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熊孩子?没准你正在制造一个!

 

我一直都觉得,做父母的,自己不是熊爸妈,以后,孩子自然也不会是熊孩子。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咋好意思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到呢?最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拔腿就跑,孩子自然会在后面跟着。这是引导的力量!...




(熊孩子的日常)
还记得那天,如同每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那般稀松平常,我抓着父亲的手一蹦一跳的走在和平大街,红灯亮起人群驻足的时候,我看到了他 。

他的手臂无力的搭在膝盖上,散乱着头发,半个身子斜靠在墙角,衣服发着油腻的光,他的头一直在点,嘴里似是念念有词,身前的破碗磕掉了瓷,零星几枚硬币躺在里面,华灯千盏,却照不到他半点。

他蜷曲着,每当硬币“当啷”一声丢在碗里,他的头就点的更厉害,似是在表达谢意,风吹过来,他掖了掖胸前的衣服,头埋得更深了。

万家灯火,刺的人张不开眼。

父亲弯下一条腿,慢慢蹲下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拿出了几枚硬币,对我说:轻轻放进去,不要发出声音,硬币是个好东西,但是丢在碗里的声音不好听。贫穷或是富有,我们都要学会彼此尊重。”

我小心的收起硬币,快速跑过去,蹲下身子,慢慢的把硬币放在碗里,没有声音。

他很老了,我能看得出,脸色灰黄,皱纹很深,眼睛深深的陷了下去,周围却肿的通红。头上一顶破旧的滑雪帽,浑身瑟缩着,灰尘掩盖了他的头发和面容,当我转身准备离开时,却发觉他慢慢的仰起了头,看了看我,用苍老的声音轻轻的说了句:谢谢。

我现在依然记得双眼睛,眼白浑浊,没有生气,疲惫掩没了光彩,但是我能明白那句谢谢,不只是钱,还有尊重。

(熊孩子的日常)
我虽未生于书香门第,但家风通达,由幼至长,于我多袒纵。唯独在做人,没有一丝放纵。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绝对不能成为“熊孩子”。

前日子,和朋友闲聊,他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朋友出门坐地铁,地铁上一对父女,女儿大概五岁的样子,样子乖乖的甚是可爱,背着个小熊书包,坐在父亲旁边双腿一摇一晃的,爸爸手里拿着一份儿童套餐,一路上,女儿都很想吃,询问了爸爸好几次:爸爸我能吃掉它吗?我好饿。

爸爸每次都很有耐心说:不行啊,这里是地铁,在这里吃东西味道会影响到别人的,乖,等等到家了就可以吃了。

小女孩眨了眨她的大眼睛,想了想说,那我能不能闻一下?你拿着我闻闻就好。

爸爸把套餐递给小女孩,女孩双手接过来,一路上都紧紧拿着,头倚靠在爸爸的身上偶尔低头嗅嗅,却一次都没有尝试打开来吃。

朋友说那是他见过的最“萌萌哒”的父女了。比起那些在地铁上大吵大叫乱跑乱跳的熊孩子,不知可爱了多少倍。

我一直都觉得,做父母的,自己不是熊爸妈,以后,孩子自然也不会是熊孩子。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好意思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到呢?最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拔腿就跑,孩子自然会在后面跟着。这是引导的力量!

著名儿童野原新之助小朋友曾经说过:“大人的行为是小孩的吃饭。”
美冴(小新的妈妈):“是示范!”

(说道熊孩子,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著名儿童野原新之助)
你看这个道理孩子都明白,大人怎么就不明白呢?

前阵子出差,火车站里,一个妈妈带着个小男孩在候车,妈妈正和另外一个阿姨说着什么,小男孩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大喊:我要吃薯条!小男孩的妈妈没有理他,小男孩就用更大的声音拖长音喊道:我!!要!!吃!!薯!!条!!!!!!薯!!条!!

瞬间大家的目光都聚拢了过来,他妈妈见状,一把揪过孩子就是一顿胖揍,边打边喊:不!!许!!这!!样!!和!!我!!讲!!话!!,不!!许!!在!!火!!车!!站!!大!!叫!!!!

一边打孩子,一边喊:“谁让你打人了?不许打人!”

一边骂孩子,一边喊:“不许骂人!谁教你骂人的?”

一边发脾气,一边喊:“你脾气大是不是?翅膀硬了是不是?”

有这样的父母,能没有熊孩子吗?

“人之初,性本熊。养不教,父之过。”

有的人说教育是一件压制人性的事。我同意这种说法,教育就是为了压制人性中恶的一面。

前几年有餐厅打出标语:“如果您不能管好您的孩子,请不要带他来用餐。这个标语一出,瞬间在微博上传播开来。一些父母骂这家餐厅不懂带孩子的苦。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支持这家餐厅,如果我的孩子是熊孩子,那我就该承受这后果,而不是让别人为我的错误买单。

(熊孩子的日常)
在法国的那几年,我曾亲眼见过那里的父母对孩子礼貌用语的使用上有多严厉。

点餐的时候,孩子必须要说s'il vous plait(请)或者是没有加madame或者messieur(女士/先生)一类的称呼时,父母会严肃的对他说:你是不是少说了什么?我想我并没有听到那个词。“于是,孩子就会老老实实的说:女士,请给我一份·········。

如果一个孩子说话的时候没有看着服务生的眼睛也是不能被允许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努力看着服务生的眼睛,有礼貌的说出自己的请求,就算是害羞扭扭捏捏也不可以。

有一次来了一家五口,三个孩子、外婆和妈妈,孩子们很吵闹,在餐厅里乱跑,打碎了我桌子上的一个盘子,外婆和妈妈非常生气,用异常严肃的态度轮番教育了三个孩子,然后,外婆带着三个孩子来到我的桌前向我道歉,三个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杯咖啡给我,”对不起,我们太大声吵到了您,我们对此很抱歉。”

外婆也向我道歉,这件事对我很震惊,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熊孩子,中国的餐馆里出现这种事,会怎么样?很多情况下,父母也只是会简单的道个歉,假装的拍几下孩子,顺便还要说一句:小孩子嘛,都这样,多体谅下。

孩子就应该这样吗?孩子就应该没有礼貌吗?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观念的问题。

那一家五口离开的时候,三个孩子用他们的零用钱赔了老板盘子,我很清楚的记得外婆说的那句话:做错事情就一定要付出代价,承担后果是他们必须要学会的东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而是看作你的宠物,你的玩具。孩子做事什么都要顺着你的心意来,做得好有糖吃,做得不好就是一顿打,根本不和孩子解释为什么这件事这样做能得到奖励,那样做就会得到惩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迷失成为熊孩子,自己开心了就行,不开心就要闹就要吵,这不就是熊孩子吗?

(熊孩子的日常)
一个在美国做幼师的朋友说,在他实习的时候,他见到了一个在中国从未见过的景象。一次一个四岁的孩子无理取闹,老师就带着他来到2岁孩子的班级,对他说:你看看什么是baby,他们才是baby,你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你要知道你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平等的教育态度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最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妈妈对他三岁的儿子说:Listen,you are three,you shoud know.........,只有三岁,而母亲的言辞、态度、眼神都表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是如何对待三岁的孩子的?

“你再这样我就打你!”“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要是能怎么怎么干我就带你吃好吃的!”这种简单粗暴的奖惩机制简直就是一个熊孩子制造工厂。这世上没有与生俱来的“熊孩子”也没有从天而降的Angel。你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中会被无限放大,乃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永远记住一点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

看WANGQI

往期

阅读/唤醒爱与智慧

李欧·李奥尼:和心中的宇宙对视

安东尼·布朗:敲开上帝的门

谢尔·希尔弗斯坦·偶像的黄昏

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的国王

大卫·威斯纳:我在后院捉恐龙

宫西达也:这是我的温柔

约翰·伯宁罕:我永远站在孩子这一边

小王子:优秀家长的必读书

安德列·德昂:自由精神下的浪漫情怀

佐野洋子:我的故乡在北平

几米:在这个冬天我会抱紧你

米菲:全世界最有名的兔子

三夺凯迪克大奖,他是绘本书界的华人之光

死后的17年,他狂赚了7700万

埃米·杨:哈弗大学不是我的梦想

米切尔恩德:为孩子寻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

天才的背后是从来都不骗孩子的父母




长按|关注我


版权声明:本文系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原创,微信中包含的标识、版面设计、排版方式、文本、图片、图形等均受著作权、商标权及其它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注明编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的完整链接,谢谢!

法律顾问:陶海英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END-


    关注 麦壳麦粒儿童悦读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