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图景—四大名著在孩子们中的阅读地位

 

至此呢,四大名著,就齐了...说还差西游记。西游记适合孩子,不用那个什么,节编。...



至此呢,四大名著,就齐了...

说还差西游记。西游记适合孩子,不用那个什么,节编。

今天呢,申爸多花点儿时间,说几件事情:

首先呢,是为什么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孩子在小学,一定要吃下。录音,阅读。不管是读节编本的,还是读原著。录音呢,评书也要听,原著朗读,也要听。

为什么四大名著这么重要?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呢,是文化习得上的需要;第二个呢,是智力建构的需要。

先说第一个。四大名著里面的故事,早已经渗透到我们这个文化里面去了,它已经融化掉,融化得那么利索,即便是说出来,我们都习以为常到根本不把它和四大名著去联系了。比如,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如,说周瑜打黄盖;比如说,跟猪八戒一样,跟猪八戒一样,是什么意思呢?贪吃呗。跟四大名著联系在一起的说法儿,那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

孩子习得这些日常用语,最好的法子是什么呢?自然,吃透原著。吃透了原著,就从根子上解决了文化现象中,很多很多很多的问题。要是孩子没有啃过三国,你怎么给孩子解释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很难。孩子如果已经啃过三国,并且,像骆那样,对三国非常非常感兴趣了,你不给他解释,他也十分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得非常到位,这是这个。其实呢,我们很多爸爸妈妈,自己小时候,也没啃过三国,四大名著,现在,还不也对和四大有关的文化现象,熟知了么?这里面,有个效率问题,直接砍根子的方式,效率最高。

光有习得文化的目的,还不足以说明,申爸为什么这么注重三国,四大名著。这其实,是和孩子的智力建构有关系的。换句话说,申爸重视四大名著,不止是四大名著本身。更重要的,是建筑在四大名著上面的其他的东西,后续,那个“一招存一机”里面的“一机”才是最重要的。

空口说,是很难讲清楚的。申爸来举例子。大申呢,接触四大名著,最早是孙敬修的故事。后来呢,在三上,听了曹灿版的《西游记》,在三下,听了《三国演义》。当时听的时候,很高兴听。故事么,孩子听进去了,就一直听,一直听。

听完了《西游记》呢,申爸就给大申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大申听了两下...西游记么,故事刚听完,还有点儿兴趣....就不听钱文忠了。转去听他的凡尔纳。听完了三国呢,申爸就给大申《易中天品三国》,还是听了两集,就跑掉了。然后呢,申爸就没再给大申四大名著。

一直到了四下。申爸发现,大申已经有了自省能力。自省,自我反省。孩子会思考,他思考外界的对象。当这种思考能力转向自己,自己思考自己,就是自省。大申很明显,四年级暑假一开始,申爸观察到,并确认大申有自省能力了。顺便说一句,这种思考能力,当转向思考本身的时候,就是哲学。就是说,思考思考,就是哲学能力,这种能力,在孩子十二岁、十三岁的时候,敏感期。孩子的思维,到了这个程度,原则上说,他在思维能力方面,已经发育完了:他已经无所不能了。成人能干的事情,原则上,他都能干了。嗯..这是插一句前瞻。

话说,申爸观察到大申能够自省了,第一件想到的事情是什么?你猜猜看?呵呵,是听、读《水浒》。于是,大申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读完了宋云彬的《水浒》,也听完了水浒原著。水浒原著呢,是九月下旬听完的,宋云彬暑假就读完了,《水浒》是大申阅读的第一本四大。以前的,都听故事了。大申一听完《水浒》原著,申爸马上把《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鲍鹏山心说水浒》和《品读水浒传》装到Nano里面,让大申自己随便选着听。申爸笃定:这回,大申会很喜欢这些“讲水浒”的讲座,这和以前三国和西游,应该不一样了,果不其然。大申上来,试听了一下,就先选鲍鹏山。把鲍鹏山都听了,听完了鲍鹏山,大申开始听《品读水浒传》,今天早上还听了半个小时。

嗯....说一下哈,《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鲍鹏山心说水浒》和《品读水浒传》这几个东西,有什么区别。这三部节目,都是《百家讲坛》里面的,鲍鹏山新说水浒,属于解读性质的讲座,发幽阐微,从字缝里,从不为人说留意的细节里,发掘有意思的观点,当然,也从宏观上,阐述水浒每个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大申很感兴趣地听,一口气听完。十一期间,就听这个。

品读水浒传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讲座呢?品读水浒传,是百家讲坛早期的节目,00年或者01年那个时候的....记不清了,反正很早了。那个时候,百家讲坛那的定位,和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兼顾大众娱乐性。那时候,不管什么娱乐不娱乐的,就是一个学术讲座。现在的演讲者,嘴皮子都非常非常的利落,会讲,讲得好。

那个时候呢?请来的都是学者,搞学问的,现在大部分是讲者,讲课的。他这个学者讲东西,很枯燥,语气有时候,都不很连贯。可是呢?大申非常非常喜欢听《品读水浒传》,品读水浒传是侯会、刘世德、段启明、张俊、周先慎、刘荫柏、徐江、周思源和石昌渝九个人讲的,每个人讲一个专题,学术性的。

我们看看,它这个学术性的,讲什么,就知道,和鲍鹏山有什么不一样了。比如说,今天早上,大申听侯会的《水浒传成书之谜》,侯会讲些什么内容呢?他讲,这个水浒传里面的内容,是两百年间,民间渐渐流传聚集起来的,完了呢,到了施耐庵那里,他把流传的故事整理到一起,成书。

怎么证明水浒传不是施耐庵想出来的呢?侯会这么证明:施耐庵是苏州人,南方人,水泊梁山在山东,北方。他这个南方人,对北方的风物,就没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呢,你去看他这个水浒传,一写到水泊梁山的具体景物了,就模模糊糊,十分不真切。相反,那个谁,到了杭州,那景物就真真切切,描写得玲珑剔透,如在眼前,施耐庵苏杭人么,生活在那里,描写杭州,是他身边的景色,看得足,吃得透,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了,北方他没去过,写不出。

我们看哈,它这个事情。侯会是讲学术研究的事情;鲍鹏山是“戏说”,这两个不一样。可是,不一样在哪里呢?你要是去说,很难说的。但是呢,大申听完了水浒,看完了水浒,听完了鲍鹏山,听完了侯会,诶,这就行了。“很难说清楚”的事情,这回,申爸不用怎么说,就能说清楚了。

今天上学路上,申爸问大申,水浒原著和鲍鹏山讲的水浒,一样吗?大申说,不一样,但是呢,都感兴趣听。是感兴趣听,他已经都听完了么。申爸就跟大申说,原著啊,是故事。鲍鹏山呢?讲的是原著的欣赏。可不是么:林冲是个性格懦弱的人,鲁智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这话,在原著里面,根本就没这么说。原著只是讲林冲具体的事情,怎么懦弱的,逆来顺受。鲍鹏山呢?他直接指出,林冲性格是懦弱的,这就是欣赏和原著的区别。

你们上课,马老师带着你们学习课文?对吧?马老师讲的,你想想,是不是就是在欣赏课文啊?大申想了想,点点头。对啊,语文老师上课,就是在讲课文的欣赏么。大家注意:语文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的本质,是很难直接说清楚的。你不要说对一个10岁的孩子,对于30岁的成人,你都很难说清楚,语文老师上课说的内容的本质是什么,怎么才能说清楚呢?用类比。

大申刚听完原著,也刚听完鲍鹏山,这两者在性质上的不同,在大申脑海里,是十分清晰的...尽管,大申描述不出具体是什么不同...不止是大申了,就是成人,也描述不出来。这种差异,很多是具有默会性质的。可是,不同是十分明显的事情。透过类比,这种不同的感受,就推移到语文课文和语文课上去了。

申爸接着和大申说,《品读水浒传》和《鲍鹏山新说水浒》,有什么不同?大申知道不同,但说不出怎么不同。申爸告诉大申:《品读水浒传》是学术研究;鲍鹏山是娱乐故事。啊,这下子,大申明白了“学术研究”是怎么回事了。学术研究啊,这个事情。每个妈妈都是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来的,专业的学术研究训练出来的。学术研究,怎么个性质?到底怎么回事?很难讲清楚的,很多时候,很多人,连学术研究体验都没有很好的体验。

大申听完了《品读水浒传》听完了了《水浒》听完了《鲍鹏山》,申爸只要一指出来,大申就明白了:哦,原来这就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就是这样的啊!尽管他说不出来...不止他说不出来,你让申爸说,申爸也说不出来。这东西,没法儿说。没法儿说的东西,怎么让孩子懂呢?

嗯,这就回到主题了:为什么四大名著。任何的理解,观念,它们一定起源于具体的事物,要让孩子理解,感知,首先需要让孩子体验具体的事物。在理解什么是学术研究这件事情上,TMD具体事物就十分复杂,如果不能够有典型的、集中的事例,那人们就很容易迷失到体验中去,自己糊涂了,出不来。就像很多读完博士的人,还是不知道什么是学术研究一样,他每天做的就是学术研究,可是他进去了,迷失了,出不来,他就谈不上体验。

那么,如果你要让别人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你怎么办呢?最好,是有一个典型的模型。诶,四大名著,就是提供这种典型模型的。在大申理解学术研究是怎么回事的过程中,典型模型是由三个东西构成的:水浒原著、鲍鹏山和品读水浒。

原著好玩儿啊,故事,大申听,大申读;听完了,读完了,体验就有了,大申自省能力发展了,他接受鲍鹏山。也听,兴致勃勃地听,听完,他就有了体验。

大申呢?听完鲍鹏山,听《品读水浒传》,他对《品读水浒传》也有了体验,这三种体验,相互之间去比较,他比较了,这时候,申爸给他指出来,《品读水浒传》是学术研究,大申呢,就马上明白“学术研究”是怎么个回事了。

大家注意:这三个材料,水浒原著、鲍鹏山和品读水浒,是构成整个模型的构件。这个构件,它必须要有,先开发出来。就如同你盖房子,你得有预制板、砖块、钢筋一样,你没有预制板、砖块、钢筋这些建筑材料,你怎么盖房子啊?

现在,申爸要问你:哪种领域里面的东西,会有现成的预制板、砖块、钢筋?只有那些名著!你这个不是名著,谁会去“戏说”?谁会去“研究”?为什么要给孩子四大名著啊?原因很简单:只有围绕着四大名著周围,才有各种各样的已经做好,拿出来卖的“建筑材料”!

你说我逆反,我就不四大名著,我来个什么...镜花缘?镜花缘,文学价值也很高啊。镜花缘为什么不行?你镜花缘,镜花缘完了呢?你到哪里去找鲍鹏山新说镜花缘?没有么,这根本就没有。你要选镜花缘,镜花缘完了。完了就完了,没有了。要讲开发好,现成的建筑材料,水浒传西游记才哪儿到哪儿?三国演义、红楼梦才多呢,要什么有什么。所以啊,为了将来建筑起华美的高楼大厦,四大名著,必须的。

那什么,顺便补充几句。老是有聪明的爸爸妈妈问,为什么《水浒》?为什么不是《战争与和平》?从小说的角度讲,《战争与和平》当然要比水浒强了,可是呢,我们给孩子资料,不只着眼于小说,小说本身,我们是要给孩子一个体系,一个系统。你说,你给孩子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完了呢?你在中国,找不到鲍鹏山说《战争与和平》啊?那完了就完了,白费了。

所以呢,申爸给出的资料,是一个精心构建的体系里面的一个角角,这资料呢,只是一个开头,大头在后边,还没来呢!你现在单从这个角角的角度,说那个角比这个好....申爸也同意。可是,那个角,完了呢?完了就没了。这个角呢?无穷无尽的后续,后续的那些东西,才是建构智力,建构世界观的关键的东西。

班级微信公众号:孝感玉泉小学2014级三班


    关注 孝感玉泉小学2014级三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