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巡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幻想的国王米切尔恩德

 

米切尔·恩德1943年的春天,米切尔恩德写了他人生中第一篇小说,或许他并不知道那是小说,他只是把他脑子里的故...





米切尔·恩德
1943年的春天,米切尔恩德写了他人生中第一篇小说,或许他并不知道那是小说,他只是把他脑子里的故事写出来,顺便把他的情绪和幻想都一股脑发泄出来,米切尔恩德那年只有14岁,正是鲜衣怒马的年纪,精力旺盛却无所事事,所以他就去街角的马戏团,他不喜欢马戏,但喜欢听马戏团的人讲故事,马戏团的人走南闯北,经历丰富,一身的故事,米切尔恩德喜欢听他们讲路上的发生事。他不知道把这些听来的东西和谁分享,他的母亲正一个人扛着养活一家人的重担,他的父亲因为那些他看不懂的画被纳粹封禁,所以他就把它们都写出来,诗歌或是故事。米切尔恩德少年时代精神生活比他的物质生活丰富的多,他父亲画了很多奇幻复杂的画,他看不懂,但是他很喜欢,那些飞上天空的渔船和羽毛做成的浆,破碎的钢琴和倒悬的池塘。这些奇妙的东西让米切尔恩德浮想联翩,沉迷之中。战争的到来就像是在艰难的生活上面又抹了层霜,冻得人直不起腰。二战之后,米切尔恩德去了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希望能做个演员养活自己,但毕业后他只进入了一个小剧团,只能在德国北部做巡回演出,米切尔恩德每天的工作就是搬道具,制作舞台道具和布景,偶尔客串演员。在剧团的的这些日子很苦,也让米切尔恩德饱尝冷暖和炎凉,辞掉剧团的活后,他回到慕尼黑转做幕后,为舞团写剧本为电台写影评,但他依然很穷,贫困潦倒,只能靠面包圈充饥。1960年,恩德写了一篇讲述火车司机卢卡斯和他的朋友吉姆·克罗甫以及十三个强盗的故事,(这本书也就是后来的《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这本书他投稿了13次,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还说这本书“写作手法怪异”和“故事情节荒诞”,直到第十四次投稿才终于得以被斯图加特的蒂纳出版社出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德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政局动荡不安,民众之间缺少信任,关系冷漠,最流行的文学是关于宇宙外星人或者激烈的星球大战的故事,在这样的浪潮之下自然传统的符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文学被完全淹没,没有一丝落脚之地。于是1968年,米切尔恩德参加了西德大学的学生运动,想通过“改变政治条件”来“创造新的意识和新的人”,可是这次活动进行的并不顺利,学生内部之间的矛盾重重,内讧和勾心斗角让他十分失望。与德国氛围截然相反,意大利当时已经对艺术自由十分宽容,而这份宽容也让米切尔恩德最终下定决心离开德国。1971年米切尔恩德和妻子英格博格·霍夫曼定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直到他的妻子去世他才重返意大利。这次移居是米切尔恩德艺术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在自由的意大利,他的创作天赋像脱笼猛虎般被全面释放,他放弃了对外表的关注,重新回归到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上。然后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两部小说《毛毛》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这两本小说让米切尔恩德登上了德国幻想文学的顶峰,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幻想文学的浩瀚星海中,米切尔恩德成为了当中最熠熠闪亮,影响力最久远的一颗。

《毛毛》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米切尔恩德的父亲埃德加·恩德是德国很出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所以米切尔恩德自小就接受了超现实主义“思想的无目的的游戏”的观点,写作的原动力是“想象的,自由的,无目的的游戏。最重要的一点是超越所有的道德规范。而对于幻想小说,恩德更注意的是”游戏规则“的构思,他的《毛毛》历时六年才最终定好规则。恩德曾说过:人同美应该只是一场游戏,人应该只同美一起游戏,因为,只有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对恩德来说美的本质就是“充满神秘的”和“惊异的”。这也是为什么恩德对幻想小说如此钟情。幻想小说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学类型,它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融合,既有浪漫主义文学富于幻想的特征,又有最深切的现实意义。幻想小说就是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达到现实主义的效果。恩德的每一部作品都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下透射出严肃的哲学内涵和对现在人生存状况的思考。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像一把燃烧的利刃,斩断这个时代所有的物欲横流、冷酷无情和行尸走肉,他想重新擎起光明的大旗,驱逐人类内心中的荒芜与黑暗,在喧嚣与浮躁中重新奏响内心最纯净的号角,回到最初的爱与善。

米切尔·恩德
恩德的作品被大多数人说是儿童文学,他也被贴上了儿童文学作家的标签,但是,恩德从来都不承认,他曾说过:

事实上,儿童和成年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我认为把文学划分为成年文学和儿童文学是不恰当的。”

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儿童和成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人们只是臆想着给儿童创造一个“儿童文学的保护区”,可是信息的洪流像奔腾的江海冲刷着孩子们的世界,保护区在它面前像掉在岩石上的玻璃一样碎的一塌糊涂,我们只有像恩德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一面镜子,审视自己生活的世界,思考行走的意义。

米切尔·恩德作品
七十年代前后,文学界十分崇尚批判现实主义,直面黑暗,揭露社会生活中的弊端,以达到教化和警策的目的。这是当时德国文坛的主流。幻想文学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是误导人们脱离现实的,对此米切尔恩德却认为:

“我不想用自己的作品去教导谁,也不去追随某一种时髦的观点。我创作的原动力,来自于儿童对游戏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爱好。对于我来说,每写一本书都是一次新的旅行的开始,这是没有预定目标的旅行。当然这样的旅行对于我来说是冒险。它将我置身于无法预料的重重困难之前。可是由于创作过程中新的经历,新的感觉和新的观念的不断涌现,等到旅行结束时,与迈出第一步时相比,我已成了新我。”

#点击直接跳转,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1·李欧·李奥尼:和我心中的宇宙对视一次
2·安东尼·布朗:敲开上帝的门
3·偶像的黄昏时代,我们需要遇见谢尔·希尔弗斯坦
4·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的国王
5·大卫·威斯纳,我一个人在后院捉恐龙
6·宫西达也——这是我的温柔
7·约翰·伯宁罕——我永远站在孩子这一边
8·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经典之作,优秀家长的必读书
9·安德列·德昂——自由精神下的浪漫情怀
10.佐野洋子——我的故乡在北平
11.几米——在这个冬天我会抱紧你
12.全世界最有名的兔子背后的故事
13.三夺凯迪克大奖,他是绘本书界的华人之光
14.死后的17年,他狂赚了7700万

15.埃米·杨——哈弗大学的法学学位?那很伟大,但那并不是我的梦想

-看这里-
阅读·唤醒爱与智慧
长按|关注我


版权声明:本文系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原创,微信中包含的标识、版面设计、排版方式、文本、图片、图形等均受著作权、商标权及其它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注明编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的完整链接,谢谢!

法律顾问:陶海英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END-


    关注 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