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唐诗70】李颀哪里写边塞诗了,他只是借景写人生的绝望

 

熟读《唐诗三百首》,只是一个传说。除非跟着楚子,每天听听故事,不知不觉:哇塞,已读了70首。22.5%!读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只是一个传说。
除非跟着楚子,
每天听听故事,
不知不觉:

哇塞,已读了70首。

22.5%!读了辣么多。

【今日读诗】

特别说明:由于工作调动,楚子五月进入忙碌季,近期打算将“醋溜唐诗”栏目降为每周(至少)一期,敬请谅解。这样做,也有助于各位亲细细体会唐诗之妙,真正读熟背透。另外,很快我们将读到“醋溜”律诗、绝句部分,届时楚子将不再带大家练对联,而是希望各位亲练习、仿写律绝。各位亲,要跟上哦。

【说说闲话】

李颀的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首,边塞诗也已经是第二次欣赏了。

李颀能以诗描绘人物,能以诗表达音乐,也能不去边塞而写边塞诗,是唐朝诗人里面的大牛。

楚子说过,李颀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总共只有六首,但是他的名气,和高适、岑参等人是齐名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一首,他都显示出一些绝招来,比如这首《古从军行》。

高适的边塞诗,是战地情怀、英雄悲歌,其代表作:燕歌行。我们已读过。

岑参的边塞诗,是雪山冰川、飞沙走石,其代表作:两歌一行。我们已全部读过。

李颀的边塞诗,是哀叹生命无常、命运无情,他不是一个纯粹的边塞诗人,只是从边塞的角度写人生的绝望罢了。其代表作:古从军行。今天读。

这首《古从军行》,你只要用心读一次,就可以感觉得到,音韵十分讲究。是的,这12句,完全可以分开来,当做三首绝句来读,音韵、意义方面都没有问题。

中国人真的不可以再忽略汉字特有的音韵美了,平平仄仄带来的唯美节奏、合辙押韵带来的韵律顿挫,都是全世界其他文字所没有的。难道真的要等到韩国申遗、日本抢注了,才觉得是宝贝吗?

楚子说过,李颀是一个没有到过边塞的著名边塞诗人,所以,这首《古从军行》,有一种非汉非唐、亦汉亦唐的模糊感,年代不清楚、地点不清楚,但是非战的情绪十分明晰。因为有了律绝的音韵感,有了律绝的对偶句,所以表达感情十分细腻到位,远胜质朴的同类古风诗作。

什么味道?读读才知道。

【今日读诗】




《唐诗三百首》卷四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楚子歪说】

有人说,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所咏皆为汉代史实。

但是也有人说,史料在诗里是典故,李颀在批判唐玄宗的穷兵黩武。

其实,楚子觉得,李颀《古从军行》的贡献,在于把咏史诗与边塞诗合而为一了,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诗人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是借古讽今,以古喻今。

事实上,玄宗错误的开边政策,不仅影响了唐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和睦,而且也使唐王朝在经济上变得头重脚轻,在国防上,变得外实内虚,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与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等一系列社会矛盾。

我们读李商隐的《韩碑》时,已经讲过相关的故事了,知道唐朝走向衰亡,和宦官有关;宦官的专权,和藩镇叛乱有关;而藩镇割据,和盲目开边有关。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这是对仗句式。

白天和黄昏对比,上山放哨和傍河饮马对比。

“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三四句还是对仗句式,军人和公主对比,刁斗和琵琶的声音对比,视觉和心理的对比。对仗产生对比,产生张力,产生画面上的冲击力。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避开了“行人”、“公主”这些汉人转而关注胡雁胡儿,土生土长的胡雁胡儿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在律绝的格式里,却保留着古风的顶针修辞。“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的。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

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战争,多么残酷,却又多么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蒲桃”就是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

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课间游戏】 学习累了,大家来对个对子,娱乐一下,如何?
灯前漫读西厢记,
--————————


【课前预习】

接连读完两首铿锵军歌,下期我们放松一下,读一首王维的七言古诗《洛阳女儿行》,一窥大唐都城里的富家公主,是如何骄奢淫逸地过日子的。


    关注 古诗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