类最深沉问题的思考,都在这时产生了。

第九交响曲的演奏后来变得具有了政治意义,比如东德和西德合并时的演奏和中国粉碎四人帮后的演奏。

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坚信斗争终将迎来胜利,人类最终必将走向团结和友爱的时代。

欢乐主题就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贝多芬具有资产阶级的思想,他的音乐是富有哲理的,也包含了“自由、平等、博爱"。

他一生9部交响曲比起莫扎特的41部和海顿的上百部来说确实是少,但这些作品的质量和整体的规模是前人无法达到的。


    关注 KUDAMON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