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对话罗振宇:两个极其聪明人对“偏见”的坚守

 

带着偏见出发,或许被打破,或许,被再次验证。...





这是闲不住的札记第17篇原创文章。

今天,跟大家聊聊《十三邀》。

一个腾讯和单向空间联合出品的谈话节目。

这是许知远对这个时代做的新的思考。作为主持人,他提供“偏见”,《十三邀》确保诚实。

第一期,对话的是,罗振宇。



一个是央视前《对话》制片人,将商业恨不得贴在脑门上的超现实主义者,

一个是守在花家地书店,自称不太靠谱的作家,努力商业却不太相信商业逻辑的超理想主义者。

罗振宇,人称罗胖,是许知远访谈名单的第一个人。

问许知远,为什么第一个是罗胖,老许笑着说,因为他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我想去学习一下。

纯粹、直白,而又有些调侃的意味,一如他的理想主义情怀。

这两个人,在节目中“针尖对麦芒”,带着各自的固执和偏见,展开了一场势均力敌的对话。

我花了将近四个小时,完完整整看完,反复按下后退键。

看完片子,你会理解,罗胖为什么那么注重商业?罗胖不明觉厉的犀利下其实也是忠于好奇心。你也能感受到老许以一种严肃的目光,对这个时代的审视。

许知远:你也不被挽歌的美所吸引吗?

罗振宇:我是挺可怜那些唱挽歌的人,你怎么还能这样浪费生命呢?

许知远:好吧,我就是唱挽歌的人。

谈得尽兴,却谁也说服不了谁,深深的鸿沟无法弥合。

这才高手之间的对决!



说起罗振宇,你可能最熟悉的是自媒体视频《罗辑思维》,他是互联网知识型社群最早的试水者,也可以称为最成功的上岸者之一。一个调侃要千方百计露出自己这张胖脸的前央视制片。



许知远是谁?

最著名的标签是公共知识分子。自称热爱知识,是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200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文风犀利,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已出版的作品有《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祖国的陌生人》等。

许知远是个感性的人,单从外貌上看,并非一个颜值高的“老干部”,摇滚范十足,文艺的荷尔蒙气息倒是像极了《老男孩》里的吴大修,粗狂却又心思细腻。

在老许的眼里,单向空间,是他经营的体面生意。

他的随性之际,完全是一个自我生活的状态,不在乎结果,只在乎感受。就如同他录制单读音频,开心了想起来了录几段,赶上心情不好就搁置好几天。

老许文艺,感性,温情到读《夹边沟记事》里上海女人的故事时,会在节目中失声痛哭。

罗振宇则是电磁的另一极。他理性,激进,为了60秒的音频推送,365天全年无休,闹钟每天早上6点20准时响起。

罗胖说,他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公开自虐。

一个活得自我,一个活得自虐,两个极其聪明却又相左的人,很难说,谁是谁的偏见。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就根本没有看待方式。”老许说。

带着偏见出发,或许被打破,或许,被再次验证。

在《十三邀》里,能明显感受到两个人的博弈。罗胖在视频中笑着说,“我感觉到许知远一直压着对我的一股怒气,但他是一个让我有说话欲望的人,因为我知道他能听懂。”

在老许的“逻辑思维”里,罗振宇是一个将知识装进胶囊来贩卖的商人,提供的是碎片化知识,如同“速效救心丸”。

在罗胖的“逻辑思维”里,理想是什么,理想不过是青春期孔雀的羽毛点缀而已。很多人说情怀,我一个买卖人,就是对得起买我东西的人,这就是情怀。我不想改造世界,我只想把自己的这一生变成最好的自己,我极其所能去做就可以了。

两个接受过高等教育、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人,成为截然不同的人。



成为许知远,还是罗振宇?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不能否认,也不能忽视的是,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观察者,描述者,记录者。

面对速食的文化,崭新的时代情绪,去精准地把握、表达、思考,完成体面或不体面的生意。

成为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充实和秩序,用个体的独立思考来对社会诉求。

就像老许在访谈结束后,说的几句让人记忆尤深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两种不同的力量。我不相信这些心理按摩的看法,但我理解这些行动者思考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彼此见地制衡,一个社会不可能永远都生活在向前的奔跑之中,它需要向后看、向左看、向右看,需要很多不同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丰富的社会。”

因此,与其说是两个知识分子斗嘴傲慢,不如说,这是一次诚意的对话。

相信我,值得看。

如果你行色匆匆,时间不太充裕,建议观看剪辑版,时长39分31秒。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建议观看完整版本,时长2小时47分22秒。



————END————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也欢迎关注微信公号“闲不住的札记”,搜索MissShang2016即可。


    关注 闲不住的札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