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春又来,这两本绘本你要看

 

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冬至”这两字,读来总似带着雪声。

小时候,总觉冬至到了,冬天才是来了,此前立冬,也不过是空叫几声罢了,只有冬至到了,悬着的心,才落定,安稳起来。旧俗里,冬至是个重要且特殊的日子。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写道:“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算起来,我不在家过冬至,已四五年之久了,每每冬至,父亲总是一早就打电话叮咛:大冬大似年,自己吃点饺子!

我本北方人,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在我家,吃顿饺子,要全家出动,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母亲舌头尖,负责调馅料,父亲力气大,揉面擀皮都是他来。我包饺子,无师自通,就是速度慢了点。

母亲调的馅料,有秘诀,我一个人住时,总是调不出那味道。父亲揉面干净利落,擀出来的饺子皮大小相同,薄厚适中,不一会就能擀出一大堆来。我包的慢,他俩就等着我,和我一道说说笑笑,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离家几年后,又到冬至,我问父母吃饺子没,父亲总推脱说麻烦,我不在,饺子也包的不好,就没吃。



幼时,父亲教我背《邯郸冬至夜思家》,里面说“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父亲说这句,道尽相思,却不提相思。而今离家,回想这两句,年年冬至,围炉夜话,父母说的,想必也是我罢。

冬至吃饺子这个习俗来源说法有很多,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纪念医圣张仲景。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不过据清朝陈淏子《花镜》里记载,辣椒于明代才传入中国,所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这个说法,也并不一定准确。



《吃饺子喽》这本绘本很适合在冬至节看。

翻开书,仿佛能闻到饺子的香气扑面而来。冬至节到了,福奶奶在家包着饺子,隔壁的邻居宝儿来了,奶奶不仅叫宝儿吃了个够,临走还带了一食盒。可是刚到院门口,饺子没了。宝儿返回奶奶屋里又拿了饺子出来,走到院门口,又没了。是谁吃光了宝儿带出来的饺子呢?



北方冬至吃饺子,南方冬至,过法却不尽相同。

江南水乡,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赤豆在北方又叫红小豆,或是小豆,红豆汤、红豆棒冰都是这种豆子。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潮汕、闽南地区又喜在冬至时吃汤圆。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姑苏地区冬至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不同之处在于酿制过程中会加入桂花,加了桂花的米酒口味甘甜,色泽金黄,闻之有桂花香气,十分爽口怡人。



写冬至最好的一本绘本要属《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节》了。这本书有民间,有故事,有温情,在冬至节读这本书,是品味中国的不二选择。书以冬至为元素,以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自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读时既能感受到温暖和爱,也能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唤起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冬至一过,白昼就一天比一天长了,便是最冰冷的日子也会过去。

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看WANGQI往期
阅读/唤醒爱与智慧
20年来,父亲从未说过一句他爱我
据说世界上有6909种语言,对妈妈的称呼却都惊人的相似
这句毒药,老师和家长没少对孩子说!
别让你所谓的快乐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
作为父母,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拖累了孩子的脚步!
为啥别人家的妈妈从不操心家务,看了这个才恍然大悟...
版权声明:本文系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原创,微信中包含的标识、版面设计、排版方式、文本、图片、图形等均受著作权、商标权及其它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注明编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的完整链接,谢谢!

法律顾问:陶海英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END-


    关注 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